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味渐浓 往事连连
文/池文史
估话说,过了大寒便是年。这几天,大街小巷尽显中国年,最红色。红色的春联迎风招展,红色的福字喜气洋洋,红色的中国结更是古朴典雅。再看路上行色匆忙的背包客,超市里东挑西选商品的人潮,商场里精心购买新衣服的情侣,巷道里不时响起儿童的摔炮声,顿时勾起了我对儿时过年的美好回忆。
记忆中的年,是从腊八节哪天开始的。之所以说思过年从这天开始的,是因为腊八节过后,学校便开始组织期末考试的事了,接下来便是取考试成绩单,放寒假了。寒假里,再也不用起早贪黑去上学,再也不用为一大堆作业完不成而担心受怕了。早晨可以借呼呼的北风声睡个大懒觉,中午围坐在火坑上,听大人天南海北聊天,晚上听着雪落的声音入眠入梦。特别是腊八节的前夜,从不忘记碗里或放上五谷杂粮,或放上糖精,加入凉水,放在窗外的窗台上,第二天就是一个碗形的大冰棍,俗称冻冰冰。上学时把冻好的冰冰提到学校,和同学们争奇斗艳,看谁的冰冻的又花又大又甜。教室外雪花飘飘天寒地冻,但教室内同学们你一块我一块,相互分享冰冻舌头的感觉,真是其乐融融。中午放学后回家,再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煎汤面,哪更是妥妥滴一生的味道!如今虽然离家久远,但煎汤面的味道始终是我人生一道过不去的坎。每逢回家省亲,姐姐第一顿饭安排的绝对是彬州煎汤面。
记得年关前一周左右,农村每家每户基本上都不怎么安排干农活了。有的人家忙着杀年猪,场面更是热火朝天,有的支门板,有的烧开水,有的侍候屠夫。有的人家骑着自行车,拖家带口忙着走亲访友续亲情,看长辈献爱心。有的人家拉着架子车,忙着赶集上市出售自家的农产品置办年货。有的悠然自得左邻右舍窜窜门,聊聊一年来的收成,商量来年的计划。有的聚在一起,倾听在城市上班的返乡人讲外面的世界。而年少的我们,最快乐最感兴趣的事,莫过于给好同学好朋友相互之间送年画加深友情,再就是听到哪里有猪叫声,便赶去看杀年猪的热闹场面。哪里有锁啦响,便争先恐后去一睹新娘子的芳容。哪里有汽车的马达声,哪里便有小伙伴的追逐声。哪时候的我们,似乎没有什么烦心事,见太阳就灿烂。而大人们则经常对童年欢乐无比的我说,“年好过,日子难过”。当时的我,听不懂这句话什么意思,如今倒是明白了,但已是曲中人。
哪时候的除夕夜,既是惊喜夜也是不眠夜。说是惊喜,吃过晚饭,父母给孩子们逐个发压岁钱,一角或二角的。再加上平时积攒起来的零碎钱,便成了我全年的零花钱。有时还能靠这点小零钱,实现个小小心愿呢!说是不眠夜,自家吃完饭,发过压岁钱,便是本族人家,或关系好的邻居相约到一家,去时每家大人端1到2个菜,加上主人家的大盘小碗,边吃菜喝酒边聊天,名为坐夜。家里有小孩子的,一个碗里放上糖果核桃花生等,再放上一角或二角钱端去,显得关系更为亲近。一家送过来,一家再给人家满碗原样还回去。就是这简单的一送一还,既拉近了家与家之间的亲情,更拉近了儿时伙伴们的心!
从大年初一到初六,不是大家相互走亲戚拜年送祝福,便是宅在家招待亲朋好友,回门的姑娘女婿。记得母亲在世时,最期盼的日子就数正月初二这天了。一大早,母亲就将饭菜都准备的妥妥的,就等着回门来的姐姐们到了就能吃上饭。有时她不停的岀岀进进,盯着路上过往的行人看,有没有自己家的女儿!这一天,也是全家人最齐,最热闹的日子。当然也是我最期待的日子,出嫁了的姐姐,每个人都要给家中最小的我发过年钱!这一天的晚上,也是母亲和姐姐们彻夜长谈的日子,好像把一年的事,都要在这一晚上给姐姐们说个遍,即使平时说了的。常常听到远道回家的大姐,这天晚上话说的声音都有点沙哑了,但还在和母亲说。
作者介绍
池文史,笔名骑兵。彬州籍高原军人。少年时梦想携笔从戎为国站岗,青年时梦想成真步入军旅,中年后履职尽责感悟生活,偶尔忙中偷闲写点随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