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大早,望星空就在微信里晒美食,才知道要过小年了,恭喜她升级奶奶,孙子刚刚百天,一家人的幸福从红火的厨房开始。
女儿也像一只快乐的小喜鹊,通知我:她已经买了二十七号的绿皮火车票和她的室友以及舅舅家的儿子,在西安实习的弟弟龙龙一起回来。总算可以团圆,疫情前的三人三地的尴尬年总算化解开了。
我的爱人一直在观望市场的动向,都跑出去几趟了,给我老父亲买牛肉、羊肉。在两家里比对、挑选、中意后排长队采购回来,让我给送回去。

他自己在厨房忙起饺子馅来,化冻、解冰、洗萝卜、过水、拌葱、剁姜、打酱、熟油、呛调货、不亦乐乎,香味在他的操作下,已经从厨房飘了出来。
我提上年货出门,朝着娘家的方向行进。路面上的雪,有化的,半化的,未化的三种形态在我面前铺开,我喜欢去踩那些原生态的,拍个抖音留个念想:“长长的路慢慢地走”。
路过小区门口,恋上路标石后面的一片竹林,她们被雪打扮后,愈发俏丽动人。不由地想起郑板桥的诗来:“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一两三枝竹竿,四五六行竹叶”。让人更是生出无限的爱意来。“

尤其是他的 “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联想到望星空留言:“这一路,她是靠着我的肩膀和我一起睡出来的”情谊,不免开始思念那些曾经战斗过的同事。
远在南京的小兔子,深度潜水,偶有昙花,也是一闪而过。近在身边的,天天追大剧的万紫千红,被韩剧俘虏,已无暇浏览我的文章。小师妹的女儿回来了,也没时间关注我们。只剩下我和师傅天天还发个动态,相互图片,关注一下彼此每日的情况外,其余都远在天边,极度陌生,难免有些许的落寞。
走过最后一段无人踏过的落雪,瞧见孤独从高墙那边,像崖边的青藤似的攀爬过来,悬在那里,如影相随。这个冬天像跨了世纪似的漫长,又像睡了一觉的一夜那么短暂。

走进家门时,父亲和阿姨正在凉台上忙活着碾细花椒,浓郁的料香扑面而来。我对父亲讲:给他带了爱人单位发的糖果,都是以前不太常见的品种,今晚可以甜甜灶王爷的嘴了。
阿姨忙着到厨房去给我下饺子,莲菜和大肉馅的,我调了辣子水,只尝了几个,意思一下,和父亲小酌一杯,算是陪父亲提前过了小年,收拾碗筷后就跟父亲辞行。
天空还是那么的灰白,也许还有更深的雪在那里藏着。第一次感觉路边迎风飘扬的彩旗,像母亲张开的怀抱,她们在等游子归来的拥抱。这里是家,是魂牵梦绕的故土,是灵魂的归属地。

再一次回眸我的家,父亲还是惯性的在阳台上趴着目送我。今年的腊月二十三,他很沉默,没有多余的话,只说:“看到我与爱人之间的谦让,不再有硝烟,他很放心”。
我跟他挥挥手,让他回去,外面冷,告诉他晚上祭灶的时候,可以放点烟花,今年允许乡下放鞭炮了。我知道,父亲的目光跟母亲的心一样,他们一直都在我们的身上。
楚丰华
2022.1.25
6:39
作者楚丰华原名楚凤琴.祖籍河南许昌人士,67年出生于铜川焦坪,大学学历,供职于市铝箔厂,现已退休居住在老区。作者自幼喜欢耕读于文字,曾有文稿在多家报刊、网络平台发表。希望在更多的文苑结识更多的文友,以便相互交流、提高,把更好的作品分享给更多的读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