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读《诗经》里风雅颂赋比兴
作者:牟洪营
如果把中国文学史比作滔滔不绝的长江之水的话,那么《诗经》就是唐古拉山上那最清澈甘美的源头,一直以来《诗经》都受到历代读书人的尊崇,历经两千五百多年,现已成为一种文化基因,融入了华夏文明的血液。

《国风》是收集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周代民歌。包括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十五个诸侯国的民间歌曲。诗经分为风、大雅、小雅和颂,此处的“国风”就是诗经中的风,主要有华夏族民间乐歌,分为15个部分,共160篇。
《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以抒情诗为主,从多方面表现了那个时代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进而让我们了解到那个时期人们的心灵世界。时过境迁,今天的人们,生活的环境与先秦诗人们所向往的时代已截然不同,但先秦诗人们所发出的慨叹,依然回荡在我们心中。在这一首首优美而古老的歌谣里,我们也可以看到现代人生活的一些侧面,发现我们与那些先秦诗人之间心灵依旧相同。读《诗经》,我们感受到一种朴实而真切的意境美!。

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赋就是铺陈直叙,即是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用的。铺排系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赋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赋中比兴,或者起兴后再用赋。 在赋体中,尤其是富丽华美的汉赋中,赋法被广泛地采用。汉乐府和汉代某些五言诗也与汉赋互相影响,更将铺陈与排比相结合,相得益彰。如《七月》叙述农夫在一年十二个月中的生活,就是用赋。

比就是类比(赋比兴中比的意思是类比,不同于网络上流传的比喻,其中类比与比喻的详细差别请另行查询,这里不作赘述)是其中最基本的手法,用得最为普遍。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体或情感,借一个事物作类比 一般说,用来作比的事物总比被比的本体事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而为人们所知,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形象生动,鲜明突出事物(事情)的特征。《诗经》中比的运用很广泛,比较好理解。其中整首都以拟物手法表达感情的比体诗,如《魏风·硕鼠》《小雅·鹤鸣》,独具特色:而一首诗中部分运用比的手法,更是丰富。《卫风·硕人》,描绘庄姜之美,用了一连串的比“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从特征上讲,有直接起兴、兴中含比两种情况;从使用上讲,有篇头起兴和兴起兴结两种形式。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了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如《孔雀东南飞》中的“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诗经》中的许多篇章,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两千五百年前漫长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尤其是从西周末年到春秋中叶,周王朝及各诸侯国横征暴敛,攻伐兼并,劳动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诗经·国风》中的许多诗篇就反映了这一时代人民的痛苦生活,表达了人民的不满、怨愤和反抗情绪。如《魏风》中的《伐檀》,描写一群伐木者边劳动边歌唱的场景,对不劳而获的奴在隶主们做了愤怒斥责:“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在《国风》中以恋爱婚姻为题材的民歌数量最多,也最富情采,有的表现热恋的欢乐,有的表现相思之苦,都显示了古代人民单纯开朗的性格和纯洁质朴的心灵。如《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这首优美的抒情诗赞美了爱情的美好,爱情是给予而不是获取,几千年前的诗句告诉了我们爱的真谛。

《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但杂言句式所占比例很低,只有个别诗是以杂言为主的,如《伐檀》。以四言句为主干,可以由此推想当时演唱《诗经》的音乐旋律,是比较平稳和简单的。《诗经》也常常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即重复的几章间,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造成了一咏三叹的效果。这是歌谣的一种特点,可以借此强化感情的抒发。
《邶风·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作品】:关雎 【内容】: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1]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注释】: 出自【诗经·国风·周南】。雎鸠:水鸟名,即鱼鹰。传说它们情意专一逑:(雔)之借字,(雔),双鸟之意荇菜:水草名 寤:睡醒,寐:睡眠 [1]:音帽,有选择之意兴也。关关,雌雄相应之和声也。关雎,水鸟,一名王雎,状类凫鹭,今江淮间有之,生有定偶而不相乱,偶常并游而不相狎,故毛传以为挚而有别,列女传以为人未尝见其乘居而匹处者,盖其性然也。河,北方流水之通名。洲,水中可居之地也。窈窕,幽闲之意。淑,善也。女者,未嫁之称,盖指文王之妃大姒未处子时而言也。君子,则指文王也。

好,亦善也。逑,匹也。毛传云:挚字与至通,言其情意深至也。 朱熹注 【译文】 关关鸣叫的水鸟,栖居在河中沙洲。善良美丽的姑娘,好男儿的好配偶。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采。善良美丽的姑娘,醒来做梦都想她。思念追求不可得,醒来做梦长相思。悠悠思念情意切,翻来覆去难入眠。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采。 善良美丽的姑娘,弹琴鼓瑟亲近她。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取。善良美丽的姑娘,敲钟击鼓取悦她。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译:在别的山上的宝石,同样可以雕刻成玉器。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译:人家送我一篮桃子,我便以李子相回报。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 )译:开始还能有些法度,可惜很少能得善终。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译:野鹿呦呦叫着呼唤同伴,在那野外吃艾蒿。我有许多好的宾客,鼓瑟吹笙邀请他。诗经·颂——《噫嘻》 噫嘻成王,既昭假尔。 率时农夫,播厥百谷。 骏发尔私,终三十里。
亦服尔耕,十千维耦。【注释】: 噫嘻,叹美之声。 昭,明,有显示之意。假,通作“格”。格,至。昭假,谓显示其敬诚之心以通于神。尔,指所祭对象。一说,尔,语词。 率,率领。时,是,此。 骏,大,此处作副词用,犹言大大地。发,开发。私,旧注说是私田,后人或疑为耜字之讹。 终,尽,谓把此三十里完全开发。亦,《郑笺》:“亦,大也。”此处也作副词用。服,《郑笺》:“服,事也。”从事的意思。十千,万人。耦,耦耕,即两人并耕。 【赏析】: 《噫噫》记述成王举行藉田礼,告诫农官勤于农事,发展生产。诗主要记述成王的话,反映当时的农业生产状况和成王勤政。

《玄鸟》原诗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方命厥后,奄有九有。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孙子。武丁孙子,武王靡不胜。龙旂十乘,大糦是承。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四海来假,来假祁祁。景员维河,殷受命咸宜,百禄是何。译文上天明令燕子降,来到人间生商王,住居殷地广茫茫。古时上帝命成汤,征服四海治四方。遍告天下众诸侯,九州全部归商邦。从前商朝诸先王,接受天命无灾殃,武丁孙子有福祥。孙子武丁多贤良,成汤事业能担当。大车十辆龙旗扬,诗经根据乐调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从时间上看,《周颂》和《大雅》的大部分产生在西周初期;《大雅》的小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产生在西周后期至东迁时;《国风》的大部分和《鲁颂》、《商颂》产生于春秋时期。从思想性和艺术价值上看,三颂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

《诗经》华美的辞章、奇特的想象、奔放的情感,为我们展现了独特的色彩。现代人在繁忙紧张的生活中偶尔停步,必然可以从细腻柔婉的词句中倾听到永恒久远的回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