歌吟与咏唱,和合而为一
——读李恒昌《大地上的歌吟》有感
文/郑成香

近日,幸得评论家李恒昌撰写的赵德发创作评传《大地上的歌吟》,捧读在手,不忍释卷。
李恒昌先生既是评论家,更是作家和诗人,曾获中国铁路文学奖、山东省精品工程奖。近年来,他创作完成莫言、王蒙、铁凝、张炜等“当代著名作家评传系列”作品。在《大地上的歌吟》一书中,他用诗一样的语言,满含激情、饱蘸热情,为我们全息呈现了来自大地上的文学修行者赵德发不断奋斗、追逐梦想、超越自我的可贵精神和赤子情怀。
合上书,内心不禁升腾起一种崇敬与感动,犹如被注入能量。《当代作家评论》中对赵德发这样评价:赵德发是一位接地气、重实在、有情怀、有担当,多产、勤奋,常常新意不断,频频有惊人之作的作家。深以为然。赵德发先后获第三届人民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届、第八届百花奖,首届齐鲁文学奖,等等。长篇小说《经山海》于2019年荣获国家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随后,由此改编的电视剧《经山历海》在央视1台黄金时间播出,其知名度更是家喻户晓。
认识赵德发先生20余年,近20年间,陆续阅读了先生的新旧大部分作品,对先生的人品、文品极为钦佩。

《大地上的歌吟》是一部专门研究赵德发及其作品的评传性著作,更是一部令人感动得倾心用情之作。作品既有对作家既往人生经历的深刻感悟,更有对其作品思想艺术的深度挖掘,可谓真知灼见。
作品共分九卷,卷一用五个乐章,从乡村生活到在海之滨,饱蘸深情为我们展现了赵德发的成长、求学与工作,以及最终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深厚背景和艰辛历程,并用“生命的呼唤”五个字,一语道破赵德发弃政从文的选择是遵从“来自生命深处的渴望和呼唤”,是灵魂里那份固有的敏感和对苦难的体验,让其有了将生命献给文学的热望和虔诚。
卷二至卷八,从具体作品出发,分析和评判了短篇、中篇、长篇小说和纪实文学及散文精品等几乎是赵德发的全部文学作品。在对具体作品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的同时,对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联系乃至当时的创作动机都做了周详考察。从作品评析的脉络中,让读者深切感受到赵德发的创作从土地到海洋,从黄色到蓝色,从乡村到城市,从体验到创造……既关注人性和社会,更忧思人类命运与文明发展,是一曲曲用生命咏唱的赞歌,深刻揭示了赵德发深厚的赤子情怀和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引发读者对赵德发及其作品的浓厚兴趣、理性思考和强烈共鸣。
卷九提炼概括了赵德发作品所呈现出的文学性、思想性、艺术性等深刻内涵。从题材、体裁、结构、语言、品相、风格、归流等方面对赵德发作品的艺术特色和风格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并得出了赵德发创作精神的无限性和再创辉煌的可期待性。
在卷九第二章中,李恒昌慧眼识珠,精要指出了赵德发作品的深厚意义:写出了中国农民百年之命运,写出了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写出了中华民族精神之内涵,塑造了一批当代农民群像、当代宗教人物群像和乡村教师群像,丰富了当代小说的人物画廊和当代文坛的人物谱系。尤其“农民三部曲”中,众多鲜活生动的农民群体人物形象和大跨度的史诗气魄,可谓近年来中国乡土书写的一个重大成果,为当代文坛做出了突出贡献。
始终认为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鼓舞人、教育人、引导人,不仅可以让人的心灵冲破阴霾,释放自我,在阳光下舞蹈,还能够让人在看清生活的本质后,更加热爱生活,并诗意地活着。近年来成名的诗人余秀华在“摇摇晃晃的人间”行走几十年,当她找到诗歌这支“拐杖”时,才终于真正站立了起来。某种意义上说,她是在文字里放飞自我,在诗歌中尽情舞蹈。文学让余秀华有了强大的精神支撑和力量,让她的灵魂因此而散发出独特而耀眼的光芒,这光芒在温暖自己的同时,也照亮他人。
而经典作品,无疑都具有高超的艺术水平、鲜明的个性特征,是对自然热爱,对社会、对人生强烈的人文关怀,能够揭示出深刻的人生道理,使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产生共鸣。经典作品是由理论家和一般读者、上流社会和民间社会共同创造的一个集体认同,代表了集体性的审美理想,是大家都认同的优秀作品。
经典作品具有可重读性,能让读者每次阅读都有不同的收获。正如莎士比亚所说:“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经曲作品能让读者自然而然地去阐发、去遐思,同时根据自身的审美理想,赋予其审美价值,并广为传播。
赵德发的文学作品无疑是优秀的,其很多作品都具备了经典作品的特质,如:早期作品《狗宝》《闲肉》《通腿儿》“农民三部曲”等。在《大地上的歌吟》一书中,李恒昌大量引用赵德发原作内容,向读者再现了原作的艺术魅力与思想内涵,并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使得评析与原作既相互融和,又进行了再创作,为读者阅读原作提供了理性参鉴和引领。同时,李恒昌对赵德发及其作品的研究、分析和评判,深度挖掘了赵德发作品贴近生活、反映时代的思想内涵和精神特质,深刻洞见其思想的肌理和精神的风骨,彰显了赵德发文学作品的多维度启示价值和审美意义,催动人们走进赵德发及其作品的世界,从而产生心灵的共鸣,亦如元末明初诗人吴海在《送傅德谦还临川序》中所说,“读书有得,冥然感于中,心领神会,端坐若失。”这歌吟,让经典熠熠生辉,烛照时代与未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正如著名文学评论家、《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在本书序言中所说:“文学之道即旅人的行进,作家的道路和文学的道路一样都是永无止境的漫漫长旅。”
李恒昌的歌吟与赵德发的咏唱,一吟一唱,和合为一,余音绕梁……这吟唱,带着华夏文明千年古韵和人类文明进步标识,在神州大地,在人类世界,穿越时空,皇皇震荡。
作者简介
郑成香,山东日照人。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日照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日照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在《散文选刊》《中国交通报》等各类报刊发表文章若干,多篇散文、诗歌等获奖,并被选入多部文集。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红门艺术馆
《都市头条》
13325115197(微信同号)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