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青春修湘黔
飞虎将军
(十四)
后勤部和修理连的院子后面有一条路,长约一公里,直通芷江机场。据说这条路当年叫做“陈纳德路”。
陈纳德是美国的陆军少将。(当时美国没有空军,只有陆军航空兵。题图图片陈纳德军帽上两颗星即为少将,准将为一颗星。)
他在抗日战争中来到中国,他领导的“飞虎队”和后来的第十四航空队曾使日本鬼子闻风丧胆,有力地支援了中国的抗日战争。
陈纳德同情处于亡国灭种边缘的中国人民,受宋美龄的邀请,1937年就来到了中国,担任了中华航空委员会顾问的职务。
1938年在芷江成立了一所美式的航空学校,为中国的空军培养了大批空勤和地勤人员。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美日两国还没有撕破脸,陈纳德帮助中国抗战还有所顾忌,待到日本偷袭了珍珠港,就彻底激怒了美国佬。陈纳德也是对日作战最坚决最凶悍的美国人。
进入1942年,由陈纳德率领的美军第14航空联队兵力猛增,而日军由于在太平洋海战中飞机损失严重,不得不将大批飞机转移去太平洋战场,中日两军在空中战力的天平急速向中国盟军方面倾斜。
飞虎队和后来的14航空联队第五中美混合大队的飞机对全国的抗日战场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战术支援。
过去仗着飞机耀武扬威的日军也终于尝到了被头顶上的飞机俯冲扫射、狂轰滥炸的滋味了。
在湖南战场,在湘北战役和余程万率57师死守常德的常德保卫战、方先觉率第十军死守衡阳等惨烈的保卫战,都得到了芷江机场作战飞机的有力支援。
在被称为“中日最后一战”的雪峰山战役中,我军在隆回凤凰山被日军精锐的116师团“包了饺子”、团团围困的一个营建制部队,本已弹尽粮绝,还能坚守凤凰山主阵地,就是因为每日有飞机前来助战,空投粮食弹药。
每当日军发起冲锋,我军飞机必定对其俯冲扫射,形成了“空地对决”的场面。
可以说,打赢雪峰山战役,我空军强大的作用功不可没。
由于我军的飞机狂轰滥炸,日军的后勤补给线几乎完全瘫痪。以至于陷入苦战中的日军不得不挖红薯和野菜充饥,没有了弹药的日军甚至扔掉了步枪而改用削尖了的竹竿作为武器。
我方飞机炸长沙、岳阳、宜昌、武汉、南京,甚至轰炸了东京。
中日战争的经验教训足以生动而且雄辩地证明,作战飞机在现代战争中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说它能决定战争的胜负是毫不夸张的。
据说陈纳德将军在抗战胜利后回国时,老百姓自愿送给他的珠宝和古董堆满了一桌子。
那天,芷江召开了万人欢送大会。想瞻仰飞虎将军风采的人可以说是人山人海,以至他的吉普车最后被欢送的人群团团围住,人们是将他的车四轮悬空地抬到会场的。
有人说,把吉普车抬到会场?不可能吧,这也太夸张了。
我说完全有可能。美国人在二战中发明的这种车很轻巧,有点像现在的大号的卡丁车。有七八个壮汉完全可以抬起来。
电影《英雄儿女》中军民齐心协力抬着吉普车过弹坑的情节绝对是真实的。
作为美军在远东地区的第二大军用机场,芷江机场为中国的抗日战争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卓越功勋。
除了P-40、P-51、B-25等战斗机、轰炸机,到了抗战后期,陈纳德甚至把美国当时最先进的重型轰炸机B-29和刚刚研发出来的号称“黑寡妇”的P-61型夜间轻型轰炸机都弄到芷江来了。
在战场上受到重创的日军将芷江机场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必一举摧毁而后快。对芷江机场的偷袭和轰炸多达三十多次。
为保卫芷江机场,国军情报部门和陈纳德也是绞尽了脑汁,他们用芷江漫山遍野盛产的楠竹制作了大量飞机模型,然后在模型的四周围埋伏下各种口径的高炮高射机枪,只要日机一俯冲投弹就疯狂开火,还真被他们击落了不少日军的飞机。
当年日本特务和汉奸不少,他们经常夜间在机场附近向空中发射信号弹,指示日机前来轰炸。
后来陈纳德他们也学聪明了,他们派了大批人在整个芷江县的山区乡村,甚至是附近的几个县待命,一声令下,一齐朝着夜空上乱打信号弹。
一时间,前来偷袭的日机只见天空中到处都绽放着五颜六色的信号弹,他们也搞不清到底那里才是芷江机场了,只好也把炸弹乱扔一气。
陈纳德娶了一个中国妻子陈香梅。
陈香梅在1994年和2015年两次来到芷江。她参观飞虎队纪念馆,领着家人在陈纳德塑像前合影,并想纪念馆赠送了一百多件珍贵的文物。
这其中就有当年陈纳德那辆曾被人群抬进会场的吉普车的专用车牌。
(未完待续)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