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三是我们北方民间的“小年”,也是拉开年序幕的“祭灶日”,灶君是玉皇大帝派驻在各家各户的监察官,会将一家人一年来的所作所为,记录在册,会在腊月二十三这天,向玉皇大帝汇报。灶王爷画像就贴在家家户户的灶台边,画像上是灶王爷和灶王奶奶,因为这一天灶王爷要升天,去到玉皇大帝那汇报这一家人的是非功过。傍晚时分,家家户户都要摆上供品,焚香燃纸,将灶君画像从墙上小心翼翼地“请”下,和纸剪的马匹一同点燃,边焚烧边念念有词,送灶王乘马上天。灶王爷既管人间事,也通天上情,在他画像两边的对联常是“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也有的写成“下界保平安”;我们这一代过年”天地灶马“是必贴的神像。
”二十三,糖瓜粘”,糖瓜是祭灶中必不可少的供品。传说灶王爷最爱吃甜食,为了贿赂灶王爷,让他“上天言好事”,用甜食糖瓜粘住他的嘴,少在玉皇大帝面前说一家人的坏话。
我家厨房供奉灶王爷神像没有龛,仅是在灶王爷画像下方,钉一小木板,用来摆放香和蜡烛。小时候见大人恭恭敬敬的”祭灶”,也在旁边认真观瞧,跟着大人揖手跪拜。那时还没有蜡烛,神像前点明用的是磁蜡钵。磁蜡钵圆圆的,很是小巧珑玲,钵内倒上食用花籽油,也就是食用棉油。一根棉捻头顶火焰。那年月的街上挂的照明灯笼,也全是燃油,才有了年节值日官“加油”一说。慢慢地后来有了蜡烛,代替了磁蜡钵的点明。大人们摆上供品––糖瓜,点亮蜡钵,焚香燃纸,乞求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
”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流行于民间,意思就是男人不拜祭月神,女人不祭供灶神,是在八月十五中秋拜月和农历腊月二十三祭灶之时的一种禁忌。月亮当中居住的是嫦娥仙子,男性祭拜等同于向漂亮女性示好,存在心怀不轨的表现,为了避嫌这种不轨的说法。女不祭灶与男不拜月有相似之处,都是为了避”瓜田李下”之嫌。在古代男女之礼很慎重,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也算是以前人们对礼仪尊重的一种表现吧。
腊月二十三”祭灶”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后,除夕是接灶王爷”回宫降吉祥”的准备日子。各家将新的灶君画像贴上,仍摆上供品,焚香燃纸磕头,乞求灶王爷”下界保平安”、”回宫降吉祥,保佑一家人在新的一年里幸福满满,平平安安。
为了表示对“初一五更回”灶王爷的虔诚尊敬,新一年的大年初一第一顿饭——煮水饺,都是利用开花节节高的芝麻桔。芝麻桔冒烟少香味浓,寓意在新的一年里好事连连,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过了小年腊月二十三,拉开了过年的序幕,年味越来越浓。“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宰猪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打壶酒,三十晚上守一宿。”随着五更噼里啪啦的炮声,新年便来到了,幸福和欢乐便会围绕在你身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