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径文学社作品(夕阳浅唱)
北宋章惇“开梅山”是改土归流吗?
肖殿群
中国的改土归流到底始于何时何地?这是一个长期争论不休的历史学术问题,至今尚无定论。比如,北宋章惇“开梅山”后,朝廷在梅山设县建城,编户籍,定赋税,与汉族地区一样进行行政管理--这是不是“改土归流”?
一、梅山历史和北宋章惇“开梅山”
古梅山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梅山指“上下梅山”即今湖南新化、安化一带;广义梅山是民国之前官方对湖南雪峰山脉的称谓,北至湖南益阳、南到湘桂边境的八十里大南山。据《宋史·梅山蛮传》记载,(古梅山)“其地千里,东接潭(潭州),南接邵(邵州),其西则辰(辰州),其北则鼎(鼎州)。”这里表述的“其地千里”,是指广义的梅山地区。
上古时代,炎帝、黄帝、蚩尤同为中华“三大先祖”。据《山海经》记载,通过阪泉之战、冀州之战、涿鹿之战,最后蚩尤战败被杀。其残部和后代一路南逃,被迫迁徙至湘西、鄂西南等地区。炎黄舜三帝都曾经亲自追杀蚩尤势力至梅山附近。司马迁《史记》、南宋祝穆《方舆胜揽》和清道光《宝庆府志》都有记载:“昔黄帝(伐楚于昭陵,)登熊山(今湖南新化大熊山)。”炎帝死后就地葬在今湖南省炎陵县。舜帝南巡“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今湖南宁远九嶷山)”。湖南东安有“舜皇山”,据说湖南新宁的奇山秀水被舜帝命名为“崀山”……
但是一部分蚩尤残部和后代躲进了大梅山,剿之不尽,并逐步成为当地的少数民族,这才出现了后来的章惇“开梅山”。
北宋熙宁五年(1072),朝廷大臣章惇通过军事进剿、武力威逼和政治利诱等手段,“招降梅山峒蛮。”(《资治通鉴.宋记》)然后编户籍,定赋税--朝廷开始对梅山地区进行直接的行政管理。

二、什么是改土归流
改土归流又称土司改流、改土设流、废土改流,是指“改土司制为流官制”;是指“将原来西南地区统治少数民族的土司头目废除,改为朝廷中央政府派任流官”;是指“把少数民族土司管理的方式改为政府官员管理方式”。
“改土归流”的“土”,是指少数民族首领(史书统称为土司。如湘西南五峒苗疆的峒主);“流”是指朝廷派任的“流官”,是“明清时朝廷派遣到少数民族地区的地方官”,因其代表朝廷,有一定任期,非世袭,非土著,有流动性,故统称“流官”(如湘西南五峒苗区改土归流设立城步县后的县令)。改土归流是将那些原来就已经臣服朝廷、口头上表示服从中央领导但实际上又“天高皇帝远”不服管的少数民族真正“归”入朝廷“直管”。由此可见,改土归流只是改变了直接管辖权,并不是开疆拓土;只是“改”变,不是开“拓”。
“改土归流”必须同时具备四个基本条件:①土司必须是朝廷原来就已经任命或认可的。如果土司不是朝廷原来就已经任命或认可的,那就不是“改土(司)”了,而是灭国得邦,是开疆拓土。②土司原来就承认自己受中央政权的统治,承认自己管理的地区属于朝廷疆土的一部分。③朝廷通过镇压、威迫、协商等手段,废除了原来土司官位、职务,土司本人或被惩处清除,或改任新职。④像其他汉族地区一样,朝廷在原土司管理的少数民族地区设置行政机构,派任“流官”直管。以上四条,其中只要有一条不符合,那就不是改土归流,或者说并不符合改土归流的定义。
那么,改土归流是从什么时候、什么地区开始的?历代学者对此争论不休,既有过不同观点,也存在地域性“争第一”的现象。有的说炎帝黄帝战败蚩尤、统一中原其实就是中国最早的改土归流;有的说秦灭六国、统一中国是最早的改土归流;有的说宋代章惇“开梅山”是中国最早的改土归流;有的说明初朱元璋平滇后派沐英守滇几十年便是中国最早的改土归流;有的说明朝永乐年间平定铜仁等地的思州、思南两个宣慰司叛乱后设置贵州布政使司是中国最早的改土归流……等等。目前具有共识性、主流性的观点,是“改土归流是从明朝中叶开始的”。笔者从之。

三、章惇“开梅山”不是改土归流
《宋史.梅山峒》:章惇开梅山后“得主客万四千八百九户,万九千八十九丁,田二十六万四百三十六亩。”1996年《新化县志》:(章惇开梅山后,朝廷)“遂得其地。”请注意,古今记载的这些梅山户丁与疆土都是章惇开梅山后朝廷新“得”的,并不是大宋王朝原来就已经拥有了的!
章惇“开梅山”,其实是攻破了那些躲入梅山的蚩尤后代的最后据点。《宋史.梅山峒》:“梅山峒蛮旧不与中国通”;《资治通鉴.宋记》:梅山地区“旧不通中国”;晏西征《蚩尤/梅山与梅山武术》:(章惇开梅山之前)“梅山人‘不奉诏令,不服王化’,历代王朝亦视其为‘化外之民’,以‘南蛮’相称。”很多古籍资料都显示,“梅山蛮”世代不服炎黄子孙历朝政权的管束。当时被章惇逼降的“梅山蛮”首领苏甘并不是北宋王朝事先就任命或认可过的“土司”;笔者认为,即使“开梅山”之前北宋王朝有时也可能将梅山地区绘入了自己的舆图(当代不也是这样么),但那也只是统治者“一厢情愿”,图个名分、定个目标而已。
章惇“开梅山”之前,历朝历代从来就没有统治过梅山地区,更没有任命或认可过梅山地区的首领(土司);“开梅山”之后朝廷也没有再任命或认可这里的“土司”,而是在这个新开辟的疆域上直接设置了与汉族地区无异的行政机构。
历史总是容易重复的:笔者不由想起当今尚未统一的台之湾和已经回归的香港--它们与宋明时期的上下梅山和湖南城步苗区的情况虽不完全相同,却极度相似。(湘西南苗区于明朝中叶的弘治十七年1504年“改土归流”新设城步县。)
这是一个不太贴切却能帮助理解的古今类比:①当年大梅山不是历代朝廷的疆土、“梅山蛮”历来自定首领;现在台之湾自认为国、自选总统,二者性质是一样的。当年章惇“开梅山”,武力攻下梅山、逼降梅山首领;假如(我是说假如)现在解放军武统台之湾,废除台之湾总统,派人过去当了台之湾省长。二者的解决方法是一样的,都不是改土归流,而是开疆拓土、统一国家。②当年五峒苗疆已经属于明朝疆土,五峒的峒主(土司)也是朝廷任命或认可的;香港1997年已回归祖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特首是由中央任命的。假如(我是说假如)今后香港有异心有异动,不论中央采取什么措施废除香港特首,派人下去当了广东省香港市市长--这个才与当年城步建县、改土归流相类似。
所以,笔者认为,北宋章惇“开梅山”属于开疆拓土、统一国家,并不是改土归流;而明弘治年间朝廷在湘西南镇压李再万苗民起义、建立城步县,废除峒主(土司)、改派流官当城步县令,才是改土归流。章惇“开梅山”与城步苗区改土归流根本不是一回事,二者没有可比性。(2020.4.19)

【作者简介】
肖殿群(1961- ),男,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人,苗族。曾两度从教,两次入伍,两番从政,两回试商;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山径文学社创始人之一,历任社长、主编。著有长篇历史小说《先河》、《搏命梅山女》;编有《山径诗文选》等文集多部及山径文学社社员长篇小说多部。
【推荐阅读山径文学社作品】
点击文字-《搏命梅山女》
点击文字-山径文学社小记
(山径文学社推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