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主席说:“成千成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
《烽火人生》
三、抗日战争时期

2.岳南浮山、翼城反扫荡
1942年3月,阎锡山的61军出动大量兵力向我岳南根据地进攻。扰害地方治安,抢劫群众财产,并以四个团的兵力配合日寇扫荡我岳南根据地,侵占我浮翼地区。恰逢邓小平到达太岳区视察工作,了解到此情况后,果断决定发起“浮翼”战役。我军集中了10个团的兵力,分左右两个纵队,向国民党61军发起攻击 。4月15日拂晓战役打响,经过激烈争夺,右纵队攻克了荣坊、李家堡、杨家掌等据点;左纵队收复了天坛里、米家垣一带。这次反击沉重打击了敌人的反动气焰,制止了他们与日寇相互勾结、狼狈为奸的反动行径,使阎锡山开辟汾河以东的新战略彻底破产。4月15日,我军分别向金山沟、平房岭、玉皇庙守敌发起进攻,先后攻克金山沟前沿两个大碉堡,并占领敌方一个阵地。敌人在我军沉重打击下退入金山沟里,钻入碉堡,负隅顽抗。下午,平房岭的敌人向我军发起反击冲锋。我们也集中力量针锋相对,向敌人发起冲击。敌人见势不妙,急忙向青城方向逃窜。经过一昼夜激战,我军歼敌百余人,缴获了一些武器弹药。
在此后的反扫荡战斗中,6支队在支队长郭庆祥带领下,先后参加了圪洞、西垒堡、草庄头、庄华桥、罗成镇、协和堡、王家庄等数十次战斗,歼敌数百名,缴获日寇迫击炮、掷弹筒、轻重机枪和步枪、无线电台等大量武器装备。其中,3连夜袭草庄头,仅用15分钟,歼敌60余名,拔掉了对我根据地威胁最大的日寇据点,使周围50多个村庄获得解放,改变了交东地区敌我态势。这次战斗被列为晋绥军区抗战时期的三大模范战例之一。

3.开展大生产运动
1942年起,国民党反动政府对我各抗日根据地实行全面封锁,断绝供给,使我军遭遇到前所未有的经济困难。为了战胜封锁,保障供给,晋西北军区和太岳军区分别召开了生产会议,要求各部队开展大生产运动,各自解决3个月的口粮(人均135斤),蔬菜基本自给。在晋西北的4、6团及在太岳根据地的59团、212旅立即行动,在战斗之余,组织干部战士兴办被服厂、制鞋厂、肥皂厂,开办粉条、豆腐、酿造等小作坊,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大生产运动。59团还开展以连为单位的生产自救,组织人员用裤子当口袋,人挑驴驮,由太岳区往太行山贩运粮食、食盐等赚取运费,购买生活必需品。在岳南根据地的54团,于川口河、大疙瘩山、四十里岭一带开荒种地6000余亩,当年即收获谷子2000余石。全团人均生产自给3个月口粮,还拿出一部分接济群众。晋绥劳动英雄、模范指导员张鉴同志起早贪黑,拾粪、积肥,带领全连战士挖塘泥、掏炕土,解决肥源。至1944年,支队农副业生产总值折合当时货币11000余元。
1943年春,我被调到太岳1分队政治部担任保卫干事。

4.把敌人“挤”出去
1943年2月,岔口、芝兰两个据点的日寇经常小股出动,四处扰乱群众,弄得老百姓鸡飞狗跳无法生存。分区司令员兼政委罗贵波为了让群众过好春节,决定狠狠打击一下两个据点的敌人。
侦查员从内线捕获消息:2月7日(农历正月初三 ),将有一股敌人从岔口出发经石沙庄到中庄、戴家庄一带骚扰百姓。得知此情况后,我支队、县大队及一部分民兵,于2月6日秘密进入石沙庄地区大路两侧设伏。9连连长王有常、政治指导员李天章率领全连战士布置在南山,作为突击队;3 连连长董仲和率领全连战士,布置在长狭岭村北山阵地。他们派出的侦察兵在河川对面警戒。
天刚蒙蒙亮,岔口日寇30余人由小队长带领,由东向西出发。当日军完全进入伏击圈,9连首先猛烈开火,敌人依仗武器优良疯狂反扑。支队长郭庆祥果断指挥做机动的4连跑步下山越过河川,向敌人侧后猛攻。3连班长贺风兆带领全班冲入敌群,击毙日军5人。在我军三面夹击下,该敌被全歼。此役,生俘日军军曹藤田正一等3人,击毙日寇小队长以下29人,缴获轻机枪一挺,步枪28支,其他军需物资甚多,敌人无一人漏网。
9连政治指导员李天章同志,不幸在这次战斗中壮烈牺牲。
打扫战场后,战士们把敌人尸体运送到岔口日寇据点附近的大道上排成一排,以此警告日寇:中国人,不好惹!再敢轻举妄动,这就是你们的下场!
3月上旬,6支队侦察参谋长郭时胜(山西省汾西人)从内线获知,岔口据点的日寇中队长要带两个小队去东社运粮食,第二天才能回来,据点里只留有1个机枪小队和部分伪军。参谋长郭时胜及时和支队长郭庆祥商量,当即决定利用这个机会袭击该据点。
9日夜,支队长亲率3连和9连向岔口据点靠近。这时,安排在据点内的内线报告说:“运粮食的2个小队已经动身往回走了。”支队长说:“好!按原计划行动。”一声令下,3连和9连同时冲进据点。支队长立即带领侦察排扑向日军机枪小队所在的院落,该小队架着机枪疯狂反扑,双方火力交叉,手榴弹接连炸响。班长解全威沿墙根溜进小院,一排子冲锋枪把日军重机枪打成了哑巴。支队长郭庆祥果断下令,撤出战斗。这次战斗侦察排,生俘日军1名,缴获重机枪1挺;3连和9连击毙日伪军40余人,俘虏伪军21人,缴获步枪30余支,掷弹筒一具。运粮队也遭到袭击,损失惨重。
4月23日,在6支队6连指导员张鉴带领下,奇袭汾阳日军据点大营盘。在排长崔银海指挥下,3连班长贺风兆和涂丙荣一起将敌东营门哨兵擒住,剪断铁丝网占领营门,击毙门卫室内日军10人。接着主力迅速进入营盘。6连排长李洪才带领战士横扫敌营,歼灭守敌70余人,缴获甚丰。
6月,6连指导员张鉴和连长郭眏绪一起率战士在汾阳县南阳村伏击日伪抢粮队,毙伤日伪军40余人,俘虏50余人。狠狠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9月中旬,支队长郭庆祥率兵成功奇袭协和堡,全歼日伪军200余人,缴获该据点日军的全部武器弹药及军用物资。该战例还被爱泼斯坦、富尔曼等著名战地记者组成的“盟国记者参观团”现地采访,向全世界作了报道。
9月18日夜,3连连长董仲和率领战士直扑日军草庄头据点。在两名内线接应下,突击队迅速通过吊桥埋伏在敌人住室周围,并占领了四周房顶。他一声令下,房上房下一齐开火。经15分钟战斗,击毙日寇30余人,俘获日军4人、伪军23人,缴获迫击炮1门、轻机枪6挺、步枪20余支、掷弹筒4具、无线电台1部,还缴获了一仓库粮食。此战,被晋绥军区列为抗战时期三大模范战例之一。受到刘伯承师长的表扬。董仲和被晋绥军区授予“战斗英雄”称号。
经我军昼击夜扰,灵活机动地袭击,对敌人实施围圈、袭扰、搬家并村、坚壁清野等战术手段,致使盘踞在岔口、芝兰两个据点的敌人,交通瘫痪,供应中断,处处挨打,惶惶不可终日,最后不得不在月底一天夜里,全部灰溜溜的撤走了。
在抗日战争第一阶段中,我先后担任连队政治指导员、政治部保卫干事,积累了一定的连队工作经验,也了解了一些上级政治部门的工作情况,为之后我走上新的岗位、做好新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未完待续......
关注洛宁城事
阅读下期精彩内容
三、抗日战争时期
5.开辟豫西抗日根据地

作者简介:山子,1950年生,洛宁县人,大专学历,曾有军旅生涯,历任班长、排长、政治指导员,转业后,曾担任副乡长、县政协办公室副主任,喜爱文学,1996年开始在杂志和报刊上发表散文、诗歌和小说。

作者简介:杨小沪,男,洛宁县景阳镇人,1947年生,中教一级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