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味
文‖刘爱英
我站在阳台上,放眼望去,只见小区内晒满了红的、白的、黄的,各种五颜六色的被褥。原来家家户户都在洗被褥、晒被褥,准备干干净净迎接新年的到来!
“噼里啪啦……”,外面不时传来孩子们放鞭炮的声音。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年味。
昨晚,大姐特意打电话询问我:“到哪里过年?是去西安女儿家过年?还是留在家过年?”
现在,大家上班议论最多的是什么时候放假,放假这几天怎么安排。
走进超市,琳琅满目的商品堆积如山,疫情没有影响人们购物的心情。大妈、大叔、宝妈们正在精挑细选自己中意的商品,人们沉浸喜悦的购物中。
看到超市各种各样的糕点,又唤起我儿时的记忆。
儿时,最开心的事,就是过大年!每逢过年,母亲都会炸粿子。我们趁母亲不注意,愉愉抓一把就跑,母亲见状,大声地叫道:“鬼仔子,不能吃!刚炸好的粿子,吃了会上火!”我们那时还小,怎会考虑这么多,常把母亲的话当作耳边风。过了一会儿,又愉愉抓一把,躲在角落里吃的津津有味。
腊月二十四,全家总动员,母亲负责打扫厨房卫生。我们负责擦窗户、擦门,整理房间。父亲则叼着一根烟,在一旁指挥。我们一边搞卫生,一边嘻嘻哈哈打闹着,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挺有意思,好想倒回从前无忧无虑的童年。
大年三十,一家人围着吃年夜饭。照例,父母利用这样的机会给我们上一课。俩位老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唠叨着:这一年,那个小孩子懂事了啦,有进步了;那个小孩明年要改正什么些缺点。总的来说,父母谈的最多的事,还是教育我们要好好读书。他们用自己的切身经历告诉我们,没有文化,将来步入社会寸步难行的道理。
到了年初一,家乡有个风俗,不杀生,只能吃鸡蛋和素食。吃鸡蛋,意味着新的一年,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吃素食,是信佛教,请菩萨保佑全家,没病没灾,事事如意。初二开始就可以杀生,宴请宾客好友了;初九以后才会谈工作和学习;正月十五一过,年就算正式过去了。该干嘛,就干嘛。年复一年、月复一月,时光轮回。
我家有一个习惯,初一全家进城逛街。小小的县城,每年都人山人海。到了城里,我们东看看,西瞧瞧,根本没有什么需要购买的,只是凑个热闹。我顶多用自己的压岁钱,买几支铅笔或本子。弟弟则喜欢买鞭炮,不时点上一个鞭炮,丢到我们面前,“啪啪……”吓我们一大跳。于是,我们立即追着他打。弟弟跑的比狗快,那里能追的到他哟。弟弟调皮,挑衅地对着我们说:“来啊!来啊!如果追到我,我就给你们打几下!”
妹妹们则喜欢买气球,而且喜欢买红色的。气球在风中摇曳,不时引来其他小孩羡慕的眼光。尽管那时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太好,过年也没有新衣服穿,可母亲总是把我们收拾的干干净净,她说:“不管是新衣服,还是旧衣服,最要紧的是要洗的干干净净,穿的整整齐齐,不要让家看扁啦!人穷,但志不能穷!” 母亲的教诲时常在耳边响起,到现在我也喜欢把自己收拾的干干净净、漂漂亮亮才出门。
成年后,过年对我来说是一份责任和担当,要考虑过年买什么孝敬父母,考虑带孩子去哪里玩,考虑来年家里怎么安排。女儿成家后,我考虑最多的如何与远嫁的女儿团聚,共享天伦之乐。
年还是一样的年,不同的年龄,对年有不同的心境,不同的体味。


作者简介:刘爱英,女,1963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大专文化,江西南康人。南康作家协会会员,现已退休。退休前在单位从事几十年公文、新闻写作。希望通过写作丰富退休生活,提升生活品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