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忆儿时过小年
加贝
腊月二十三,这天是小年。在儿时的记忆里,过年是很有敬畏的,也是很有仪式感的。
不到腊月二十三这天,大人们就已告诉我们,这天是灶王爷升天的日子,人间忙忙碌碌一年。 家家灶上贴着: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所以这一天,家家户户炕火烧,敬麻糖、杀鸡熬芋头。

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是什么情况呢?原来呀,上天让灶王爷来监督人间善恶美丑。因为家家都有锅灶,要求人们辛勤劳动,勤俭节约,免灾祈福;还要人们多做善事,才能享受更美好的生活!在这一年中,人们做得怎样?灶王爷要汇报给玉皇大帝。
这一天,孩子们不能胡言乱语,要守规矩。我们总是问,为什么要吃那种沾满芝麻白色的糖棒?平时我们有时候不也吃吗?大人们说麻糖甜可以粘灶王爷的嘴,炕火烧儿、杀鸡熬芋头……让灶王爷吃的美美的。这样灶王爷上天开开心心的,就会多多地为人间说好话,来年依然是好光景。看来神仙也受贿。

印象中小年这天很忙碌的。家家户户会在头一天发一盆面,在小年这天晨起时,宰了鸡,削了芋头,打扫厨房,开始炕火烧。小孩子也是忙前忙后。 眼巴眼望的看着那些面团,在父母的手里,揉成一个一个的小剂子,然后用擀杖擀平,一边宽,一边窄。抹上小磨油,五香粉盐和小葱,又一个一个的团起来,用手那么轻轻一按,轻轻的用擀面杖擀一下,一个一个圆圆的火烧,便做成了。在平底锅上,炕一下,有在火炉旁烤的、有炕完再蒸的,烧饼的香味儿,便飘在大院里,年的味道,也便在这个香味儿里开启了。
但是火烧是不可以提前吃的,麻糖倒是可以全天吃。孩子们也是相当的开心,欢天喜地的,兴奋地跑来跑去。挨家串门儿,成群结队,从这一天起,孩子们不会担心挨训挨揍的,兴奋得呼朋唤友,相当的开心,共同期待夜晚的到来,有香喷喷的芋头鸡和火烧吃啊。
临近傍晚,孩子们也各家各户的串门儿玩累了,小伙伴儿们道了别,匆匆忙忙各自跑回家。只等家里贴了灶王爷年画,贴了小心火烛,躬下身拜上一拜,祭了灶,放了鞭炮。听大人念叨着:“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掀开锅盖,芋头鸡的香味儿,便溢满厨房,然后大人们忙忙碌碌的,一人盛一碗。坐圆桌旁,在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中,等着父亲发话:“开始吃饭……”饭后孩子们手里带着麻糖,没吃完的火烧,拿着自家里做的好吃的,拿着小鞭炮,摔炮,到空场上去玩。

小年这天,这也算年的开始。在这天的孩子们是欢天喜地的, 整个大院弥漫着喜气洋洋,过年氛围,一片和谐安祥,个别毛手毛脚的孩子,一不小心摔了碗,或者掉了碟,也不会挨揍了。大人顶多笑呵呵的说,碎碎平安,下回注意一点儿。
成年以后,时代的发展,小年省略了很多规矩,但是依然打心底里怀念,儿时那种热闹,讲规矩,有敬畏,有仪式感的小年。像一种文化传承,总想在小年这一天,和孩子们说一说,我们儿时的小年是怎么过的,让他们了解传统文化,这些深刻在我们骨子里的传承。
审核:曹元华
复审:沈新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