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诗歌联合会《修竹留云》第2090期

春天里 的 “小精灵”
作者:森严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这首传唱了两三代人的儿歌,每每听到或唱起,春天里的“小精灵”燕子就会浮现在眼前,儿时美好的记忆便会被重新唤起。
燕子,学名家燕,是雀形目燕科74种鸟类的统称,它身形娇小,尾羽呈剪刀状,毛色深且光亮无比,它和我们平时常见的麻雀等小鸟很容易区分。燕子作为一种迁徙性的小型候鸟,乍暖还寒,它们便和春姑娘一道,张开它那小小的翅膀,不畏艰辛,千里迢迢一路从南方飞回北方。它们怀念故土,不忘旧巢,乡间的农舍、城市中的老房,处处都能见到它们在旧巢“生活”的身影。刚回到“老家”,燕子们先要“加固”或“修缮”已“空置”了近半年时间的老巢。它们的到来,宣告了寒冬的结束,预示着暖日的来临。
燕子是一种益鸟,主要以昆虫为食,天光放亮或傍晚时分,无论乡间的田野,还是城市中的水景公园,到处都能看到它们飞行捕食蚊蝇的身影,它们或上下翻飞或相互嬉戏,欢快的鸣叫响彻天空。燕子善飞,却不善于地上活动,这是因为它的爪子过于短小,一旦落地,“长长”的翅膀扇动受阻将无法起飞,所以它“进食”都是在空中完成。燕子的这一生理特性,千百年来,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和农作物虫害的控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小燕子离不开人类的生活,城镇也好,乡下也罢,居所越多,燕子越稠。
我喜欢燕子,每次回农村老家,都对燕子在农家“安居”的现状十分关注。一幢幢新建的住宅拔地而起,与此形成反差的却是燕子的小窝越来越少,紧沿房檐制做安装的密闭门窗,虽然挡住了户外的风沙,却也把燕子堵在了家外。没有了可以挡雨的廊檐或房檐,小小的燕子无法筑巢,只能“另辟蹊径”寻找它处了。燕子做窝是为了哺育后代,无法筑巢何谈哺育后代,更别说物种延续了。小时候,老人们总讲,燕子是益鸟,家里的门廊或房檐若有燕子筑巢是好事,预示着家里的兴旺与吉祥,要孩子们爱护燕子,不要去捉燕子或捅燕子的窝。所以,小时候的我,始终认为这小小的燕子就是家里的成员,冬去春来若见不到燕子那熟悉的身影,心里总会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惆怅。
近几年也许是岁近花甲的缘故吧,每次去乡下,我都会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屋檐下,仔细观察门廊上的燕窝成燕喂养雏燕的辛苦和雏燕在窝里活动的情况,也会专心致致地欣赏落在农家院中的电线或晾衣绳上那一对对燕子“呢喃”的场景,幻想着它们通过鸟语来互诉衷肠的激动,好不羡慕它们的自在与快活。
兰州是一座老城,城中不乏明清后留下来的古老建筑,这些古老建筑在述说这座城市沧桑的同时,也成了小燕子们唯一可以筑巢做窝的“靠山”。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虽然装点了现代化的城市,可它却不是燕子生活的“乐园”。过去,小燕子成群结队把巢建在老巷的民居或城中的古老建筑内,它们与人朝夕相处和谐共生。曾几何时,当孩子们迎着朝霞上学之际,正是燕子们空中飞舞嬉戏之时,有时小燕子会突然从空中来一个“特技”----急速俯冲,飞舞的身影伴着急促的叫声,猛然间从孩子们的身旁掠过,那种视觉上的冲击,那种小燕子与孩子们的“互动”,现如今已很难见到。
燕子,这个与人类“朝夕相伴”的“小精灵”,希望我们的生活里永远都少不了它活泼可爱的倩影。
2021.12.20.于兰州

作者简介:森严,男,甘肃白银平川区人,国家机关公务员。中华诗歌联合会主席团成员,甘肃丝绸之路协会国辉书画院秘书长。一个酷爱文学艺术的业余”选手”。从业四十余年来,无论在部队,还是在地方,业余喜欢舞文弄墨,喜欢书法摄影,其书法与摄影作品多次在行业举办的各类比赛中获奖。近两年开始学写诗歌与散文,诗作以自由体见长,很多作品被自媒体文学刊物登载,个别散文亦被地方纸质刊物刊用,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

中华诗歌联合会组织机构
主席兼总编:梦如诗
首席顾问:吕兴福
特邀顾问:火凤凰(海外)
顾问:孺子牛、红雨随心、芝山石、东方武鸣、晨曦、吥咻
秘书长:蓝儿
总诗评:芝山石
古典诗词研究院院长:怕瓦落地
副总编:蓝儿、追梦天涯
主播部部长:艳阳天
南方文学社社长:蓝儿
北方文学社社长:李希勇
中原文学社社长:追梦天涯
西部文学社社长:何兰青
东部文学社社长:司汉朝
儿童文学社总社长:追梦天涯
少儿语文培训部部长:秋竹

中华诗歌联合会总编辑部
审编:梦如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