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波携程 书画同行——走进北京》之走进国家大剧院(6) 每天更新 转发有礼

走进国家大剧院之六
我们今天先来聚焦一下国家大剧院歌剧院这个神奇的舞台。
有关资料介绍说,歌剧院舞台采用"品"字形舞台形式,包括主舞台、左右侧台和后舞台。舞台具备推、拉、升、降、转五大功能,可迅速地切换布景。主舞台有六个升降台,既可整体升降又可分别单独升降。左右侧台各有六台可横向移动的车台,通过与主舞台升降台互换位置,可以迁换场景,也可以参与演出 。
关于其后舞台的情况,我们也查阅了相关资料的介绍。后舞台下方距地面15米处,储存有一个芭蕾舞台台板,主舞台升降台下降后,芭蕾舞台可移动到主舞台台面上,用于芭蕾舞演出。这块国内面积最大的无缝隙专用芭蕾舞台板,同时也是国内唯一的可倾斜式芭蕾舞台板,可倾斜至5.7度。台面使用俄勒冈木制成,并用三层结构来增加弹性,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芭蕾舞演员的足尖 。

国家大剧院一角
还有,舞台上方栅顶高度为32米,吊杆、灯光桥、灯光渡桥通过钢丝绳悬挂在空中。61道电动吊杆,78台轨道单点吊机,24台自由单点吊机,分别用于悬挂幕布和景片。灯光桥、灯光渡桥、灯光吊架将1588盏用于演出的灯具点缀在歌剧院舞台的上方,且灯光反应快,可以在几秒钟内变换造型 。由此可见,这一先进程度和综合考虑,一定会呈现出更好的效果。
我们还要借助相关资料显示的内容,说一说大剧院音乐厅。
有关资料介绍说,音乐厅风格清新、高雅,适于演奏大型交响乐、民族乐,并可举办各种音乐会,有1859个席位(含站席)。音乐厅内拥有国内最大的管风琴,能满足各种不同流派作品演出的需要。此外数码墙、极具现代美感的抽象浮雕天花板、GRC墙面、龟背反声板等设计能令声音均匀、柔和地扩散反射,使音乐厅实现了建筑美学和声学美学的完美结合 。我们深信,这一完美结合,一定会使其呈现更加可喜的势头。
另据介绍,这里还有"镇厅之宝"——管风琴。安放于音乐厅的管风琴造型典雅,音色饱满,是目前国内体积最大、栓数最多、音管最多、音色最丰富的一架,拥有94个音栓,发声管达6500根之多。该管风琴出自德国管风琴制造世家——约翰尼斯·克莱斯,与著名的德国科隆大教堂管风琴系出同门,能满足各种不同流派作品演出的需要。管风琴的存在为音乐厅更添高贵典雅之气,因此被形象地称为音乐厅的"镇厅之宝" 。我们深信,其“镇厅之宝”,是绝对名不虚传的。
(注:所有北京之行的参考资料、引用等均在最后章节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