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钟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小楼听雨》诗词平台顾问、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等。曾应邀在美国耶鲁、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讲学。
六州歌头·题岳鄂王庙
[宋]刘过
中兴诸将,谁是万人英。身草莽,人虽死,气填膺。尚如生。年少起河朔,弓两石,剑三尺,定襄汉,开虢洛,洗洞庭。北望帝京。狡兔依然在,良犬先烹。过旧时营垒,荆鄂有遗民。忆故将军。泪如倾。〇说当年事,知恨苦,不奉诏,伪耶真。臣有罪,陛下圣,可鉴临。一片心。万古分茅土,终不到,旧奸臣。人世夜,白日照,忽开明。衮佩冕圭百拜,九泉下,荣感君恩。看年年三月,满地野花春。卤簿迎神。
“说当年事,知恨苦”,谓说起当年之事,岳飞蒙受冤屈时的苦恨心情可想而知。“不奉诏,伪耶真”,说岳飞不遵从高宗的诏命,这是假的呢还是真的?按,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绍兴十一年》载,秦桧党徒诬陷岳飞于当年春季金兵犯淮西时,前后受高宗亲札十数次,却佣兵逗留,不即时驰援。在秦桧等为谋杀岳飞而罗织的种种罪名中,这是很重要的一条。“臣有罪,陛下圣”,语本韩愈《琴操》诗十首其五《拘幽操》:“臣罪当诛兮,天王圣明。”“鉴临”,以明镜俯照。喻言在上者明察在下者的隐衷。韩愈《论佛骨表》曰:“上天鉴临,臣不怨悔。”“臣有罪”四句,模拟岳飞向高宗诉冤的愤惋口吻。“臣有罪”,是封建时代臣下向君主陈词时的自抑之语,并非真的自承其罪。“陛下圣”三句才是主旨所在:陛下圣明,当能明察为臣的一片忠心。“分茅土”,指封王。古代天子祭祀土神,用五色土筑坛,东方青,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中央黄。分封诸侯时,视其封地所在方位,以白茅包取相应颜色的土授予他们。“万古”三句,谓旧日的奸臣最终是享受不到封王之殊荣的。言外之意,只有忠臣才能获得这样的待遇。此盖就岳飞被追封为鄂王一事而发。按《宋史·秦桧传》载,秦桧死后赠申王,谥忠献。宁宗开禧二年(1206)四月,被追夺王爵,改谥谬丑。词人的断言,很快便得到了验证。“人世夜,白日照,忽开明”三句意谓,对于岳飞的忠魂来说,人世间本是茫茫长夜,一片黑暗,自孝宗为其平反立庙,至宁宗又追封以王爵,始觉皇恩浩荡,如太阳照耀,忽然之间,重见光明。“衮佩冕圭百拜”,衮,衮衣,古代帝王所穿绣有卷龙图案的礼服。佩,玉珮。冕,古代帝王所戴的礼帽。圭,古代帝王手中所执的玉版。岳飞封王,故当用此王者装束。百拜,极言叩拜次数之多,礼数虔敬。“衮佩”三句,谓岳飞既封王爵,地下有灵,当不胜荣耀,感荷皇恩,身着衮衣,腰悬玉珮,头戴冕旒,手持玉版,百拜以谢。“卤簿迎神”,卤簿,帝王出行时扈从的仪仗队。迎神,古代民俗,春二月社日祭祀土神以祈丰年,为赛神之会,集箫鼓仪仗,抬举神像(或人装扮成神的模样)出游。始曰迎神,终曰送神。岳飞生日为二月十五日,与春社日同一时段。故可与土神同祭,或视为土神而祭。“看年年”三句,谓此后年年三月(疑是“二月”之误),遍地野花烂漫之时,鄂州的百姓们定将仿照诸侯王的规格组织仪仗,迎岳飞神像,祭祀游行。本篇押用一部平声韵,韵脚分别是“英”“膺”“生”“庭”“京”“烹”“民”“军”“倾”“真”“临”“心”“臣”“明”“恩”“春”“神”。刘过开禧元年(1205)秋在镇江作《多景楼》诗,自称“我今四海游将遍,东历苏杭西汉沔”,“汉沔”即汉水、沔水流域,而鄂州与“汉沔”相接,故可知他此前已到过鄂州。据此考证,此词当作于嘉泰四年(1204)五月岳飞被追封鄂王后,约一年左右的时间内。如果此词末三句所涉及的节令与词的实际创作月份有对应关系的话,那么它很可能就作于开禧元年的二月。上片“年少起河朔”以下七句,概述岳飞一生的战绩,简洁凝练。两组对仗,“弓两石,剑三尺”二句六字,如门扇双合;“定襄汉,开虢洛,洗洞庭”三句九字,如鼎足三分,均极为工稳。“狡兔依然在,良犬先烹”二句,用古语而有所翻换。兔死而狗烹,固令人慨叹;狡兔在而良犬先烹,尤使人愤懑。只此九字,读者于赵构、秦桧之流,已恨不能食其肉而寝其皮矣。上下片两结,写出人民大众对抗金民族英雄岳飞的热爱。丰碑树立,则国贼即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万劫不复。“臣有罪,陛下圣”六字,是《春秋》笔法。岳将军蒙冤而屈死,罪魁为谁?如此“陛下”,岂得称“圣”?而竟称其“圣”,是冷嘲,是热讽。不必五指掴其面皮,斜眸一啐,自足以令此昏君赧然汗出,发背沾衣。元人吴师道《吴礼部诗话》中,有一则专门评论追悼岳飞的诗词佳作。其于词,仅举刘过此一首,且有“悲壮激烈”四字评语。这评语,刘词是当之无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