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江漂流记
作者/四平居士
徽县晨起,细雨霏霏。我乘班车赶往嘉陵江明月峡飘流点,这里正是宝成铁路109新隧道数百米处。我在宝成铁路乘火车,次数都数不清了,可谁知道这里有这么好的漂流江段呢。
这时雨还在淅沥淅沥地下着,茫然四顾,路上没有行人,只有我一个游客,再看嘉陵江上,云雾山中寂静得可怕。既然来了,我还是决定独自漂流。尽管有漂流公司的小刘陪我在舟后掌舵,我在舟头也不时地左划右拨。其实,在这细雨朦胧的时刻,就是我一个游客在名字很好听的嘉陵江漂流。
我突然觉得自己很任性,前天才在天水小陇山植物园茂密的花草林中徜徉,昨天就南下在山环水抱的《西狭颂》摩崖石刻前怀古,而今天又奔波到徽县嘉陵镇境内,顶着雨水在嘉陵江中独自漂流。尽管行程计划得很紧,由于放飞了心情,旅途的跋涉和车马的劳顿已不在话下,总是能够心旷神怡的欣赏美景和历史文化。
你看嘉陵江两岸的青山巍峨得很,虽然披着薄薄的轻纱,有的不失壮美,有的亦显妩媚。再看那碧绿的江水,尽管总是縠纹多于激流险滩,可是,当只有你一个游客在这里驾着一叶扁舟,穿行于嘉陵江峡谷之中,绕过一湾又一湾,冲过一滩又一滩,轻舟已过几重山,你数过了吗?我自问,自己这一生走过几多弯路?翻越了几道坎坷?在退休之年,还这么兴致盎然的陶醉在山水之间。嘉陵江上,橡皮舟内,除了我,还有小刘,再没有人来人往,孤单吗?寂寞吗?自豪吗?愉快吗?不言而喻,我神往自豪和愉快,我要让清澈的嘉陵江水和雨中清新的空气荡涤我身心的泥垢。我不敢称仁者,但是爱山;我更不是智者,但是喜水。山水是大地的骨骼和血脉,没有山水,大地就会死寂。祖国的大好河山,不正是我们的爱国基石吗!
我们的橡皮舟又转过一弯,眼前豁然开朗,江面更显开阔一些。抬眼望去,在很远的江心那头,忽然有一座笔直的山峰,峰顶长满大树,突兀而立,直插江心,真是孤峰飞峙,中流砥柱,挺拔有力,我以为它会把嘉陵江一分为二。正这样猜想,这一峰独秀的模样随着河道的方向变化,渐渐地显出一定的宽度,原来这是一个呈方形有一定厚度的垂直山体。由于方位角度的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在江面上突然见到它的时候,犹如定海神针般地耸立在江心,转过一个弯后,它又像一面巨型大旗随风起舞。当橡皮舟漂至山根前,已经到达终点,而这山也是和左岸群峰相连,江水绕着它又奔流而下。上得岸来,景区管理人员开着长安面包来接橡皮舟。我问他:“这傲然挺拔的山峰叫什么名字?他回答说:“棒棒岩”。我觉得这个名字很形象,当在上游远远望见它的时候,就很象一根粗壮的棒棒杵在哪里。但我想这是重庆人的叫法,难道甘肃徽县人也这么叫吗?后来售票处的女服务员告诉我那叫“一指峰”。啊!多文雅呀。我想,叫它玉指峰或是独指峰不是更好吗!又一想,还是一指峰好。但是,不管叫什么,我觉得那山初见时亭亭玉立如西子濯足;再看时又似武夷山玉女峰飘然飞来,但比玉女峰更加伟岸,峰顶青松耸翠,令人惊奇;走近时却是宽厚雄壮又如雁荡山展旗峰,壁立万仞。约10余里水路,两岸青山烟雨朦胧,云遮雾罩,一叶扁舟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激荡颠簸,江面与群山变化多端,真是江山多娇,风景无限,如入仙境,一直有“孤身弄扁舟、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如此经历令余赏心悦目,随口占一首绝句以记之:
嘉陵江水秀,两岸景青幽。
遥望一指峰,悠然自荡舟。
在去陕西凤县的路上,我将此诗发给朋友。过了一阵子,朋友回复短信说:“一叶小扁舟,独载孙仙叟。舟在水中漂,人在画中游。诗情有画意,险境勿多留。”余回复朋友说:“读君短信,悉尊至嘱。身体力行,绝不疏忽。”没有多久,我就穿过灵官峡,到了素有“秦蜀咽喉,汉北锁钥”之称的陕西凤县,开启了紫柏山和汉中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