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波携程 书画同行——走进北京》之走进国家大剧院(7) 每天更新 转发有礼

走进国家大剧院之七
今天我们先说一说国家大剧院音乐厅的天花板。
或许有人会问,天花板有什么可说的?其实不然,我们从相关资料的介绍中获悉,国家大剧院音乐厅的天花板,被打造成了一件抽象的现代艺术作品,其形状不规则的白色浮雕,就像一片起伏的沙丘,又似海浪冲刷的海滩。天花板上看似凌乱的沟槽,实际上经过了特别的声学设计和处理,使声音能够被扩散并且反射,更加均匀、柔和。精美的天花板其实是特制的声扩散装饰板。
据有关资料介绍,该天花板使用纤维石膏成型板制成,材质厚重,能够有效地防止低频吸收,增强厅内的低频混响时间,使低音效果更好。如管风琴、大管、大提琴等,更加具有震撼力和感染力。
我们还获悉,为了达到声音效果的完美程度,在顶棚的下面还悬挂了一面龟背形状的集中式反声板,这种反声板,被俗称为"龟背反声板"。那么它的作用如何呢?据说它的作用主要是达到将声音向四面八方散射的目的。至此,质疑的声音应该明白了为何要聚焦一下天花板了。
这里,我们再来说一下音乐厅的演奏台与观众席。
根据相关资料的介绍,国家大剧院的音乐厅根据音乐会演出的特点,采用改良的鞋盒式设计,也就是坐席以围坐式环绕在舞台的四周,使舞台处于剧场的中心区域,这样就能使声音更好地进行扩散和传播。

国家大剧院
另据介绍,国家大剧院的音乐厅演奏台设在池座一侧,据介绍,其演奏台宽达24米、深达15米,能满足120人的四管乐队的演出使用。演奏台由固定台面和三块演奏升降台构成。不仅如此,通过控制演奏升降台高度的变化,还可以形成阶梯式的演奏台面,将不同乐器的演奏清晰地展现在观众们的面前。
另外,演奏台前部的钢琴升降台还可将三角钢琴缓缓升起,浮现在观众的视野之中。为满足大型合唱演出需要,演奏台后方观众席二层的座椅还可供180人合唱队进行使用 。我们由此可以看出,这里的规模之大、层次之高,都不是一般的水准。
在此我们顺便再说一说这里的墙面,这里指的是音乐厅的墙面。
这里我们摘录了有关资料中的一段话:音乐厅舞台四周的墙面采用了与戏剧场类似的声学扩散墙,墙面有如站立起来的钢琴琴键,凸凹起伏、不规则排列。其凹凸的尺寸和形状经由数论精确计算得出,能扩散反射来自演奏台的声音,保障演出者良好的自我听闻和相互听闻,有利于乐队更好地发挥表演水平。音乐厅的侧墙则采用与天花板类似的声扩散装饰板,墙壁表面轻微凹凸的效果同样经过特殊设计。
通过这些凹凸不平的纹理,能将声音均匀地扩散反射至音乐厅空间内的每个角落。在这些量身设计的综合作用下,音乐厅的混响时间可以达到2.2秒的优质音效 。由此可见,其质量和效果都是极精的。
叙述到这里,我们再来聚焦一下国家大剧院的戏剧场。
我们透过相关资料获悉,戏剧场是国家大剧院最具民族特色的剧场,这里以中国红为主色调,真丝墙面烘托出传统热烈的气氛。这里主要上演话剧、歌剧、地方戏曲等演出。戏剧场观众厅设有池座一层和楼座三层,共有1036个席位。
国家大剧院的戏剧场舞台拥有先进的舞台机械设备,可以把独特的创作变成表演的现实。其独特的伸出式台唇设计,非常符合中国传统戏剧表演的一些特点 。
我们结合相关资料再说一说这里的舞台。
戏剧场舞台具有"伸出式"和"镜框式"两种样式,可配合剧目需要选择使用。"伸出式"舞台样式时,观众厅前部的台板升起成为舞台的一部分,形成伸出式台唇,台下的观众可以更近距离地观看台上的表演,非常符合中国传统戏剧表演的特点。而当台板不升起时,这部分区域可作为乐池使用,这时舞台看上去就像一个镜框,因此被称为"镜框式"舞台样式。
我们再展开说一下。戏剧场舞台区域分为主舞台和左右辅台。主舞台安装的"鼓筒式"转台,由13个升降块和2个升降台组成,既可整体升降又可分别单独升降,还可以制造边升降边旋转的舞台效果,整套舞台机械在世界处于先进地位 。
我们谈及戏剧场,不能不说一下戏剧场观众厅墙面,这里的墙面采用与音乐厅舞台墙面类似的声扩散墙面,看上去象凸凹起伏的、不规则排列的竖条。大量不规则排列的凹凸槽整体上形成声音的扩散反射,可保证室内声场的均匀性,使声音更美妙动听。
有资料介绍说,这里的墙面使用特制的丝绸布加以包裹,形成了以红色为主,与黄色、紫色等相间排列的墙面图案。灯光照在墙面上,烘托出亲切、热烈而传统的气氛,营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剧场氛围的同时,也能达到很好吸音之目的和效果 。
(注:所有北京之行的参考资料、引用等均在最后章节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