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一睁眼,透过纱窗,见到许多的蜻蜓,看情况又要有一场大雨了。前夜,我醒来时好闷热,一点风丝也没有,感觉人都透不过气来,紧接着就是一场突兀的电闪雷鸣,狂风大作。北窗外的天空,一闪一闪的电光亮如白昼。风夹杂着作响的雨点,把外面的麻将棚子折断了,撕裂了,咔咔的响声,着实好惨。四位棚子的主人顶着风雨在深夜中拼命地忙活着,想保住棚子又怎么可能呢。天亮的窗外,一片狼藉,现在想想还心有余悸。
这会儿,已近中午了,天还是阴着,又闷又潮,似乎风不起什么作用。其实若没风,这会儿人又怎么活!脸上的汗水,一搂一把把的, 将头发都湿透了,像水洗过一样。这样的天气,又能去哪里呢,只有躺在床上,看看书,翻翻手机 ,倒也使自己的心安静了下来。
也不知过了多久,我听到了雷鸣和雨声。于是赶紧关上了窗子,透过窗玻璃,看闪电在树梢上串动。雨大了起来,窗玻璃发出响声。我静静地看,静静地听。这会儿没觉着有多凉快,反倒感觉有些许困意。可又怎么能睡得着呢?这么急的雨,城外的庄稼承受得了不,这几日雨没少下,估计应该是饱和了。
今年,在南方和北方,雨已成灾。哥在电话里说,地都没有趟上。洼地被雨水泡上了。唉,靠老天吃饭的人,怎奈何得了天呢。身居繁华都市的我,心系安宁僻壤的家乡……
家乡这几日怎么样了哪,还在下雨吗,我不想拨通电话,是怕听到不想听到的话,是怕听了后又要心神不宁的,还是等吧,等那头的消息。
哥常报喜很少报忧。这么多年来,很多家乡和家中堵心的事儿,都是我提到才会讲起。还有小妹,她住在周边的农村,路是近了些,但也不方便;也没有时间,一年只去一趟。这里是沙土地,雨大点还是不要紧的,我不担心她,她没种几亩地,是另有生活来源的。
我希望他们都好,比我好,说真的小日子过的还真都比我滋润,每次下乡,给我的感觉就是这样;每次都有一些新的变化看在眼中。说实话,我希望农村改革的步子迈得更大一点,希望每次回到农村都有新的亮点,不想听没啥变化之类的言语。
现在的农村,年轻人已经走的所剩无几,都在外地居住。老家那里,一个老师教三五个,十个八个学生已是普遍现象。很多地方利于并校的早已经并校。(这样的情况于人口的减少和人口的流失有关)。一个村子里,没人住的房子多的是。年久无人修缮,破败得很。这与在家务农的人家建起的砖房太不相称了。当然,如果没有这群人走出去,那么务农的人也就没有那么多地可种了,今日的大砖房,家中的光景又怎能这般好呢,想想是好事。不过也有人口流失太过,造成土地荒废的地方。还好,我们那里土地很吃香。
在家种地的农民手里揽下的地虽然多了,但比以前清闲。机械化了,农药也管用,看不见荒地了。故而人们吃着农药残留的粮食和蔬菜,身体的健康又让人担忧了。能找出什么好办法呢?就像发展中城市的环境污染,凡事都有利弊,解决需要时间。
农村的日子虽说好过些了,但那也是从嘴里省出来的,哥来我这从不让做好吃的,说是太浪费了,说要是像我们这样花钱,在家一年别说攒钱,都得拉饥荒(就是亏空)。自从我进城,那次哥是第一次来,虽然我们手头也不宽裕,可又怎么能听他的。
种过地的人都知道,伏天里,庄稼最怕雨水泡了,过了伏天就不怕了。其实,过了伏也没有那么勤的雨水了。近日来,我一直关注着天气预报,每每听到有雨时就希望预报不准。我想,最坏的结果能保本吧,不要赔上了本钱就好。我就这样想着想着躺在床上睡着了。
当我醒来时,知了正吵个不休。
2013.8.8(修改于2022.1.19)



作者简介
白丽芬,笔名悠悠,网名飞雪,《都市头条》西安头条编辑。黑龙江省克山县人,现居秦皇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