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道无形,运行万物 361

文/三木秉凤诗文选

生命的真正意义不是自我封闭、自我求索、自我发展,自我创造然后自我终老,而是将自我价值与自我创造融入到社会价值乃到宇宙价值之中,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与合作共赢。人从大自然缓缓走来,人是宇宙自然的产物之一,社会人伦规律必须恒顺宇宙自然规律!这就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道必须效法并服从天道,而非盲目地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战胜自然。宇宙大道无形无象,万物运行自在其中。我们面临的通衢大道皆是人文现象,而自然之道却是无形无象的,大道无形,其实从分子到中子、电子、量子之小道亦当无形!道是什么?它既是化生万物我宇宙本体,又是运行万物的自然规律。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人往往走入山穷水尽之境时,方回头寻道,人之大惑复源于何?源于对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茫然无知!规律是什么?就是万物之运行轨迹,天有天道,地有地道,人有人道。道自何来?犹如《心经》之曰:“不来不去,不生不灭。”老子《道德经》又言:“道法自然”,即道效法自己本然而然的样态。道在哪里?《中庸》曰:道不远人。孔子在《易传》中又曰:“百姓日用而不知”。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由之可见,道是东方文化的灵魂概念、核心概念、价值概念。
千百年来人类社会的文化冲突源于少数族群的文化无知与文化自大,西方文化的灵魂源自于《圣经》,东方文化的灵魂源自于《易经》,东西方文化之差异在于文化之分合分合,即西方在分,东方在合!分者为术,合者诸道。犹如医学,医学文化分西医文化与中医文化,文以载道,知识为术,文化讲道理,知识重应用,文化履道,知识重术,然而道与术本是一体两面!我们知道西医分门别类,隔行如山,医头医脚,以术治身;中医没有分科,统览全局,以道养心。道与术,其实就是东西方文化之大别,所以西方文以术大观现象,东方文化以道大观现象。道所体现的宇宙规律是什么?我们仰观天象内观人体会发现一个有趣之点,日月星辰在运动中循道而行,则互不妨害!人体之内各类系统在运动中亦并行无碍,如体之水道循环、血道循环、气道循环、食道循环等等。《中庸》总结为“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就是中国的“互利共赢”文化的基础与核心。
相看皆不厌,道术两重天。道本无形,遇术则显,道本无象,遇缘则凝。大道之律首为阴阳合则太极,《道德经》曰道生一,即无极生太极,一生二,即太极生阴阳(两仪)。太极阴阳中,阴阳是一个太极整体。人与人之间是缘份的安排,不管他是高尚还是粗鄙,幸结夫妻同学同事或某种利益的合作伙伴以及恩人或怨家等等,在顺境中不骄,在逆境中不弃,这是冥冥天意的大道考验!如何让一个整体在和谐之中向前推进?如何让事物合久则分分久则合?这就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以道御心以术御行的驾御能力!这个能力不是来自于被御对象,而是来自我们的文化修养、灵魂练达及思想升化即内心世界的道化作用与价值塑造。
《道德经》曰:“有无相生,玄之又玄”。有无即是阴阳,形者为阴,气者为阳,道律次为阴阳互依,在道之太极图中,永远不可能全是阳,也永远不可能全是阴,而是阴阳互补互依,这就要求我们学会术之变化,当阳气十足时,我们以柔克刚,当阴气旺盛时,我们要体现出阳刚之气,补阴以阳,因为“同类相斥阴阳相吸”是个规律,我们只能根根据对方的阴阳变化来调整自己的战略对策,而不是强迫世界适应我们的意志,知此者则为智慧者。《易》曰:“孤阴不生,孤阳不长”,阴阳交感万物万象化生,但阴阳应合的目标是平衡与和谐。不管阴增阳减,还是阳长阴消,最终目的是在运动中达到一种平衡,就像自行车前进,轮子虽分先后,但自行车的平衡需要两轮在运动中共同掌握,这就是宇宙万物动态运动之中的阴阳平衡之美。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宇宙不过是能量与物质之间的反复有常的互变!宇宙万物之化,全凭位时以达,“位”则言之空间,“时”则言之时间,时空掌控阴阳互变的限度,也就是“火候”。为了“平衡和谐”这一目标无论采取什么手段,是褒是贬?是示强还是示弱?是打压还是抬举?一定要考虑对方的事物的承受能力与心里期许!若我们忽略了这些从而导致恶性反弹,事倍功半,盛极必衰,物极必返。由道致术,由术向道,乃是道术本一,这是东西方文化融合的自然基础。西方文化是术性文化。从西方文化中适当吸取一些刚性因素,学些自然界的“丛林法则”,从而做个理性的强者。我们常常看到电视画面中的动物世界,在环环相扣的生物链条中,不仅有可爱的翔羊,奔跑的斑马,美丽的孔雀,动物的生存规则是弱肉强食,在同类动物中,为了争夺异性交配权、食物先占权或族群的支配权,动物战争常常你死我活,但人类社会应当超越动物世界的自然法则而上升为宇宙智慧!因为人是万物之灵,人具备了超越万物的灵性与智慧!即使尘世之中,依然缘缘相扣,宇宙自然的基本功能就是奉献与互利,所以大公大爱之人,崇善尚德之人,修心养性之人,都是道法自然的体现。学会以道御心,以道御物,以道御术,以道生德,以道生义,以道生信,因为大道虽然无形,但万物万事万理万象皆在其运行之中。
【三木秉凤世界大同文化传媒】由三木秉凤先生创建。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是战略学爱好者。
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三木秉凤团队于2017年 2月正式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该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以文化自信促文化复兴,以文化复兴促文化繁荣,以文化繁荣促文化大同,以文化大同促世界大同。
自建队以来,不断吸引全国各地共识之士加入团队,现已有二十多位主编老师,文章发布于新华网、搜狐网、腾讯微博、新浪微博、都市头条等多家媒体。在此欢迎全国各界有识之士自愿加入,为这支文化队伍发展壮大,为中华文化光耀四方一起努力奋斗。
三木秉凤先生微信号:www1836307207。

第十六届“三木秉凤”杯全国大型征文于2022年元旦正式拉开序幕!!!
一、征文种类:
现代诗歌、古诗词、散文,小说共四类。
二、征文要求 :
1. 现代诗歌类限投3首,没有字行限制。
2. 古体诗词类作品限投3首。
3. 散文、书评、随笔、杂文等散文类作品各限投1篇,字数限定在1500—3000字以内。
4. 小说类作品,包括即微短小说,也包括中长篇小说的某一章节或选段,但字数限定在1500—3000字以内。
投递要求:
1. 来稿请发裸文,并注明“三木秉凤杯第十六届征文”字样,无标注者将视作普通来稿不予参评。
2. 附作者简介及照片一张,并将作者真实联系方式主动告与征文主编,以备联系。
3.评奖结果公布只按投稿时微信网名,敬请作者不要轻易修改自己的网名。
征文时间:
本届全国大型征文自2022年元月1日起至 2022年4月底截稿。
奖项设置:
特等奖1名:奖金1000元。
一等奖4名:奖金300元。
二等奖10名:奖金100元。
三等奖300名:奖金50元。
鼓励奖200名:奖金20元。
投稿处:主编,希望之梦(木易)
微信:yangrrong123
邮箱:1628586637@qq.com
编辑制作:烟雨蒙蒙(李安洁)

心语:愿与大同文化事业荣辱与共,传播大同文化事业是我的责任与义务,因为我是大同文化事业团队成员的一分子。
【个人简历】
烟雨蒙蒙(李安洁)生于1959年10月末已退休,黑龙江牡丹江人
喜欢狂热在文字的海洋里,遨游搏击。从2017以来曾经在多家平台发文1000多篇左右,热衷喜欢散文、诗歌、随笔、微说、小说等练笔泼墨,曾经多次荣获多家微平台参赛获奖荣誉。
热爱生活,爱旅游。最大的缺点,想事简单,太直性了。优点善良正直讲义气的我,有一颗感恩的心。
2021年3月2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