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天池一日游
耿志平(甘肃合水)
儿子给我报了天山一日游的短线旅游,早上八点在闹钟的提醒下起床,洗漱完毕,带了吃的喝的,出门去坐公交,公交车上的人寥寥无几,到指定的南航明珠大酒店门口等车。酒店门口一个人都没有,天空飘着雪花,特别的冷。黎明前的黑暗被城市的灯光照得恍如白昼,街上的人还不多,一辆辆私家车开过,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起的这么早,要去哪里?

等了十分钟,还不见人影,就打电话给客服,他让我联系导游,说手机上有一条短信,问我收到了没有,我说没有,看了一下手机,昨天人家已经发过来了,只是我睡得早,没有看见而已。导游在一个小面包车里等着游客,上车必须做的事,就是出示健康码和出行码。有一个北京来的青年男子,被导游告知,他不能去,说没有显示他来自哪个区,不能接待,必须退出团队,不过有损失。那个瘦俏的男子始终一声没吭,下了车,悻悻地走了,从大老远来,却没去成,心里恐有所不甘,也无可奈何。疫情形势当前,不能违背防疫政策。

车走走停停,导游在和游客联系,接他们,52路公交车的终点站有两名游客不见来,导游电话催了很多次,他们才按照导游给的路线打的过来,车上的人等了有半个小时,也没有人吭声。在过检查站时,一个上海来的游客又被挡住,让重新做了核酸,工作人员给上级作了汇报,等了有一个多小时,导游说了好多好话,沟通了才放行。疫情防控严格总是好的,为他们的敬业精神点赞。

天山是我向往已久的地方,曾不止一次在书和电视中看到,小伙为了心爱的姑娘去天山采雪莲花,那种对爱情的虔诚,也许早就不时兴了,我不知道天山还有没有雪莲花?
导游杜小姐告诉我们说,天山天池位于昌吉州的康阜市境内,距离乌鲁木齐120公里,海拔1980米,面积4.9平方公里,主要有八景:石门一线,龙潭碧月,定海神针,海峰晨曦,南门望雪,西山观松,悬泉飞瀑,顶天三石,龙潭碧月和海峰晨曦看不到。听着导游的讲解我恨不得立马看到天池的容颜。

面包车在一个叫阔克胡拉村的地方停下,积雪覆盖下的小村庄,到处都是几百年的弯弯曲曲的榆树,在林区长大的我从来还没有见过这么大的榆树,树上像雾凇一样漂亮,冰清玉洁,每一棵树都形似神不是。我在哈萨克族瑶池部落吃了盘手抓饭,房子里的火炉特别暖和。他们很热情,汉语也说的特别好,有一位美丽的姑娘,衣着单薄,穿着玫红色的裙子,大概是等的给客人跳舞,我问她穿这么少不冷吗?在火炉旁烤火的她说冷。那些交了费的年轻人,进了帐篷,吃了饭,换上了哈萨克族服装,去榆树林拍照。在来的路上,导游就告诉我们,要尊重这里的人,要懂得民族禁忌,不该说哪些话。来的路上常常可以看到,“汉族要和少数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的团结在一起”的牌子。匆匆吃完,我道了谢,出门拍照,那些歪脖子榆树,形体优美,各具特色,绝不雷同,我第一次见到这么多这么大的榆树林,拍拍这棵,看看那棵,遒劲的枝条舒展着,仿佛在迎接远道慕名而来的客人,年轻人也很喜欢这里,摆着造型留影。
告别阔克胡拉村,换了另外一辆区间车。导游说,天山一词来自清朝都统明亮的《疏灵山天池疏凿水渠碑记》中的神池浩渺,如天镜浮空,两句诗各取了一个字,称为天池。她说,天池属高山冰碛湖,是传说中的西王母的仙境,是西王母的淋浴池。

小杜告诉我们,龙潭碧月在天池下方的两公里处,盘山公路西侧的西小天池,它是传说中的西王母当年的洗脚盆,不过我们没有看到。定海神针是天池边的一棵千年榆树,据说西王母在开蟠桃会的时候没有请天池的水怪,他很生气就兴风作浪,西王母大怒,拔下头上的宝簪,向天池投入,宝簪化作了一棵大榆树,镇锁了水怪,被人称为定海神针。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我真的没有想到天山还有这么优美的传说,对它更加心向往之。

车在盘山公路飞驰,我们没有看见悬泉飞瀑,这个传说是看守石门的小白龙偷看王母娘娘梳洗,被王娘点化发出求饶的喊声和瀑布银链高悬,烟水飘渺,也没听见惊天动地的响声。
车没有在称为天池自然门户的石门一线停靠,在小杜的提醒下,我抓紧拍了两张照片,山上到处都是雪,白茫茫一片,只是山旁的一条溪流淙淙流淌而下,没有半点结冰的迹象,我正在好奇,导游告诉我们,这条河冬季再冷都不会结冰,我忘了它叫什么名字。依势而修的人工河流,隔一段就像瀑布一样流淌,有几处水流湍急,发出哗哗的响声,与别处明显不同,似乎变得有点暴躁,不像上面的缓慢,温柔。

好不容易来到了天池停车场,眼前的天池被白雪覆盖,白茫茫一片,导游告诉我们冰层至少有80公分厚,可以在上面行走。路旁的天池石碑,稍微显得有点矮小,我让小杜帮我拍了照片,我夸她口才好,她笑着说干了十几年了,她说她父亲是兰州人,说我是她的老乡。云杉有十几米高,呈现出墨绿色,树干笔直挺拔,它是这里冬天唯一的绿色。导游交代了几句,领着人上山去坐索道了,我和其余的几个人各自自由活动,因为谁都不认识谁。冬天的天池,比我想象的要小许多,如果不是导游说冰有80公分厚,我打死也不敢在上面走,脚下的雪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冰面上,有许许多多深浅不一的脚印。有一处地方铲除了上面的雪,旁边用网子围起来,几个女人骑着冰上自行车带着孩子玩,有一两个小孩吓得哇哇大叫,那种特制的自行车我第一次看到。还有三处是冰上保龄球,没有一个人玩。轮船被搁置在池边,小点的船倒放在那里。厚厚的冰层看起来发黑,我独自走在冰上,看着远处的博格达山上积雪覆盖,儿子儿媳夏天来时拍的照片上也是白雪覆盖。湖面上的雪在太阳的照射下,发出刺眼的光芒,多亏我戴了墨镜,一个人走在冰上,看着眼前的山峰和高耸的云杉林,赶紧拍照,只是这里的温度太低,手冻的生疼。那个被称为定海神针的榆树被栏杆围了起来,我没有去跟前看,它没有瑶池部落那里的榆树高大,显得孤零零的。它身后的石山呈土黄色,比其他山低很多,走了好久,攀上石阶,看起来还没周祖陵陡的台阶走的我气喘吁吁,上面就是被称为观景平台的西王母祖庙,早到的人在敲钟,铜钟发出巨大的轰鸣声。石阶旁的木栏杆上每隔一段就插一个三角形的黄底围红边的小旗,上面是金,木,水,火,土字。我不懂用五行的意义何在。我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导游给的那张十块钱的门票,可能是取手套和手机时掉了,风太大,我就在外面看了看,顺着台阶下来。池面上不知谁在雪上画了一个米老鼠造型,还有英文字母,是KLMY,不知道是不是克拉玛依的缩写?旁边又有一根骨头的样子,这人挺有艺术天赋的,用脚踩出的米老鼠耳朵很有层次感。远处湖面上行走的人,像一个个黑色的小木蹲,更远处就成小黑点了。

东山的低处有茂密的云杉林,层层叠叠,山呈黑褐色,显得更加雄伟。南面的博格达峰看起来高耸入云,积雪覆盖,那边应该更冷一些。我没有去南边,就顺着冰返回,这时人多了起来,不过比起以往,少了太多。我想从没人走过的雪上走,每一脚下去,雪就埋住了鞋子,雪上留下了深深的脚印,发出更大的响声,我突然害怕起来,明知道冰很厚,还是没敢走,原路返回,从别人走过的路前行。也许是我一个人,没有熟人陪伴,也许是天太冷增加了我恐惧。在中间遇到一对夫妻,她们说是从石河子过来,自驾游,我让大姐帮我拍了三张照片。她说她们是湖北人,那里的武当山也很有名,我说我走冰害怕,那位大哥说,这么厚你怕啥。她们急匆匆走了,留下两个红色的背影。

我在天池上从不同的角度拍了许多照片,因为来一次不容易。走出冰面,在岸边看见一个大石头,上面写着:“祝君长寿,愿君再来。”旁边的小字是:“西王母会周穆王临别赠言。”据导游说,周穆王是西王母的情人,两人约定在天池见面,周穆王来看见大山阻挡了路,就大喊了几声,就算是打了招呼,西王母说了祝君长寿,愿君再来,说三年后再见,可是以后再也没见。我不知道为什么天山会有这些神话传说?也许神话故事才让天山多了一层神秘色彩。
我在岸边又拍了照片,顺着西边那片云杉林往上走,高大的云杉浓阴蔽日,传说此林为伴侍王母娘娘的玉女所化,玉女有冤屈,所以云杉就发出逼人的寒气,被称为“西山寒松。”不知这些树长了多少年?是何人所栽?有些树皮上有被虫蛀的眼,一条挺宽的台阶上的雪被工人扫的干干净净,堆在两旁。一处平地上有块牌子,上面写着福寿观的由来,据说是成吉思汗路过天山,召来道教全真教主丘处机来讲道时修建的。顺着台阶上去,只见观门紧闭,外墙上有十二个大字:灵显宝地,宫殿盘郁,道法自然。让我想起了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这里没有《红楼梦》里清虚观打醮的热闹场面,也没有那些可爱的少男少女。导游告知,清代乾隆年间重修了福寿观,用了青砖砌墙,铁瓦铺顶,故名铁瓦寺。博格达山,乾隆赐名为福寿山,所以铁瓦寺以后就改为福寿寺。这里曾经遭受三次破坏,香火由旺盛而衰,再由断而旺。站在高处,对面的山更有一番风味,仿佛离得近了。下来仔细看了那块牌,才知道道观里各大殿里分别供奉了原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伏羲,轩辕,神农,无量祖师,关帝神庙,吕纯阳,文昌和财神,还有丘处机,日月神和火神,门楼上供奉着王灵官及佛教的护法神韦驮。实为道观,里面又有佛教文化,庙小神多,道佛共居。真可谓博大精深。
很遗憾没有登上马牙山,坐缆车俯瞰天山全景。杜甫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诗句,如果上去会看到怎样的美景呢?我没有看到导游说的雪豹、雪鸡、狗鹿、棕熊,猞猁、岩羊的身影,也没有听到马鹿的呦鸣。更没有金庸笔下的“天上童姥,”没有看到夏天碧波荡漾,深不见底的这一池碧水。没有坐轮船感受一下在天池上行进,风从身边吹过的惬意。不过冬天的天池也有她独特的美,可遇而不可求。世上哪里有十全十美的没有遗憾的事?来了一趟天山,听导游讲了那么多神话传说和与天山有关的事,第一次知道新疆的疆字右半边三个横代表阿尔泰山,昆仑山和天山,两个“田”字代表了准葛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三山夹两盆。”很可惜的是没记住导游说的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指的是什么?以后再慢慢了解吧。

小年这天的天山一日游,不但让我看到了美景,更知道了那么多神话传说和地理知识,真不虚此行,虽然冻的够呛,但太值得了。如果夏秋有机会,我还会再来的,还会找小杜当导游,让她带着去看喀纳斯的美景,听她讲哈萨克族的由来和哈萨克斯坦国家的情况……因为她是那么的健谈,简直对新疆旅游线路了如指掌,每个地方都如数家珍。去天山烈士陵园祭奠牺牲在喀喇昆仑山的王焯冉,陈红军,陈祥榕,肖思远等烈士的英灵,以及修天山公路时因雪崩而牺牲的工兵。正是有了他们以及许许多多为了祖国的领土完整而坚守在边境线上的战士的艰辛付出,以及那些普通的劳动者的负重前行,祖国的天才更蓝,水更清。国家安定,人民才能安居乐业,现世安稳。
有空的时候,还是多出去走走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
2022年元月26号于乌鲁木齐小西门

作者简介:耿志平,七零后,原籍甘肃镇原人,定居黄河象故乡合水,爱好读书写作,有文章在《九天文学》杂志和公众平台发表,都市头条实力作者,数十篇作品被都市红榜和热点精华推荐收录。写作出道不到半年,以文章朴实多彩受到读者关注,成为庆阳网红作者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