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48年,大唐贞观22年,王玄策大破中天竺军队,生擒国王阿罗那顺,创造了一人灭一国的神话。然而,惹祸精拉莫朱,据守乾陀卫江,负隅顽抗。
联军先锋蒋师仁率3千精兵突袭。由于阿罗那顺的主力,在此前的交战中已经损失殆尽,乾陀卫江之战的结局是毫无悬念。拉莫朱是再次惨败,被连锅端了。
阿罗那顺的妻子和儿子被俘,另俘获男女1,2万人,杂畜3万。
《新唐书》原文是这么记载的:
余众奉王妻,息阻乾陀卫江,
师仁击之,大溃,
获其妃,王子,
虏男女万二千人,杂畜三万。
此战之后,阿罗纳那顺叛乱被彻底平定。
王玄策借兵讨平阿罗那顺,对于天竺地区各国的影响是巨大的,此后,天竺各地方势力纷纷请求归顺。
《资治通鉴》里是这么记载的:
于是天竺响震,
城邑聚落降者,
五百八十余所。
《新唐书》记载:
东天竺王尸鸠摩送牛马三万馈军,
及弓,刀,宝缨络,
迦没路国献异物,并上地图,请老子像。
传说,老子西去化胡为佛,这张图啊似乎让这个传说实锤了。
至此啊,大唐国威是远播天竺。王玄策领着大仙儿那逻迩娑婆寐,押着阿罗纳顺等俘虏,带着天竺的制糖技术、菠菜种子,以及牛马,贡品等启程回国。
当然了,王玄策的兵毕竟是借的,王玄策的使团本身只有30多人,因此啊,说要把这一万多男女,六万多牛马杂畜以及众多供品全数带回,那也不现实。
王玄策只是把阿罗那顺及其妻子、儿子等较为重要的人物,以及贵重贡品带回了国内,其他人口牲畜啊,也就顺势留给了吐蕃,尼婆罗等国做为答谢。
贞观22年5月庚子,王玄策一行抵达长安献俘。
《旧唐书》记载:
太宗大悦,命有司告宗庙,
太宗啊还对群臣分析了阿罗那顺败亡的原因,夫人耳目玩于声色,
口鼻耽于臭味,此乃拜德之源,
若婆罗门不劫掠我使人,岂为俘虏耶?
昔中山以贪宝取弊,
蜀侯以金牛至灭,莫不由之。
王玄策此行有功,太宗任命王玄策为朝散大夫(五品)。
回望历史,大唐王玄策以文人之纤弱,跃马于血火残酷的战场,以异国之客旅,荡平南夷的刀兵霍乱,从容面对突起横祸,走马绝域,借得精兵,名士否?
1万骑兵大破3万,横扫天竺无人能敌。名将否?
我不知道。
当他突遭包围,力战不屈终究被困时,
当他逃离囹ling圄yu只身北上。策马狂奔时,
当他借得雄狮南下天竺扫平敌寇时,
当他凯旋回朝,潜心著书,寂寞度生时,
他心中都是作何感想?我 无从得知。
只恨历史风尘总无言,
就此湮yan没英雄千古。
我只能推测想象,他策马踏过甘第斯河,湍急的河水被马蹄踏碎,扬起的水花清冷而又悲凉。
辛都斯坦平原,平坦而一望无际,他孤独一骑的身影,被如血的残阳拉得很长,他背负了喜马拉雅山脉千年的积雪,马蹄声惊醒了群山万年沉睡。
他立马在吐蕃骑兵前头,
大唐的战旗随风猎猎而响。
震动了整个辛都斯坦平原,
甘第斯河见证了我大唐男儿的万丈豪情。
大唐的某个冬日,天阴沉如铁,铅灰色的大雪席卷了长安,年华老去的王玄策独立书房。口中呵气,润湿手中墨笔,眼睛 却透过窗外凝视那昏暗而混沌的天空,他是否又想起旧日出使天竺的种种异域风光?
是否又想起西南那个记载自己青春和热血的战场呢?
时间暗淡了无尽精彩,流年老去了多少英雄。
寂寞的时光,被遗忘的战场,又煙没了多少无名的英雄。
然而,大唐的精神却无法被人遗忘,无数的汉家男儿必将续写盛世的华章。
有诗为证:
英雄勒马斗藩王,
箭雨枪林大纛dao扬。
开疆自有王玄策,
何必汉家骠骑郎。
关于大唐王玄策一人灭一国的事迹啊,近期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和争议,很多朋友主要关心呐,到底有没有这么回事呢?真的有这么神奇吗?
可以肯定的告诉大家,有。这事是真的。
《旧唐书•西戎传》《新唐书》
《资治通鉴》《唐纪•卷十五》中都有记载。
1990年的日喀则地区吉隆县,发现了一尊唐代石碑,而这座石碑正是王玄策所立,如今石碑上仍有222字可以辨认,这座石碑呀,记载了王玄策等人不畏艰险,出使印度的壮阔故事。
同时也证明以一人之力攻陷580座城池,威震印度的王玄策真的存在。
2001年6月25日,大唐天竺使出铭,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呢,吉隆县已经在大唐天竺使出铭摩崖石刻上修建了一间房屋,对这块见证了千年风雨的唐碑加以保护,王玄策借兵破敌,宣扬了唐朝国威,其正面以及影响咱就不必多说了。
这里啊,我想主要就有人提出了负面影响。谈谈我的看法:
第一,王玄策那都是借的兵,唐兵不行,王玄策自己也没什么本事,这种观点呢,实在是不值一驳。
俗话说,弱国无外交啊,王玄策能借来兵,那凭的就是大唐的面子,而且王玄策仅仅凭着借来的1万人马就能横扫中天竺,那不就是王玄策的本事吗?
第二,王玄策此举削弱了天竺,使其无法牵制吐蕃,个人觉得这种说法毫无道理,天竺能否牵制吐蕃,取决于天竺自身的实力,而自戒日王去世之后啊,天竺大乱,此时的天竺啊不管王玄策讨不讨伐阿罗那顺,都已经丧失了牵制吐蕃的实力,除非有人认为,单凭阿罗那顺就能牵制吐蕃。
此外啊,由于有喜马拉雅山相隔,吐蕃和天竺对对方的领土啊,都不怎么感兴趣,天竺在戒日王强盛时期,也从未染指吐蕃事务及领土。
而吐蕃即便在天竺大乱的情况下,对天竺也不感兴趣,只派出1200兵力配合王玄策行动,与安史之乱以后,吐蕃趁唐朝内乱大举入侵河陇,形成了鲜明对比。
第三,王玄策从天竺带来了术士炼制丹药,导致了太宗死亡。这个我觉得这一说法,主要是读史书不细导致的。
据《旧唐书》列传148记载:
是时就其国得方士,
那逻迩娑婆寐,
自言寿二百岁,云有长生之术。
太宗深加礼敬,馆之于金飚biao门内
造颜年之药,药成,服竟不效。
后放还本国。
大概意思是:太宗啊让天竺术士炼制丹药,最后服用的结果是 服 竟不效。没有什么特别明显的效果,而不是这种丹药害死了太宗。
以上观点呢,只是雄鹰★铁骑我的一家之言,后续我们可以就相关问题,继续深入探讨,如有不同看法呢,欢迎大家发表意见,共同讨论。
末学——雄鹰★铁骑
看完记得点点红心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