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根源在关系
唐建武(甘肃合水)

教育的旨归在幸福,人生的目的在幸福,幸福的根源在关系,因为好教育就是好关系,好人生也是好关系。好关系是幸福人生的重要一环,缺了它,即使锦衣玉食、高堂大厦也像度人世苦厄,像林黛玉,像贾宝玉。一个不开心,没安全感,结果成了"林怼怼",结果弄了一身病,结果泪尽而逝。一个厌恶仕途经济,厌恶礼教规矩,追求精神自由,结果出了家。可见,我们的幸福感来自我们和这个世界的"关系"一一和自己、和别人、和社会、和自然以及整个宇宙空间的关系。关系不好,身心灵都会出问题。和自己关系不好,就攻击自己,就自责内疚愧悔。和别人关系不好,就反抗,就抑郁,就焦虑。和社会关系不好,就孤独,就寂寞,就自闭,就厌世,就自伤自残或伤人。和自然以及整个宇宙空间不和谐,就会感到无可逃于天地之间,痛不欲生。可见,有好关系才会有幸福人生。
如何才能有好关系呢?有效沟通、非暴力沟通,不是暴力沟通。非暴力沟通的源动力就是爱,先决条件就是懂。爱自己,爱他人,爱世界,只有心中充满爱,我们才会用爱的方式,即非暴力的方式与自己与别人与社会与自然与宇宙和谐相处。只有懂,才会同理到他的情绪感受需要,从而想他所想,做他想做,做他的知心人。
暴力有身体暴力、精神暴力、语言暴力等,尤其语言暴力我们最不易察觉。我时时都要警惕:自己是不是无意间用了语言暴力。因此,觉察暴力是进行非暴力沟通的先决条件,这应该是我们长期坚持要做的,只有暴力倾向少了,非暴力才会深入我们的灵魂。
我们经常陷入自动反应的泥淖,一遇到矛盾冲突或纷争,就下意识地想早点摆脱,于是就走了简单粗暴的一路,以暴力胁迫等方式制止,以图省事,结果只是把问题压了下去,其实根本就没有解决。越积越多,就会集中暴发而不可收拾。
非暴力沟通四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遇到问题了,我们先观察,带着客观和冷静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如我看见你怎么样,我听到你怎么样。
然后怀着同理心感受着他的感受,说,你是不是感到怎么怎么样。把话说到他的心里去。
接着怀着一颗关怀与温暖之心问他需要什么帮助,这就是说出需要的阶段了,因为每个不好情绪的背后都有一个未满足的需要在。
他的情感感受需要得到同理了,得到纾解了,你就可以提出你的请求了,他大摡率可能会愉快接受。至此非暴力沟通达成了。
沟通的源动力是爱,而沟通的条件就是懂,既懂又爱,沟通会顺,沟通既顺,好关系即成。好关系成,幸福就来敲门了。

和自己讲和
唐建武(甘肃合水)
我们总是对过往揪住不放。做错什么了一一后悔、自责。被伤害了,被欺负了,被不公对待了一一生气、愤怒、抱怨、怨恨。错了的,已成故事。被伤害,也许连当事人都不在人世了,或者当事人还在侵害你,你记住了,就成了心病,在某些事的触发下,你多次对自己攻击和伤害。是的,善良人大多攻击是自己,结果前伤和外伤未愈,你又撕开了它,让它流血,造成二次三次,甚至n次伤害,这也是受到重大创伤之后得抑郁症的人所共同的情感行为倾向。有道是别人伤你一次两次,你伤自己好多次。抱怨、自责、悔恨、仇恨如此多,表面上大多数是你指向施暴者侵害者,实现是你在一次次撕开伤口在暴虐自己。你在折磨自己,是你自己不放过自己,这种情感思维就叫穷思竭虑,或者叫反刍思维,一旦运行起来,就会造成极大的精神内耗。本来受过伤害的人精神能量就不多,你一味空转,势必造成能量大量损耗,而使自己陷于一蹶不振之境,再无人生翻盘机会。
所以说,我们要和自己讲和。因为你这样做,痛苦的是自己,再次受伤的也是自己。恨的是别人,痛的是自己。未伤别人一分一毫,而自己却已伤痕累累、遍体鳞伤。只有学会爱自己,你才有机会经营自己、经营世界,从而打一片天地。而你的成功就是对恶人的最大报复。机关算尽的人,下场不会太好,如阿凤。历经劫难的人,将会迎来一个艳阳天,如刘姥姥。读一读红楼,你的心会静下来,知道是非成败转头空,徒让后人作笑谈。

唐建武,七零后,甘肃合水人,中学语文教师。喜好读书,业余写点文字,记录情感,记录生命历程。曾在省市报刊上发表作品。《孤寂怡人》是第一本散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