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书画名家燕子学的恬淡人生
文/叶效刚
辛丑别冬去,壬寅踏春来。又到了辞旧迎新、求取春联的时候,大明湖畔的燕子学先生家中宾客络绎不绝,挥毫泼墨,笔走龙蛇,为每一位亲朋好友书写一幅称心满意的春联,也是先生坚持多年的必修功课。近日想盛邀先生百忙之中到文化东路融基书香苑如云阁雅聚小酌,东道主是笔者大学同窗好友陈永强、李吉丽夫妇,多年深耕传统文化,静听千佛山晨钟暮鼓,醉心趵突泉若轮如雷,古琴元韵,茶道禅心。如云阁悬挂上新近装裱的燕子学先生题写行书“品茗听琴”,画龙点睛挈领展现出了携琴访友与室雅人和,这般东道主出世入室虚静悠远的恬淡人生意境。
燕子学先生是我同乡前辈,东营市广饶县人,乐学善思,硕士研究生,高级经济师,博文约礼,敬事通达。原中国陶瓷工业协会装饰委员会主任,现任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楹联协会会员。先生出生在小清河畔,成长于书香世家,幼时常为祖父诵读《三字经》《千字文》。五岁那年来到泉城济南跟随伯父生活了三年时间,泉水盈盈、曲水潺潺,小院楹联随处可见,“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幼小的心灵充满了对楹联书法的渴望,伯父指导初临颜体,渐习二王,自此开启了六十余载的书画研修之路。先生喜欢诗词,对于李白、杜甫、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张养浩等诗书,手不释卷;先生爱好下棋,视嘉靖八才子之一的李开先为偶像;先生通晓地理,胸有万壑,脚历千川。更萦绕于心的是穿过家乡的黄河与小清河,童年时的小清河波光粼粼,盛产鱼虾;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滔滔黄河,奔腾不息,在东营形成“黄龙入海”;小清河连接着先生童年的济南和不能忘怀的老家,人生的梦想开启于小清河的大码头,曾经停泊于济南,还是更要远航,好男儿保家卫国志在四方。
燕子学先生为人诚笃勤勉。一本颜帖几乎贯穿整个童年,初中时期开始为乡亲写春联,为家族祠堂抄家谱,文革期间抄写大字报,打下了一定的书法基础。中学毕业入伍后,凭借良好的美术和工整的文字基础,在连队写黑板报,其后到团政治部从事专职宣传摄影工作多年,对书画艺术的认知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摄影作品曾多次被《解放军画报》和军区报刊选登。到地方工作后,燕子学先生起初负责企业宣传工作,广交书画界友人,积极组织、参与书画活动,视野渐广,渐学渐悟,笔耕不辍。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先生苦苦思索的书法之道,有时也会出现在梦境之中,卫夫人也为他讲述晋人书法之美,千里阵云展现的是眼界与胸怀,高峰坠石突出的是重力与速度,万岁枯藤感悟的是坚韧与力度,陆断犀象显示的是立断与角度......艺术一半源于天分,一半源于勤奋。中国书画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前人诗云:不愁明月尽,自有暗香来。中国传统艺术追求超越于形似的神韵,它的高处,是一个空灵廓落的世界、一个灵性往来的空间,是一个高妙淡逸的境界。先生多年来持之以恒临习《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虽是集字,且缺失之字为拼接组合而成。因怀仁功力精凿,备尽八法之妙。唐太宗云:"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霞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正,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心摹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王羲之“以其志气和平,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的道媚劲丽书风,后世尊为"书圣",被书法界奉为圭臬。先生奉行“羲之是山,书山有路勤为径;翰墨如金,艺海无崖苦作舟”,无论严寒酷暑始终沉浸在古拙、遒劲、妍美的二王国度里。
燕子学先生曾历经农兵工学商多种人生历练,走万里路,读万卷书,宏观万物,微察犀角。先生在主政包装印刷企业期间,跨界结识深交多位著名书画家朋友,开阔了艺术视野,丰富了理论知识,提高了鉴赏能力,书画艺术水平渐渐提升,逐步接近了专业创作水准。管理协调能力也有极大提高,获聘为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常务理事、中国陶瓷工业协会装饰委员会主任,获评为省市优秀企业家。先生退休以后全身心投入书画艺术殿堂,博览群书,精研画理,潜心水墨,广览名家墨迹,斟酌临摹细节。尤其是全面研读了《兰亭序》相关史料文集,反复临摹了二王《乐毅论》《兰亭序》《黄庭经》《快雪时晴帖》与《洛神赋》及《淳化阁帖》后,沉淀了颇为深厚的文化底蕴,成就了相当水准的艺术造诣。字如其人,画为心迹,心中澄净、腹有诗书方能统摄精、气、意、韵、神、理于笔端,作品天机流荡、意趣盎然。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在省老年大学书画院研究生班进修期间,潜心书画艺术研究和创作,阅览并临摹了大量古今书画名家作品,主攻二王行草,陈少梅山水画,期间并受到李琦、韩美林、颜振东、杨文仁、云门子、孙有勋、周庆海等大师的悉心指导,受益非浅,古典技法和现代艺术实现了有机统一。先生书法作品,以行草见长,收放自如,洒脱大气;写意山水,兼工带写,师古出新,给人以清新雅逸之感。 行书作品“大风歌”获国际泰山文化节优秀奖;草书“怀素自叙帖选句”入展山东老年书画展。
燕子学先生认为学习研究传承书法艺术,不但为己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更具有公益和社会属性,而且正是弘扬传统文化,坚持文化自信的迫切需要。先生近几年一直从事书法教学,在多家教育培训机构担任客座教授,并被《齐鲁晚报》壹点书法学院聘为艺术顾问,近年疫情期间开始网上直播培训书法学员。先生认为书画艺术不是停止在技巧层面的艺术,与精神世界相通,与哲学理念律动,蕴含一切美学特征,一支毛笔,界破了虚空,在纸上写出千变万化的线条,可以呈现出万象之美,正所谓“备万物之情状”。山重水复,万法归真,学之在心,艺成在身。苏子美尝言:明窗净几,笔砚纸墨,皆极精良,亦自是人生一乐。






燕子学,1950年生,山东东营人,硕士研究生。现为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楹联协会会员,济南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济南市美术家协会会员,齐鲁爱心书画院院长,山东汇泉书画院副院长,山东企业家文化艺术传承研究会研究员,国家一级书画师,德艺双馨书画名家,中国书画艺术传承人,2019年被评为全国百强书法师。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红门艺术馆
《都市头条》
13325115197(微信同号)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