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安兴
两条防疫布标的哲学
两条布标,鲜红在日晒雨淋中斑驳,却闪烁着光芒。如一座界碑,却启迪着前行道路。
在黄陂木兰乡柳畈车站旁,横拉着一条布标,赫然印着一行口号:今天回家不出门,是为了出门能回家。前行100米,又有一条布标窜入眼帘。只是有护栏挡住了视线,我向卡口三位老人说明来意,他们连忙帮忙移开。完整地看到这条布标的文字:防疫期间不出门,一生真是个福气人。我连忙拍下,立此存照,感谢三位守卡老人的热忱。
品味好久,饶有兴趣。这两条布标,是我见过的宣传口号中的佳作,很有智慧。
好诗者:一寓理,二抒情,三写景。布标是公共宣传品,有创意的文字,能打动人心,非一般头脑者,不能到此。
一读,人文情怀扑面而来。大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诗意。给人善意的规劝,美好的祝福,智慧的启迪。读到和谐,读到温温馨,沁入心田的甘霖。

在这场防控冠状病毒肺炎的战疫中,城乡居民响应号召,宅家禁闭50多天,足不出户,自觉遵守规定要求,每个人严格管住自己。路上鲜有行人足迹,大家都没有突破底线,附近村庄也沒有出现疫情,不在阴霾笼罩之中。仿佛是方外武陵化境,不被尘世的喧嚣所感染。
谁有如此感召力,让居民能够一规一矩,不越雷池半步?我不敢妄加猜测。
这两条布标不寻常之处在于:一改标语口号的窠臼,摈弃空洞的说教,苍白乏味奢谈,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审视这场保卫大武汉的会战。寓个体于全局之中,当下与全程的长镜头之中。用大胸襟与高视野,对待没有硝烟的战争。以每个村、社区为阵地,坚壁清野,在冷静从容中聚歼病毒,赢得最后的胜利。
按照“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理论,诠释以时间争取空间,借助空间赢得时间;遵循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去启迪人们,崇尚科学,敬畏自然。

响鼓不须重槌,这也是教化的力量。在这场空前的浩劫面前,权衡利弊,孰重孰轻,一点就明了,无须多说。这两条布标的表达,发人深省。没有强迫命令,没有暴力语言,如一掬山泉,漪涟在心扉。如一记警钟,潜藏在“无于声处听惊雷”。任何人都不能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为了家人,为了亲朋好友,为了周邻,必须遵守规则。
在这场疫情中,开与关,是对立的统一。坚持不出门,把健康留给自己,把年味留在年年快乐;近两个月的封闭,疫情出现了好的动向,感染患者逐减少,最终清零,实现质量互变,指日可待!全国各地援鄂医疗队的白衣天使们,以牺牲自我的代价,荣耀在水门的洗礼,换来这座省会城市的平静,这难道不是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典型案例么?
人类与细菌的战争,从来没有间断;与恶疟的角逐,贯穿着进程的始终。作为万物之灵长,既伟大而又渺小。
看不见的病毒,时常侵袭着人类。到底谁是地球的王者,不得而知。在地球的演变中,细菌存在了2亿多年,而人类在700万年间才出现。相比它们,无论数量还是质量,还是很脆弱。要想彻底打败它们,让它们在地球上消失,还在无穷的研究。路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孙子兵法云:知彼知已,战乃可胜。病毒还在变异,如何跟上它们的变异进程,需要科学家们去攻克一道又一通的难关。孙子又说,不战而屈人之兵,毁人之国,上战攻心水。打赢这场疫情,树立信心,最大的免疫力。免疫力增强了,就压倒了病毒。
扯远了,不再展开,话又说回来。中国古代圣贤,主张立德立功立言,这两条布标就是非常时期的立言。如一盏明灯,照亮前路,功莫大焉。能立言,才是思想家;思想家才是国家的稀有;具有哲学头脑的人,影响着历史社会的进步。
标语口号是党史、国史的一部分,见证曾经跋涉的万水千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打倒帝国主义”、“推翻三座大山”、“打倒土豪劣绅”,昭示着对幸福的追求。收集起来,就是一座展览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发展,整个民族的集体觉醒。
在中国哲学史上,称为思想家的首推老子;在中国共产党理论建设上,第一位思想家家要数毛泽东。就连他的老对手蒋介石,也是他的粉丝。他所创造的毛泽东思想,影响了世界格局。西方政治家戴高乐、尼克松等人也恭敬如诺。真理,让事实证明;真理,颠覆不破;真理,洞照未来,让时间说明一切。这次举国上下的防疫,就是一部哲学著作,读通了,也算是智者,高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