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西安疫情出现零星散发的苗头。作为陕西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的队员,当看到所在新城区南郭上村工作人员工作量骤增,他主动找到社区负责人,积极申请加入了社区防疫工作。“革命战士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期间,他既当核酸检测现场秩序维护员,又当宣传引导员,社区不少人纷纷给他点赞。
西安市新城区南郭上村社区开展第一轮全员核酸检测 退役军人志愿者赵海龙 正在对人员信息就行录入
23日凌晨,古都—西安按下暂停键。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省、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发布“致全省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及广大退役军人的倡议书”后。他积极响应号召主动报名参加,通过微信、电话联系近百名退役军人,将附近新城区太华路街道办南郭上村社区、生产村社区等6个社区联系电话、志愿者需求情况提供给大家,方便踊跃报名的退役军人志愿者第一时间投入战“疫”行动。
凌晨五点西安市新城区南郭上村社区开展第一轮全员核酸检测 退役军人志愿者赵海龙 正在对人员信息就行录入
挨家挨户做宣传、逐门逐户搞排查、维护秩序做核酸……哪里有需要,他就冲向哪里。12月25日,大雪不期而至,天寒地冻,夜里11点多,气温骤降到8℃。接到中天锦庭小区缺1名医护助理的求助电话后,忙了一天的赵海龙二话不说,立即奔赴新的战位。
退役军人志愿者顶着寒风,冒着大雪,在零下8℃的夜晚,正在西安市新城区中天锦庭有条不紊的疏导小区居民有序的进行核酸检测。
面对焦急等待的人群、长长的队伍,赵海龙一面做群众的思想工作,一面帮助医护人员录入人员信息。“不好意思,手指头冻得反应有点慢,让您久等了!”子夜时分,天更冷了,赵海龙边搓手取暖,边向跟前等候的1名小朋友和她的妈妈致歉。“没关系啊,你们军人都是好样的!有你们守护,我们放心,等我儿子长大了,也让他成为像你们一样的人。”孩子妈妈的一句话,瞬间让他的心里涌动着一股暖流。
退役军人志愿者赵海龙耐心细致的为老人进行一码通的设置操作
“疫情不散,坚决不撤!”从全身心投入战“疫”的那一刻起,赵海龙就抱定了这样的决心。随着西安疫情防控措施不断升级,志愿者的任务更重了,经常半夜接到社区电话,“5+2”“白+黑”是常态,每天都是10几个小时的超负荷工作,但赵海龙从不叫苦叫累,随叫随到随时投入战斗。
12月27日,太华路街道都市邻里小区的一位老人突发胃出血,他的家人一边找社区报备情况,一边紧急联系110、120,但一直占线没有接通。“快!这里有个病人,需要紧急送诊!”接到社区求助电话后,穿着防护服的赵海龙立即赶到小区老人家里。
当时,老人情况十分危急,脸色蜡黄蜡黄的,人已经处于昏迷状态。“快!我来背老人下楼!”考虑到电梯被排队做核酸的人占用,赵海龙二话不说,从六楼背着老人下楼,送到了一线防疫工作车辆上,并将老人紧急送往医院。经过抢救,老人转危为安。

12月27日突发胃出血马先生转危为安,康复出院。退役军人志愿者赵海龙,从唐城医院把马先生接送回家。
在疫情防控这场艰苦的战役中,赵海龙以一名军人冲锋的姿态投入连轴转的战斗,每天工作超12个小时以上,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670多个小时,累计核酸检测3万人次,敲门行动入户3000次,入户发放蔬菜2000份,转送病危患者30人次。同时,在疫情期间给予西安市退役军人服务协会捐赠医用防护服230套、医用N95口罩600张,慰问关怀碑林区孤寡老人孙靖,并送上1000余元的慰问品和个人防疫物资。
坚守初心担使命,“疫”不容辞勇当先。赵海龙,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诠释着新时代“退役军人志愿者”的忠诚信仰与使命担当!旗未偃,鼓未息,战“疫”尚未结束,赵海龙的坚守仍在继续……(解文婕)
陕西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 晚上12点在中天锦庭小区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