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录片《玄奘之路》
第九集享誉佛国3
解说:沿舒

古代印度人曾经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但他们一点都不热衷于记录历史,除了神话和传说,没有任何记录的欲望,古印度的历史几乎全部隐没在迷雾中。19世纪初期,当英国学者到达印度的时候,他们对这片土地的过去一无所知。19世纪中叶,一本叫《大唐西域记》的中国著作在西方出版,古印度的历史从此出现了曙光。沿着玄奘的路,这位考古者奔波了整整二十五年。在《被发现的印度》一书中,作者描述了这位印度考古局首任局长的工作情况。太阳从树梢落下去,仆人点亮了油灯,他又拿起那本书,多年以来,阅读这本书成了他每天晚上睡觉前的习惯。
玄奘在印度停留了14年,他几乎踏遍了印度的每一寸土地,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玄奘后来撰写了《大唐西域记》一书。中国学者如此评价:像大唐西域记这样,内容之丰富,记载之详实,在玄奘以前和以后的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没有一本书能够比得上。

玄奘的《大唐西域记》是康宁汉姆的考古指南,按照书中的记载,他挖掘了一座又一座重要佛教的遗址,一千多年璀璨夺目的佛教历史开始重现。
1861年,康宁汉姆发现了那烂陀,在沉睡了600多年之后,这个古印度的文化中心玄奘曾在这里留学,玄奘曾在这里取得无上的荣誉。假若没有玄奘的记载,有人会相信这个拥有一万余人得佛教大学真的存在过吗?当年气势宏大的辩经场面难道也是一种传说吗?今天印度的佛教遗址已经成为人类文明史上重要的精神财富,他们普遍都有这样一个规律。印度人建造,中国人记录,英国人发掘。

玄奘是一个运用语言的大师,描绘历史和地理的能手。有中国学者说,要想了解古代和七世纪以前的印度,仍然只能依靠着一本书。英国印度史学家写道,玄奘对印度历史的影响是怎么评价都不过分的。印度历史学家也承认,没有玄奘的著作,重建印度史是完全不可能的。
《大唐西域记》像一个火炬,照亮了印度的过去,中世纪印度的历史漆黑一片,玄奘是一束耀眼的亮光。
公元641年的夏天就要来了,玄奘离开印度,开始返回大唐。14年之后,他又一次踏上了丝绸之路。与当年离开长安时孤身一人不同,玄奘有一只规模不小的队伍,他需要带回大量的经书和佛像。

三藏法师传记载,在过印度河的时候,发生了一场灾难:
“船只行驶到河流中央,忽然风波乱起,船只几乎覆没,看守经书的人落入河中,众人一起解救才得以脱身,而五十本经书和奇花异果的种子则掉进了水里。”
在小说西游记中,唐僧西天取经一共遭受了九九八十一难。渡河丢失经书就是最后一难。西游记以玄奘西行为创作灵感,虽然与历史相距甚远,但是其中的最后一难,却和真实的故事如出一辙。
过了印度河之后,玄奘第二次来到有世界屋脊之称的帕米尔高原。
“在崎岖的山道上行走了七日,方才到达山顶,山顶重峦叠嶂,无法骑马,只能杖策而行”
“又走了七日,来到了一处高岭,岭下居住着一个上百户人家的村庄,家家养羊,羊大如驴,悬崖峭壁布满了冰雪,稍有不慎就会丢失性命,请村里人做了向导,天亮才走出山口。次日下山,眼前又出现一座山峰,云雾缭绕,看不见山的轮廓,黄昏的时候,到达山顶,寒风凛冽,鸟不飞度,没有一个人可以站直身体,”

这是玄奘西行以来翻越最高的一座山峰,它在今天的阿富汗境内。
公元627年,玄奘西行的时候走的是丝绸之路的中道,17年后,东归的玄奘选择了南道,南道可以节省不少时间。
公元643年,离开印度一年多以后,玄奘即将翻过帕米尔高原,在高原的那一边就是西域地界,距离大唐已经越来越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