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肖锋
经岁月苍桑看世事无常,中年的我似乎对一切都感觉淡然麻木,每当触及到血肉亲情,爹娘恩德时,自诩的那份刚强,便会轰然倒塌,目光所及,皆是柔软。

父母在的时候,在远方工作的我们一家三口,每逢春节,在那个摩托车还是奢侈品的年代,夫妻俩带着才两三岁的儿子骑上那台珠江100C红色摩托车,冒着寒风雪雨行驶在大部分还是泥砂铺成的207国道上。
由于摩托车车身轻,加上后座行李多,摩托车轻飘飘的在崎岖不平、九弯十八拐的道路上向家乡急驰,双脚被冻得僵硬,臀部酸痛。六百多公里的路程,两天才能到达。无法表达的辛苦和潜在的危险,目的是想见见父母和一家兄弟姐妹们以及不常联系的三姑六婆、邻里,想见见那间陪我成长的老屋,寻找儿时布满村前村后的那些思念。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我换了台太子摩托车,加上公路比以前也好了很多。每次骑摩托车回家,六百多公里的路程,一天就能到达。当摩托车停放在堂屋门口时,我哽咽的叫着日夜牵挂的“爹”“娘”,已经年老的父母连忙放下手中的活,满脸欢喜的迎了出来,心疼的连连高声应道:“仔,媳妇,孙子,你们回来了,太好了,快进屋烤火。”
“老头子,快洗块腊肉准备作饭,灶后面烧水给儿子他们洗澡。”
母亲井井有条的为父亲安排工作。

再后来,我买了小汽车,回家的频率也高了许多。
近两年,父母仿佛在“年年盼,年年望”中不知不觉就进入高龄。昔日高大帅气的父亲因为脑萎缩,导致腰弯腿无力,眼眶深陷,走起路来好费力。做为儿子的当然心疼自己的父母,曾经多次动员他们随我们一起生活,并且在我家的隔壁为他们买了一套48平米的公寓电梯房,但是,两个老人总是推三推四的。

大前年的正月,我们兄弟姊妹五个回老家过年,见屋顶曾经塌过的地方用石棉瓦盖着,前面的两条顶梁柱也已经被压断,父亲叫人从傍边绑了一根树木,用马钉固定着。如此简单的处理,假如遇到大风大雨,屋顶肯定又被掀开,或者顶梁柱会被再次压断…
趁一家人坐在一起,我提出将破房子改了,倒一层水泥楼,做做简单装修,既解决了父母的安全,也解决了老人日常如厕和冲凉的问题。弟和弟媳说:“你改吧,我那两间也让给你,只要老人家在家安全就行。”
在兄弟之间没签订任何协议的情况下,我叫来了泥水师傅,在也没签订协议的情况下双方口头说好价钱,让父母暂住在堂弟家里,并将父母的家具也搬了过去,定好正月十八开工。

差不多用了十个月的时间,一层105平米的小洋楼建好了,里面粉饰得干干净净,外面也贴了砖,并配置有厨房,卫生间。楼梯也用不绣钢管做了扶手,方便老人上平台歇息,还专门去家私城买了衣柜、电视柜、床等。
叫朋友看了个日子,将老个老人请进新房住下,老少皆喜。
老人在新屋里住了约一年时间,父亲的身体也越来越差了,多年的肺部问题累及到了心脏,住了一段时间的院,没什么疗效,老人也坚决要求回家。没办法,因为我必须工作,只好每个月送妻子回家和弟两个人每月轮换照顾父母。

子女和父母积过的德始终没有留住一直做好事的父亲,终于在去年的九月,父亲离开了他的儿孙们,独自去环游天庭,享年83岁半。
兄弟俩不放心母亲孤苦伶仃的一个人生活在老屋生活,尽管母亲很不习惯外面的生活,我们还是将她接了过来。
今年清明节,回家拜祭祖先,看到村里日渐破败的旧屋,那屋前后的山和水,曾经寄存着许多我儿时的酸甜苦辣,心中不由得泛起一种酸酸的感觉。
一个人在村子周围漫步回味,邻居儿童问我:“你是谁呀?”
忽然“……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那种情景浮现在我眼前。

对于老家,我早应该算是外来客了,每次离开的时候,总是情不自禁的数次回头,看看我的老屋,看看已经今非昔比的村子。
不久前,母亲也跟着父亲走了,想起曾经兄妹几个在父母的庇护下,一家子其乐融融。现在没有了父母,以后还会相聚、还有其乐融融吗?
想想心里就难受,站在长满荒草的老屋前,泪水静静的滑落。
虽说还有间诸多争议的老屋,可始终没有了往昔的亲切,是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隔阂感。曾经有父母的老屋才是真正的家。
父母健在时,知道子女大老远要回来,总是在门口守望,我知道,等待他们最牵挂的儿女。
现在,父母均已去世,再也不会有人站在那里守望了,世界上最无私为自己付出的人,就是自己的父母,无可替代。
我们现在所居住的地方,又何尝不是孩子们向往的地方呢?家,就这样一代又一代在不同的地方传承。

其实,不管父母在与不在,经常回老家看看、修鄯一下祖属,小住几日,感受一下曾经的温暖,回忆一下童年的生活、父母兄弟姐弟的亲情,就会发觉,家还是那个家,一切都是美好的,归属感应该还会满满的,
事实上,父母不可能陪我们一辈子,他们不在了,但是,回忆还在。
有条件的话,在老家保留一份宅基地,等着年龄大了,回来看看,去留下儿时印迹的地方散散步,寻找那些久违的牛粪气。

老家是一生中最重要的地方,认祖归宗,落叶归根,不管你在世界哪个位置,不管你在外面有多少房子,但是老家必须要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哪怕一年住几天,或者几年住几天,只要回到老家才会有归属感。

我想老家,希望老家给我晚年以后的,依然还是快乐,就好比童年那样。
20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