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录片《玄奘之路》
第八集 西天取经3
解说:沿舒

留学那烂陀期间,玄奘的生活平淡而充实,这里是他的精神家园,5年的时间一晃而过,那烂陀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玄奘决定再次游学,这个中国留学生希望走得更远,看得更多。
在其后的3年时间里,玄奘走遍了整个印度,在大唐西域记中,他留下了大量地理学式的描述。
在印度的西边,他记载了一个只有女人没有男人的国家“在西南方向的大洋上有过西女国,岛上清一色是女人,东罗马帝国的君主,每年派男子上岛与岛上的妇女交配,假如生下男婴,就抛弃于荒野”
这些充满了异国情调的神秘故事直接启发了几百年后充满想象的神话小说《西游记》
公元639年,在距离那烂陀不远的地方,游学的玄奘做了一个梦,这个梦不仅改变了玄奘的行程,也把他的留学生涯推上了顶峰。
“院子里系着水牛,庙里没有一个僧侣,寺外火光冲天,村庄化为灰烬,那烂陀一片荒芜。菩萨在梦中告诉我,应该早点回去了,这个地方十年之后将会陷入混乱,”

公元640年的春天,玄奘返回那烂陀。离开长安14年,西行求法的使命已经完成,他渴望立即返回大唐。然而,玄奘的归国计划搁浅了,戒贤法师希望玄奘在那烂陀开设讲坛,与一个攻击瑜伽派的高僧辩论,古印度的辩经非常激烈,失败者要么销声匿迹,要么改换门庭。不少失败者甚至割掉自己的舌头,或者干脆结束自己的生命,辩经不是学术讨论,它是两个高手之间的生死决斗,对于玄奘而言,这不是一次普通的讲经,他关系到那烂陀的精神领袖戒贤法师的一世英名。
玄奘开始设立讲坛,为那烂陀的荣誉而战,随着辩论的深入,两个讲坛的学术最后都归集到玄奘门下,对手逃跑了,瑜伽学派的神圣地位得以重新确立,玄奘的声名开始流传。然而,返回大唐仍然是玄奘一心所念
在这个高大的佛塔边上,围绕着无数的小佛塔,一些来自于异国他乡的佛子,在求学期间不幸离世,被同伴们埋葬在这里,无论如何,客死他乡是人生莫大的悲哀。此时的玄奘,最大的心愿就是尽快返回大唐。
“我西行的目的就是为众生解惑,现在,学业已经完成,我想回到我的国家。”
都能够承蒙佛法的普照,这应该是报答师恩最好的方法。
5年的留学生涯,玄奘与那烂陀的师生接下来深厚的友谊,但是,当玄奘表露出归国的愿望时,他们一致反对,执意劝说这个异国的高僧。

“那烂陀的师生从未去过大唐,在他们眼里,大唐是偏远之地,缺少智慧,因此,坚持要我留在印度”
对于玄奘而言,那烂陀的挽留不是最大的障碍,真正使他无法摆脱的是一次次不期而至的辩经。自从开设讲坛以来,玄奘就卷入到一连串的辩经当中,胜利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荣耀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那烂陀的对手越来越多,越来越强,令玄奘没有想到的是印度最强大的两个国王也卷了进来,口舌之争的辩经即将引爆一场战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