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医生家买回来了一台电视机。
这在四五十年前,可是村里一桩爆炸性新闻。
电视,村里人很早就听说过,可都没有见过,村里人谁不稀罕啊!消息就像长了翅膀,飞快传遍了全村,连外村的人都知道了。
这一下,李医生家里热闹了,人挤得满满堂堂。谁都想见见这新鲜玩意儿。
你看看,他摸摸,这就是电视机啊?前面一个弯弯的玻璃罩,后边连着一个大疙瘩,一个人要用好大劲才能搬动。
“娃子,听说这电视机还是日本货?”李大爷问。
“是。我去日本出差,带回来一台东芝牌的,以后咱们看电视得劲儿。”李医生笑着回答。
这李医生,原是县医院的名医,后来,调往海事局,在海事局,被派往日本出差,回国时,顺便带回一台电视机。
李医生说得不错,有了电视机,就是得劲,能多知道好多事了。
于是,在李医生指导下,大伙很快扒低上高,架起了电视天线。
于是,李医生家里,每晚多了许多来家里看电视的人。
你来,他也来,屋里都快挤不下了。可来的都是街坊邻居呀,不让谁看?

尽管画面还是黑白的,尽管画面不清了,还得转动电视天线,可人们不管这些,仍是伸长脖子,在拥挤的人群中寻找空隙,只怕看不见。那瞬息万变的影像太吸引人了,谁也不舍得离去。
都凌晨一点多了,人们仍然是时而一阵哄笑,时而低声叹息,那动人的情节牵动着人心呢!大家看得正热乎,李医生也不好意思打扰大家的兴头,看就看吧,过过瘾。
好在李医生出差回来,有一段时间的假期,第二天早上能起来的晚点儿,解除一下晚上熬夜的疲惫。
一天又一天,看电视的人越来越多,天又不冷,李医生干脆把电视机搬到院子里,放在桌子上。
这一下好了。院子里地方大,能容纳的人多,也不怕拥挤了。原来站着看的,自带凳子来啦,妈妈们带着孩子来啦,爷爷奶奶们在家人的搀扶下也来啦。院子里俨然成了一个露天电影场。
每天,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是一定要看的。因为通过这档电视节目,可以了解国家大事。再就是故事片,今晚看了,明晚还得接着看,剧里那人啥样了,心里萦记着哩!
看过电视的人,津津有味地相互谈论剧情,引得没看电视的人,心里直痒痒。
于是“露天电影院”里,人又增添了不少,挤得满满的。来看电视的人,有凳子的坐凳子,没凳子的就立着。还有人从别处搬来砖头,垒个临时的座位。小孩子就坐在大人的腿上。一会儿,孩子要撒尿了,挤不出去,只好就地解决。
半夜,村里人都走了,李医生家里的人,将院子里的砖头瓦块、小孩便溺收拾了半天。

一天天,一晚晚,李医生家里人,收拾院子也嫌麻烦了,一肚子怨气发向李医生:“谁叫你买这电视,捣的人不得安生。都是咱村人,说也说不得,撵也撵不得,又不自觉,真恨人!”
一连一个多月,李先生也叫人埋怨够了。本想买个电视,办点好事,谁知却让自己成了受气鬼。真是一片好心当成了驴肝肺,“塞翁得马,焉知非祸”?办点好事儿咋就恁难哩!
于是,李医生心一狠,也不跟家里人商量,把电视机给卖了。
这一下,院子里干净了,李家人也不用麻烦了。李家院子又恢复了原来的平静。
大家看电视上了瘾,没电视看,着急啊,于是就有人说:“哼!有个电视机有啥了不得,怕村里人看,赶紧把电视卖了,还有球啥能耐,谁离了谁不能过!咱也破破货,自己买一台。”
不久,村里人一下子买回来了四五台电视机。
不到一年,村里就有了十几台电视机。还有几台是彩色电视机呢!
李医生想不到,自己把电视机这一卖,竟让村里人在看电视方面,走到了别村的前面。真是“有心养花花不开,无意栽柳柳成荫”,“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如今,李医生家已是大屏幕高清彩电,可人们再也不用去他家里看电视。因为,村里人家家都有彩电了。还有的,嫌不同辈分看电视不方便,一家就有两三台呢!
现在,每当看到那大屏幕彩色电视机时,我便想起李医生,想起他从日本带回来的那一台疙瘩黑白电视机。那可是村里的第一台电视机啊!

作者简介:金玉国,男,县城人,大专学历,1945年生,中学高级教师,洛宁县"教坛明星",曾在《洛阳日报》发表《特殊考场》等,《我的老师》获洛阳日报征文二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