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在山间的小路上
文/段爱嵘
国庆节期间应朋友邀请,我和老公坐上了去娶亲的客车,目的地离县城三十多公里。车到公路尽头,我们便下了车。从车顶棚货架上卸下来的礼物堆得像座小山似的。远去了肩挑手提的我正在发愁时,“的得的得”的马蹄声由远及近从山林深处传来,俄而,四位汉子赶着四匹壮马出现在我眼前,每匹马的腰部两边都搭着大竹筐,这是新娘子家特意安排来迎接我们的马帮。时代变迁了,村村都通了公路,可在这些曾经交通不发达的大山深处竟还留有“茶马古道”的遗风,它虽然原始古老,却还是游客眼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也是这里娶亲嫁女一直沿用的习俗。将礼物装载妥当,我们将朝海拔一千四百多米的卧龙山进发。
我跟在马帮后面,领略着山野的清新舒爽,不由地唱起了儿时唱过的一段电影插曲:“清清河水流不完,鲜花开满山,层层青山望不断,马帮行路难……”

偶走山路,走不到十里,我已气喘力乏,心中隐约生起了怨气,世上也还真有愚钝之人,放着好端端的平地不住,偏要到这山高路远的地方安家,真是自我作贱。
看见前面的人已在路边坐下,马儿也饮水溪边,我也顺势坐在路边一座新屋槽门边的木板凳上,这些木板凳是善良好客的屋主专为过路的人歇脚准备的。我刚坐下,一位约六十多岁的大嫂笑盈盈地将一碗茶递到我手中“走累了,喝碗茶歇歇脚再走。”“谢谢!”我感激地接过碗。接着又走出一位大哥坐在另一条板凳上亲切地问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告诉他,我们从城里来到卧龙山去接亲,他说难怪驮了这么多东西。接着我就和大哥拉起了家常,“大哥,你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生活一定过得很不错吧!”我这一问,正打开了他的话匣子,“那就是的嘞,”现在党和政府很关心我们农民,只要我们搞开发,立什么项目,一经村委会审批,就能申请到无息贷款,如需要技术指导,县有关部门就会派人来传授知识和技术,所以,我们山里人只要吃得了苦能耐劳,日子过得不比你们城里人差,每年我们的楠竹、木材、药材、养牲等农副产品源源不断地往山外运送,大把大把的钞票不断地往荷包里塞,我们村子里已有一半以上人家住上了像我这样的新屋,还有一大部分人家卖起了小车子。我赞叹不已。
我将喝过茶的碗送进厨房,顺便参观了一下这个农家小院,屋里家具电器都是新的高档的;三层半的房子占地面积大约一百四十平方米;屋后一排平房专用来关养牲和存放农具杂物;屋前有宽敞的晒谷坪,晒谷坪两边是花圃菜地,菜地旁有一水池,水是用竹槽连接从山里引来的天然自来水。好一个居家住处,实用舒适,真令我羡慕。

前面的人马已启程,我也向大哥大嫂道谢后匆匆赶路。走在山间的小路上,我思绪万千,我也出生在农村,过去的农村,定格在我脑海中的烙印就是“贫穷落后”,而刚才大哥的一席话以及我一路上看到的一座座新房和一辆辆停放在农家院子里的小车,我分明地感觉到今天的农村已与昔日大不相同,由于政府的扶植,现在的农民会养鱼的富在水;会培植的富在山;会种植的富在田;会养殖的富在栏;农村已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农民已摔掉贫困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小康生活,那“山高黄帝远”“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历史已一去不复返。
山路崎岖陡峭,行走艰难,可我因为心情激动、兴奋,走起来倍觉轻松。我一边走一边欣赏这里迷人的风光:林中百鸟争鸣,风里山花飘香,溪间泉水清甜,野果挂满枝条。往远看:片片竹林如绿宝石镶㠌在群山中;层层梯田稻谷泛着金浪,腰带似的缠住山体;瀑布下的拦河坝水电站弥漫在水雾里如海市唇楼……总书记说得生动形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身处此情此景,我的悟性开化,感情升华,若人人都往平地走,个个都在城里住,偌大个中国岂不有大面积荒芜,自然资源谁来开发?而正是这些“愚蠢”的山民,有着博大的胸怀和深远的目光,用勤劳、凭智慧,在那大山深处,营造自己理想的家园,战胜自然,开发荒野,创造财富,书写着人类前进的历史,使得中国版图上的每个角落得以人类的繁衍,种族延伸。想到此,我立住脚 ,对白云深处飘出缕缕炊烟的人家肃然起敬,并突发奇想,将来我也到这建一座小别墅,偕家人耕耘荒山野岭,回归原生态自然中。

一路上,我还看到几群游客,他们不停地用手机像机摄下自己融合在大自然美丽的瞬间。这也是一种潮流,城里人腻烦了闹市的喧嚣和高级宴席佳肴,每逢节假日总喜欢成群结队到乡村转悠,住民宿,吃农家私房菜,感受山村夜的宁静,品尝农家菜天然的香甜,分赏农民自耕自足的乐趣……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跋涉,我们终于到达了新娘子的家。新娘子家很隆重的接待了我们,喧天的锣鼓声、唢呐声、鞭炮声震荡山谷,给这平静的山村增添了浓浓的喜气。丰盛的晚宴结束后,我实在走得太累,无精力欣赏母女哭嫁的感人场景,在这静谧的山村度过了一个甜美的夜晚。
第2天, 我们按预定的时辰启程,当我们人马一行来到公路上时,男方派来接亲的八辆小车和一辆中巴车早已停在了路边,每辆车的车头上大红花和大喜字格外醒目。送亲的人和嫁妆都上了车后,长龙似的车队一路顺风来到了县城边新郎的家。

新郞家早已张灯结彩,桌上摆满了招待客人的糖果,大红对联贴得满屋都是,神龛上红烛高照,屋前宽阔的水泥坪上还搭上了戏台,五、六十桌宾客分三轮坐完,宴席前我老公还致了祝福满满的贺词,宴席结束后,就由民间艺术团表演文艺节目。
婚宴办得隆重体面。热闹到晚上十点后,新郎家的人用小车将我和老公送回了家中。
躺在床上,我很兴奋,久久不能入睡,我庆幸自己不虚此行,我领略到了大自然的秀色;我目睹了新农村的面貌;我看到了农民幸福自豪的笑脸……
山乡、山青水秀,物华丰美;山乡人,勤劳智慧,纯朴善良。

【作者简介】
段爱嵘,城步苗族自治县人,城步第四民族中学退休教师,从小喜欢阅读文学作品,七十年代曾有中篇诗《五、七道路越走越宽广》在《苗岭文艺》期刊上发表,还发表过通讯、报道、散文。退休后,有了充足的创作时间,开始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