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 祭灶王
刚过完腊八。街上玩耍的小孩子们就开始这样唱了:“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春节)。”说是让别馋,世上能有几个不馋的小孩儿。过了腊八,离过年还有二十多天,日子过得慢得那叫一个愁人。不过好在腊八和过年之间,还隔着一个小年,小年虽然没有过大年那么隆重热闹,却也足够慰藉孩子们那颗急切盼望着过年的心。
小年在腊月二十三,传说这天是在人间任职了一年的灶王爷,回天宫向玉皇大帝汇报人间这一年的善恶的日子。玉皇大帝会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决定下一年对这家人进行奖赏还是惩罚。灶王爷上天汇报完了一年的所见所闻后,过年再回到人间来,第二年继续监督人间善恶。为了让灶王爷向玉皇大帝汇报的时候只说好话不说坏话,所以在每年的腊月二十三晚上灶王爷临上天前,家家户户都要祭灶神,好吃好喝的伺候灶王爷上天。并用糖瓜儿封住灶王爷的嘴,让灶王爷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的时候,嘴巴甜甜的,只说好话,不说坏话,以求来年能够顺顺当当,多福多禄。孩子们对祭祀灶王爷不太感兴趣,他们关心的是祭灶王的鸡蛋、香油白面小饼和糖瓜儿。
俗语说二十四扫房子,其实在腊月二十三小年以前,几乎家家户户都把房子扫了。即使二十三小年前有事耽误了扫房子的,也会在小年这天推开所有的事情,把房子彻底清扫一遍。扫过了房子的,小年这天白天,该杀猪的杀猪,该做豆腐的做豆腐,准备过年的事一点也不耽误。孩子们就没有那么淡定了,盼了那么多天,终于盼到了小年,怎么能不激动呢。不管是人在街上看杀猪,还是在磨道上推磨磨豆腐,或是在家里烧火打年糕,心里却总是想着祭灶王吃糖瓜儿,一天到晚不停地问父母,咱家什么时候祭灶王。好不容易到了天黑,吃过晚饭后,家家户户都开始祭灶王。祭灶王的时候,一般不当着外人的面,所以在小年的晚饭后,没有特殊情况,一般人都不串门儿。小孩子们也大都窝在自己家里,等着祭完灶王后,吃糖瓜儿和祭灶王用的小饼和鸡蛋。
每年小年的时候,我们家不是做豆腐就是打年糕或摊煎饼,母亲到了晚上也忙不完,祭灶王的事情就落在了奶奶上。从我记事起,我就跟着奶奶祭灶王,按照母亲的吩咐给奶奶打下手。吃过晚饭后,奶奶先在火炉上摊一个鸡蛋饼,然后和一小碗白面,在大锅里烙饼。奶奶擀饼翻饼,我在灶前帮着奶奶烧火,不一会儿工夫,奶奶就把三张圆溜溜的小饼烙成了。软软的小饼整整齐齐地叠在盘子里,上面均匀地烙出了一层金黄色的饼饹馇,浓郁的香油味使过晚饭后,奶奶先在火炉上摊一个鸡蛋饼,然后和一小碗白面,在大锅里烙饼。奶奶擀饼翻饼,我在灶前帮着奶奶烧火,不一会儿工夫,奶奶就把三张圆溜溜的小饼烙成了。软软的小饼整整齐齐地叠在盘子里,上面均匀地烙出了一层金黄色的饼饹馇,浓郁的香油味使劲地往鼻子里钻,让人不想流口水都不行。烙好小饼后,奶奶在屋里准备祭灶王的清水,玉米粒,香蜡纸箔,让我拿着小筐子去她家的草屋里抓两把切好的干草。一切准备好了,奶奶还要把已经扫过了的灶台上上下下再仔细地重扫一遍,灶王爷的神龛更要重新扫扫。确定灶屋里上下都一尘不染了,奶奶才从东屋北墙阁窑的上层,拿出一包早就买好的糖瓜儿,这是在好几天前母亲就买好的。为了这包糖瓜儿,我们偷偷地把家里翻遍了,也没找到,没想到它竟在我们头顶上,既让我们看不见,也让我们够不着。
该祭灶王了,奶奶把祭品和香蜡纸箔都摆在灶台上,草料清水也摆上。上好了香烛,奶奶恭敬地跪在灶台前,化了纸箔,嘴里念念有词:“灶王爷,今儿个是腊月二十三,过小年,今天黑上(晚上)你要回去天上汇报,小鸡白蛋,香油薄饼,有草有料有清水,你吃你用,吃饱喝足好上路。回到天上,好话多说,赖话少说,洒米扣面都不要说。灶王爷上天言好事,落地降吉祥,合宅平安福禄到,风调雨顺五谷香。过年(明年)家兴万事顺意,到了年下(过年前)不杀肥猪就宰羊……”奶奶絮絮叨叨没完没了,我在旁边急的只想跳脚,心里想,年年祭灶王,年年这些话,灶王爷早就背过听烦了,没有新词直接分糖瓜儿不就行了,为啥每年还要唠叨半天。这些牢骚我只敢在心里抱怨几句,却是断不敢给奶奶说的,真要是说了,奶奶不把我唠叨死才怪呢。等奶奶念叨完了,又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作了揖,我家的灶王就算是祭完了。赶紧帮奶奶收拾纸箔香蜡,奶奶用大筐子端着小饼糖瓜儿和草料清水,去祭奶奶家的灶王爷。奶奶在她家的灶前,重复了一遍在我家做的事,小年祭灶王总算是圆满结束了。
奶奶收拾好祭灶的东西,把小饼鸡蛋和糖瓜儿都放在一个盘子里对我说:“赶紧回去吧,叫你娘给你和你兄弟分分。”听了奶奶的话,我端起盘子兴冲冲地跑回家,不管当时母亲在忙什么,一定要母亲先给我们分小饼糖瓜儿。母亲看了看我手里的盘子,就知道奶奶小饼糖瓜儿一个也没留。就从盘子里拿出一张小饼,抓五六个糖瓜儿,叫我给奶奶送去,并对我说不要吃奶奶给的糖瓜儿,奶奶收了糖瓜儿和小饼赶紧回来吃糖瓜儿和鸡蛋,要不她就把小饼糖瓜儿和鸡蛋都给弟弟吃了。听了母亲的话,我飞跑去奶奶家,到了奶奶家二话不说,放下糖瓜儿小饼就往回跑。为了让奶奶吃糖瓜儿和小饼,母亲不让我在奶奶家里待,她以为我不在奶奶身边和奶奶争嘴吃,奶奶就会吃糖瓜儿和小饼。母亲不知道的是,奶奶根本就舍不得吃一口,第二天我们去奶奶家玩的时候,奶奶仍会把糖瓜儿小饼都分给我们吃。回到家里,母亲已经把鸡蛋饼从中间分开,我和弟弟一人一半,糖瓜儿也是一人一半,两张小饼留着第二天早上熥热了,我和弟弟一人一张当早饭。三口两口吃下了半个摊鸡蛋,心里别提有多满足了,母亲分给我的一大把糖瓜儿,我可舍不得一下子吃光了。吃两个解解馋后,剩下的用纸包了,偷偷藏在墙阁窑里,什么时候馋了,再拿出来吃一个。几个糖瓜儿能一直放到过了年,表姐妹来我家串亲戚的时候,拿出来招待她们,这时候糖瓜儿都化了粘在纸上,我们站在门口的玉石板上,舔沾了糖瓜儿的纸也舔得兴高采烈。
现在,每年小年祭灶王的时候,仍然会想起小时候小年祭灶王。想起那时给奶奶帮忙时的那种急切的期盼;想起母亲分给我们糖瓜儿时的那种满足;想起小时候祭完灶王爷的第二天我,和弟弟偷偷地去奶奶家分吃糖瓜儿小饼的那种幸福;想起和表姐妹们一起,在门口的玉石板上舔沾了糖瓜儿纸时的那种喜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