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天风露杏花雨
文/朱双顶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雨中的清明时节,坐在杏花村酒肆中的杜牧,遥望路上的行人,悲喜之情由然而发,成就了传名之作,安徽池州因此而留下了千古传说。池州的秀山门外的杏花村,因杜牧在池州任刺史为官一方留下《清明》诗而盛名远扬,也让杜牧对杏花久久不能忘怀,于多年后仍在《寓言》诗中留恋写道:“暖风迟日柳初含,顾影看身又自惭。何事明朝独惆怅,杏花时节在江南。”
杏花自此,与唐代诗人有了千丝万缕之相联。唐末五代初的文学家罗隐,虽裹挟着才气,诗名很大,与前辈诗人温庭筠、李商隐合称“三才子”,写出了“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今朝有酒今朝醉”、“家财不为子孙谋”、“任是无情也动人”等惊世经典名句,但未来池州之前,也只是创出了个“十上不第”之雅称。他自859年进入京师,十多次进士试,居然全都铩羽而归,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一气之下改名为隐。他的《杏花》诗,也许就是他那时对人生的感悟:“暖气潜催次第春,梅花已谢杏花新。半开半落闲园里,何异荣枯世上人。”他于880年来池州九华山隐居,一住就是三年之久才离开,继续云游天下。或许是池州的杏花给他带来了好运,这一去竟然落脚归仕于吴越,最终成为吴越王钱缪的重要辅臣而一展才华,死后留下了传名青史的“太平匡济术”《两同书》与《谗书》。
“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雨”。千年之后,杏花之运不想竟落在了我的身上。听从组织上的安排,我竟然步起杜牧、罗隐之后尘,于2010年国庆节之后,万里长江横渡,南下赴池州做起了“杏花村”人,开启了一番新的征程。这难道是杏花的幸运之征兆应在我的身上吗?杏者幸也,花开时节象征着好运的来临。五年下来的拼搏奋斗,果如杏花之兆,在事业上开拓出一片新天地,而毫无遗憾地挥手告别。杏花与我自是有了一番不能相忘的情谊,虽无功成名就之伟业,却有着“开疆拓土”之意蕴,北上之后留下的也有着“何事明朝独惆怅,杏花时节在江南”之忆。
那么,杏花之花语除了幸运之征兆外,还有哪些呢?这就得从杏花本身说起来了。百度百科上说,杏花属李亚科植物,单生,先叶开花,花瓣白色或稍带红晕,花期3一4月。我观杏花则有:含苞待放时,满树骨朵呈现眼中,是胭脂万点而朵朵艳红;花瓣伸展时,色彩由浓渐渐转淡,是娇艳丽色而占尽春风;到盛开谢落时,风来天女散花,是繁花似锦而如雪纷飞。所以宋杨万里在《咏杏》诗中说它是:“道白非真白,言红不若红。请君红白外,别眼看天工。”宋王安石更是在《北陂杏花》诗中颂赞它是:“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杏花的花色,洁白中透着一些粉嫩红晕,就像女孩子害羞时的脸蛋一样可爱,被宋秦观在《画堂春》词中,喻成是“杏花零落燕泥香,睡损红妆”,而古人也常用杏花来比喻少女心中有了仰慕之人。于是娇羞可爱、爱慕之情便成了杏花的花语,让人深觉“桃花烂漫杏花稀,春色撩人不忍为”。
杏花作为中国传统上种植的名花之一,在十二月花神中对应的是二月花。传说中,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杨贵妃,死后竟然去做了司掌杏花的女神,这虽有人们对她在安史之乱中,屈死于杏花树上的一种宽慰,也有着借花喻人的想象,作为美的一种象征。所以宋李清照便有了“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尽日也,别到杏花肥”之词句,难不成杨贵妃之肥美竟成了“杏花肥”的参照?这是不是也有一种“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风不寒杨柳风”神来之蕴啊!
杏花在我国的栽培,具有悠久的历史。先秦文献《管子》上记载:“五沃之土,其木宜杏。”成书于战国时的《山海经》也记载有:“灵山之下,其木多杏。”如此说来,史料的记载杏花至今就有二三千年的栽培史了。汉刘歆《西京杂记》中也有佐证:“东海都尉于台,献杏一株,花杂五色,六出,云仙人所食。”南朝祖冲之《述异记》一书也提到,天台山有五色的杏花,六瓣,叫仙人杏,核内双仁。到了唐宋时期,以杏花入诗的诗人是比比皆是,唐戴叔伦有“秋风里许杏花开,杏树傍边醉客来。共待夜深听一曲,醒人骑马断肠回”之愿;唐白居易有“忽忆芳时频酩酊,却寻醉处重裴回。杏花结子春深后,谁解多情又独来”之叹;宋陆游则有“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之想;宋晏几道更有“风吹梅蕊闹,雨细杏花香”之品味。可见那时的杏花,大得文人雅士之青睐。

“杏花无处避春秋,也傍野烟发”。古人爱杏花,以诗留存传至今;今人喜杏花,筑园观赏任游人。昔时池州的杏花村,是“酒垆茅舍,坐落于红杏丛中,竹篱柴扉,迎湖而启,乌桕稍头,酒旗高挑,猎猎生风,令人未饮先醉”,于是有了杜牧的《清明》诗。今日池州的杏花园则有了大小园之分,小园为仿古杏花村之园,由一旅欧华侨复建,园内临湖道路傍遍植杏花树供游人观赏,是一改“古迹今时不可论”、唯有杜牧诗名存之旧貌,有着古韵新传之内蕴;大园由贵池区政府创建,是规划下的纯自然农耕田园景观,有着陶渊明的世外桃源之梦境,只是更添了杏花树。两园交相辉映,均已是城中村、村里景,成为池州市继九华山之后又一旅游品牌,每当杏花盛开时节,是游人如织,昔日的杏花村焕发出新的生命,更加熠熠生辉。
“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今日的杏花更是成为观赏的重要花卉之一,被人们配植于庭前、墙隅、水边、道路旁、公园里,或成片群植于山坡水畔,开在祖国的东西南北中遍地,让人分享着“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时代之春景。
二〇二一年十一月二日

【作者简介】
朱双顶,网名东香人,安徽省直机关退休人员,在家以读书为乐,近年内重拾旧时雅好,不时写点扎记、散文、随笔、诗歌等,先后在多家微信公众平台上发表三百余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