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的周末
张水源 
编辑推荐语
“中医难当,当个好中医更难”。很平凡的“姐姐”任劳任怨坚持几十年,“想病人之所想”,努力治好病和节约钱,是不平凡的。当今社会需要这种精神。
我的姐姐张红英,比我长一轮,耄耋老人,还忙在小儿科岗位上。
姐姐学的是中医,在“全国示范中医院”的南平市中医院从副主任医师岗位退休后,又成为南平高年资诊所里的核心医师。
姐姐有儿有女,儿孙满堂,家人都劝她不用太累,她嘴上不说,心里惦记着找她看病的人。我常常走过路过姐姐坐诊店,没见闲过,挂她号找其就诊的需要排队。
遇上周末,姐姐很忙也充实。比如2022年1月8日,元旦假期后的首个星期六。姐夫原先的已经撤销20多年单位的同事们为祝贺其九十岁生日,AA请他赴宴,来的人我也认识,一桌中有多位是从外地专程赶来贺寿的,我也报名参加。姐姐答应争取来,大家纷纷提前来到酒店,已经12点多,姐姐那还有几位病号在等着摸脉,我们知道她的性格,只能边吃边等。众人几碗菜下肚,姐姐仍在诊所不紧不慢地接待着服务对象。
餐后,提着众人为姐姐打包的菜肴,我陪着姐夫到其家时,时针已经过了午后二点,姐姐刚回来,正在家里用午餐,我们聊了几句话,仅一会儿,姐姐又起身与我一起出门去。姐夫对我说:“你姐姐每周只有星期天下午不用去上班,也会忙在家里包水饺、蒸馒头﹍﹍”
这个周六喜事多,堂弟女儿的回门宴安排在下午五时半,宴会快开始时,我电话打到高年资诊所,姐姐说还有病号没看完。我对她说,我已经叫姐夫先来。 答应先来的姐夫还是去等姐姐一起来,我们电话又拨了数次,弟弟去接她,主人敬酒时,这桌留着的位子还空着,姐姐在诊所工作已经延长了一个半小时。“心有灵犀一点通”,姑姑姑丈来了,在省城当主治医师的新娘及其新郎,立即亲热地很理解地捧上喜酒迎接。
认识姐姐的不少人,提到张红英会说她是好医生。中医难当,当个好中医更难。姐姐退休前,是全省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退休后,依然牢记为人民服务宗旨。她从医近六十载,入党48年,不忘初心,任劳任怨,总把病人当亲人。她医德高尚,想病人之所想,患者来了,即使人多,早已过了下班时间,一样耐心听完病人需求,再开出有针对性的字迹还端正的药方。她医治过不少疑难杂症,会做到不论新老患者,一样细心望闻问切,并真诚为病号解痛分忧,努力治好病又节省开支。她的口碑好,不仅本地城乡有众多老少“粉丝”,还有从闽中丶闽东丶闽西和省外慕名而来的求诊者。记得数年前,我腰扭了很厉害,在延城三元路好不容易等到一位部队转业的名医诊疗,我对那医生说:“您真忙啊!”他随口对我说:”你姐姐才是南平最忙的医生”。
这话说的没让我们去怀疑,因为咱大家庭逢年节或遇上大事聚餐,最迟来的,肯定是当中医的姐姐,而且常是去诊所接来的。姐姐心中,排在第一位的,肯定是她的服务对象。偶尔,我们邀她利用节假日去外地旅游访亲,她也要病友“准假”后才走得开。我不止一次听她用本地话对我说过:“来滴(的)人手里抱着阿崽哥(小孩子),来一回不容易,我怎么样也不敢亏待他(她)们啊。” 
作者简介
张水源,福建延平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武夷文化研究院研究员。上世纪末开始在旅游文学刊物丶主流媒体平台上发表文学作品,文图在闽丶京丶沪丶鲁等地获过奖。主编《延福延寿延平游丛书》,《南平郑成功文化丛书》,出版个人专著《闽江起点》《两岸桥》四十余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