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喜事请分享
――为大哥大嫂进城点赞
温景宽

听闻大哥大嫂就要离开老家祖屋搬去省城了,昨晚半宿未眠、不胜感慨萦绕:我家祖居山东文登,大清光绪年间曾祖父带祖父辈的四兄弟一同闯关东,入关后曾在梨树县十二马架子、洮南府等地落脚开荒,讨生活。90多年前,我的祖父率全家(当时父亲才七八岁)由洮南府地界搬到现址双辽市柳条乡王合村大烟筒屯。初佃张氏之田,借住东家厢房;后阖家勤勉耕耘辛勤劳作,使得家道渐兴,置下一些田产、耕畜和农具,并自建了住房。解放战争中,祖父率领我的三位伯父及我父亲倾力支前,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双山、郑家屯做出过突出贡献;解放以后,祖父带领全家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倾资入高级社、人民公社,积极投身家乡建设,1953年老人家曾荣膺“辽西省劳动模范”(当时东北为五省)。在双辽这片热土上留下了山东文登温氏一脉坚韧顽强的奋斗足迹。老家居所几经扩建,虽由土坯毛草房换成了砖瓦房,但位置始终没变。现在的砖瓦房屋是1987年前后我父母带大哥大嫂一起翻建的。此家园曾住过我们家族的五六代人。
世事变迁沧海桑田,我小的时候家乡都是耕种旱田,如今大多已改成用东辽河水直流灌溉的水稻田,并种植袁隆平研发的杂交高产品种优质稻,乡亲们的收入也攀上了新高;岁月匆匆永不停息,時代大潮激流奔涌,家乡政府贯彻总书记乡村振兴战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改变着村屯的建设面貌,村村都通上了硬化水泥路、统一修建制式院套、安上了漂亮的路灯。诚当感念祖上恩德泽被,感谢時代发展进步,感恩国祚盛世护佑。

广经岁月沧桑历练,如今回过头來看,诚如宋代大文豪苏轼临江仙词中所云:“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唉,人啊皆为这人世间的匆匆过客!父母养(抚)育了我们姊妹兄弟七人,大哥是最后一个离开家园的。当然,大哥是见过世面的,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他曾在驻守哈尔滨的23军著名的老虎团服现役长达6个年头,之后又在哈尔滨工作过多年。大哥大嫂的搬离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人生宛如一场梦,来去匆匆空是真;家是港湾兼驿站,总有相揖告别時。感慨虽然如此,但家园却始终是我心中的永恒记忆和由衷牵绊。此时此刻泪水已模糊了我的视线。真的应了文学大家、著名诗人艾青先生的那句话:“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我把感慨发给至亲们,反响很好。二姐来视频说:“老弟写得真好,感动得我都流泪了!”并说:“你大哥大嫂能进城,老李亲家举动可嘉、是首善之功!”对两个侄子侄媳也很满意:“老大家出房、老二家出力装修,都是孝顺孩子,都功不可没!”二姐夫微信中评价:“这样说很形象,也是那么回事儿。粗看很感人。须细品。不错! 故土难离,家乡变故乡是进步了!”二哥也在视频中说:“赋诗抒感慨,撰文写乡愁;家乡不能忘,祖屋不可丢。”小姐姐也在微信上回应:“老弟,我刚刚看到,心里颇不宁静!时代变迁,大哥大嫂进城是好事。我们姊妹都脱离了农村,这是几十年前孜孜以求的梦想!时到今天终于实现了!虽然故土难离!情系家乡,但人生都是在不断的取舍中度过的,有舍才有得,看得开、想得开就不纠结了。大烟筒屯永远是我们的家乡!!”
我本意只是想记述一下对大哥进城事情的感慨,看来表达上有夸大伤感之嫌。对于大哥大嫂进城生活我是举双手赞成的。虽然他俩身子骨硬朗,但毕竟已经年界七旬,也该好好休养一下了。况且两个侄子又都在省城成家立业,也给他俩创造了进城生活的良好条件,可谓孝心可嘉;也得到两位侄媳及李、曹亲家们的倾力支持,真是难能可贵,一并点上大大的赞[强][强][强]。人上了年纪,向孩子靠拢是非常正确的选择。
借用《快乐驿站》主持人的开篇词:“换一种心情,就到快乐驿站!”换一种角度看,大哥大嫂进城是我们家的一件大喜事,着实可喜可贺!!特告知亲朋好友们:辞旧迎新国运昌,我家喜事请分享!!!
万千感慨发肺腑,一缕情思慰乡愁。用诗的语言记下我的心境,借以慎终追远、礼敬告慰祖先,简述家史家风、着意取长补短,回顾家族征程,奋志砥砺向前。

尘间悠然莽苍苍,
人生如旅路漫长。
身承爱意应缘聚,
家寄情怀是心港。
祖德高厚恩裕深,
晚辈承泽族兴旺。
吾随运行挥金戈,
辗转多地留船厂。
双亲相继都辞世,
每每缅念泪沾裳。
岁月匆匆家依旧,
长兄坚守没多想。
如今哥嫂搬省城,
家乡霎时变故乡。
道驭寰宇祥光朗,
悟空洞明亦感伤。
感伤过后是欣慰,
夸赞侄辈有担当。
百善孝先能履践,
兄嫂幸福有保障。
姊妹兄弟都进城,
多年夙愿已得偿。
告知亲朋与好友,
我家喜事请分享。
注:船厂即吉林市。
2021年12月31日


温景宽 汉族,1968年11月出生,吉林省双辽市人。1984年7月参加工作,1985年10月应征入伍,历任战士、文书、军校学员,作战团队排长、政治处宣传干事、基层连队政治指导员,人民武装部和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政工干事,驻吉某预备役师政治部组织干事、干部干事、秘书群联科长和宣传保卫科长,现为吉林市第二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退休干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