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 世 燕 都 作者:杨亦武

一 大河篇
朋友,
你去过七老图吗?
那本是一碗清泉,
挟着朔漠的冰雪莽苍东归
一路撒下红山的星辰;
你到过巴颜喀拉吗?
那原是一涓细流,
乘着西北高原的雄风九曲不改,
把仰韶的火种播撒。
于是,有了桑干上的风云会际;
于是,有了釜山下的开瑞启祥。
当坂泉之战的烟尘散尽,
当涿鹿之野的刀兵空寂,
炎黄之光辉耀普天。
悠悠拒马河静静流淌,
把日光月华映入镇江营的棚居。
在黎明的序曲中,
繁华了一个琉璃河畔的古燕。
二 封疆篇
孟津的马嘶催响进军牧野的号角,
一个王朝在奴隶的呐喊中崩塌,
那个在战车上雄姿英发的是谁?
他挥鞭北指,令北疆的山戎震颤!
少年英雄,背负王封父命千里驰驱,
铁马金戈,开辟立国封疆的盛世燕国。
燕都,你是北京三千年文明的起点,
燕都,你是北京三千年璀璨的记忆。
昭王伐齐连下七十城,
战国诸雄为之色沮;
却胡千里,拓土辽东,
剑锋直抵鸭绿江口。
从古燕到临易,
从蓟丘到易水。
那是一个如日中天的燕国。
当大秦的铁蹄碾碎六国,
王朝的伟业在荊轲的悲歌中落幕。
三 风云篇
琉璃河水映着荒城之月,
秦皇踏着埋葬的繁华,
车轮碾过乐毅出征的辄迹,
万乘之尊驾驭大一统的天威,
东极碣石,
面向大海——他思索着什么?
雄才大略的西汉武帝,
在废都边过往,
登独鹿山观水,
临鸣泽渚听风。
睹物思人,
身在燕国——可否凭吊当年的义士?
隋炀帝运河北来,
可否听说燕都旧闻
李世民长驱东征,
可否曾经燕师故地?
琉璃河你是燕都的守护者,
琉璃河你承载着兴衰更替。
曾经,一名使臣抚着石栏赏波上鸳鸯;
曾经,一位丞相戴着刑具叹荒月鸡鸣。
曾经,洋洋东流帆樯林立,
曾经,水陆四达商贾云集。
四 盛世篇
董家林的宫殿见证了一座都城的鼎盛,
黄土坡的王陵掩埋下一段曾经的文明。
当我们登上老龙头骋目,
看到的是鸭绿江口的燕国长城;
当我们站在宏伟的紫祡城回首,
历史的尽头是琉璃河畔的燕都。
琉璃河,西周燕都故地,
燕都,北京三千文明之源。
当人类迈进二十一世纪,
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追逐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迎来盛世中华。
琉璃河
一一西山永定河文化的瑰宝,
燕都
一一北京文明的圣地。
朋友们,
让我们携手期待
一个崭新的——盛世燕都!

作者:杨亦武
文化学者,先后就读于首都师大中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文物考古与鉴定专业。长期从事北京地方文化研究、辽金史研究,兼事创作小说、散文、诗歌。先后受邀到长沙岳麓书院、中国美术学院、景德镇陶瓷学院、燕山大学等大专院校交流讲学。应邀参与中央电视台“探讨与发现”、“国宝档案”、“地理中国”等节目,香港凤凰卫视“文化大讲堂”节目,及北京电视台、房山电视台相关节目。著有《房山碑刻通成》(八卷)、《大房山金陵考》《房山历史文物研究》、《云居寺》、《上方山兜率寺》、《当代北京云居寺史话》、《当代北京周口店史话》。文学著作有:长篇小说《西楼雪》、散文集《抱玉拾风》等。
《都市头条》编辑 : 金成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