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 跑 线
耿志平《甘肃合水》

早上看到黎辕老师的朋友圈,上面有两张图片,引起了我的注意,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女孩拿着教鞭在黑板上指着字读,讲台下七个小孩子站成一排,看着黑板跟着读。他们穿着厚厚的棉衣,深情专注,那时还不是上课时间,可是这些乡村学校的小学生却已经自觉投入到学习中。老师说他看到那一幕,心里很感动。我就评论说:孩子有很高的求知欲,好好培养。
作为老师,还有什么比看到这一幕更让人欣慰的事情?哪一个老师不希望学生好好学习,大山里的孩子没有城里孩子那么好的条件,教室里没有暖气,有些要走很远的路,家里人只能早早起来摸黑来送,乡村学校的留守儿童占多数,她们的父母为了生活,只能外出打工,就让爷爷奶奶照顾孩子,没有父母陪伴的孩子性格容易内向,就算父母呵护备至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有些甚至会成为问题少年,给家庭和学校带来很大的麻烦。

有句话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乡村的孩子,不管是从条件还是从教育资源,还是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最初的认识,以及言传身教,还有接受新事物的来源等,都与城里孩子有巨大的差别。不是农村的孩子天生就笨,只是条件限制了他们发展的空间,让他们只能局限于自己的那个小圈子里,不能好好发挥自己的潜能。他们眼中的世界,也许就是鸡猪狗羊,大山、小河,而不是高楼大厦和现代化的文明,以及高科技带来的各种便利。城里孩子司空见惯的东西,在乡下孩子眼里,都是那么的高大上和充满了好奇和新鲜感。而城里的孩子却很少有接近大自然的机会,她们把小麦认为草或者韭菜并不是什么稀奇古怪的事情,因为她们的眼里没有这些东西,也许分不清葱和蒜苗,不认识别的蔬菜,这不是栽赃和耸人听闻,我在快手上看过一个视频,许多看起来像大学生或者刚工作的男女青年,根据图案猜蔬菜和粮食作物,有人不认识辣椒苗,更分不清高粱和谷穗,这不是他们的错,因为他们从小没有见过这些东西,每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有些家长可能忙,天天吃外卖,他们不会在意那些蔬菜长在怎样的植株上和什么样子,也就不足为怪了。并不是他们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只是他们从来不会去关注这些东西。
乡下的孩子,从小一起长大,一起玩耍,彼此没那么生分。在大自然里充分释放孩子的天性,养成无拘无束的个性。虽然见识少,但他们知道如何与人相处,知道亲戚关系的重要性,知道同伴有困难就帮忙而不是袖手旁观。他们没有那么多的学习班,也许没有去过游乐场动物园,但他们在大自然里认识了很多植物,有的还了解它们的生长习性和用途。这也是一种能力和财富。
城里的孩子每天待在家里,或者去游乐场动物园,或者去科技馆,上完学去美术班、书法班、跆拳道、围棋、钢琴、英语班等等学习班,忙的不亦乐乎,在他们的家长看来,孩子从小就应该接受各种教育,不管有没有这方面的天赋和爱好。往往把孩子弄的精疲力尽和烦不可耐,有的不堪重负,甚至走向极端,给家庭带来沉重的打击和灾难,家长用自己自认为“为你好”的方式,把孩子逼上绝路,一旦出事悔之晚矣!城里的孩子虽然从小接受各种教育,也许礼貌好,见识广,但是他们却没有乡下孩子的那种亲和力,见人都是冷冰冰的,回家就关在房子里,不可能与别的孩子一起玩耍,更不要说是去大自然中认识别的东西,他们没有这样的机会,也是被父母不允许的。

我说了这么多,现实中,城乡差距永远存在 ,也并不是乡下见识少的孩子长大就没有出息,也不一定,城里长大的孩子长大就能很好的做人,做事,有出息。刘强东就是乡下孩子成功的典范。城里也不缺高分低能的人。我认为,不管是乡下的孩子还是城里的孩子,只要好好教育和培养,让他们有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心态,以后就算没有大出息,不能成就梦想,至少不会成为社会的残渣和危害社会和家庭的人。他们只要有乐观向上的心,也会把平凡的日子过得不普通和有意义。
作者简介:耿志平,七零后,原籍甘肃镇原人,定居黄河象故乡合水,爱好读书写作,有文章在《九天文学》杂志和公众平台发表,都市头条实力作者,数十篇作品被都市红榜和热点精华推荐收录。写作出道不到半年,以文章朴实多彩受到读者关注,成为庆阳网红作者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