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说诗歌形象(一)
王维正(内蒙)
诗歌讲三美:形象美,绘画美,音乐美;诗歌有三要素:形象,意境,情感。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形象都在第一位。形象是诗词的核心。没有形象,意境成了空壳,情感失去载体。
诗歌形象分为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又分主观形象与客观形象。主观形象即抒情主人公,也就是诗人自己。客观形象是诗人描摹的他人对象。
无论是主观形象还是客观形象,都必须是三维立体,神情毕现的有着鲜明个性的生动形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看到的是傲岸不羁、傲骨不屈的太白形象;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看到的是漂泊乱世却忧国忧民的子美形象;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那种脱离官场的轻松闲适洒脱愉悦,"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又是那样地盼望国家统一、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深。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周瑜、孙权,风华卓越青年有为令人羡慕;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女民兵的矫健英美跃然眼前。凡此种种,或主观与或客观,无不栩栩如生。唯其鲜明,人者名成千古,诗者声同江河。
近年以来,中国诗歌创作由复兴走向繁荣,由学院走向田间,由金字塔走向老干群。广大诗词爱好者,吟哦酬唱,精品佳作叠出不穷。但钟于格律、耽于平仄、薄于形象的情形也不为少见。概念相加,名词连缀,平面说教,形象模糊单薄,开卷屡见不鲜。这样的作品,读来枯燥无味,读后难留印象。
写诗作词皆为语言艺术,一首诗一首词就是一件艺术作品。艺术作品展现的就是艺术形象。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小说散文诗歌等等艺术创作,概莫能外。
如此说来,刻意雕琢诗歌形象,应该是所有诗词爱好者的努力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