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寅贺新春
锣鼓喧天纳吉祥,中华大地喜洋洋。
悬灯结彩家家乐,炖肉煎鱼夜夜忙。
金虎出山辞旧岁,黄鹂奏曲颂新章。
迎春碰盏欢欣贺,逐梦前行百业昌。
古稀春抒怀
寒去暖来残雪化,春雷乍响蛰虫苏。
滨城北落栽杨柳,旭日东升映海湖。
天上白云青岭吻,楼前老汉幼孙扶。
登山览景期鸿雁,倚石听音啭鹁鸪。
三月芳菲风雨细,九年闲散臂腰粗。
心清总以诗为伴,琢句低吟享静姝。

喜迎北京冬奥
寅虎欢腾盛气扬,喜迎冬奥聚华堂。
神州大地宏图展,心悦全民斗志昂。
国庆颂
艰辛筑路勇担当,砥砺前行企盛强。
抗美援朝驱虎豹,保家卫国守边疆。
条条大道红灯挂,座座高桥碧海航。
两弹飞天惊世界,一星绕宇震穹苍。
脱贫致富朝阳现,辞旧迎新斗志昂。
富裕千民夸茂绩,阜丰五谷积农庄。
九州崛起圆佳梦,百业腾飞挺脊梁。
放眼遥观松柏翠,回头细品菊兰芳。
金秋庆贺展雄厚,彩带飘悬纳吉祥。
华夏繁荣风景美,祈求幸福万年长。
欢度重阳节
金秋送爽又重阳,览赏园林百菊香。
至友相逢温旧事,文人会聚叙新章。
登山远眺心情悦,望月宽思福寿长。
年近七旬非觉老,吟诗作画伴孙忙。
贺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发射成功皆振奋,神舟再度觅穹苍。
精英靓女豪情溢,俊杰奇男斗志昂。
科技创新超世界,太空探秘写华章。
国人共喜欢欣贺,展翅腾飞宇宙航。
七律•春
蜜蜂蝴蝶舞蹁跹,晨起徜徉碧水边。
枯草变青花绽放,彩霞争艳海求连。
登山望景红阳笑,留影吟诗雁语传。
春色怡人挥笔墨,千思百虑撰新篇。

春 游
春风送暖百花稠,日出迎阳海岛游。
登岭踏青寻快乐,携孙摄影忘烦愁。
白云朵朵山峰吻,鸿雁行行眼底收。
破浪欢歌观胜景,古稀心盛显方遒。
春日和两孙放风筝
春阳送暖百花开,过午携孙草地来。
仰望风筝堆喜笑,曳牵丝线企高抬。
白云朵朵山峰绕,翠柳株株水岸栽。
日暮家归逢细雨,拟诗一首请妻裁。
与美女司机对话(小小说)
午饭后,我从古玩城出来,阳光明媚,微风拂面,路两旁的杨柳和梧桐树已冒出绿芽——春意浓矣。我一招手,一辆TAXI(出租车)急速驶来……“嘎”的一声停在我的面前。我打开车门一看,司机是一位美女。但,她却戴了一个口罩,只露了一双大眼睛和部分挺直的鼻梁,发型也别致顺眼。看上去,大约40左右岁。她既没描眉也没涂黑眼圈儿,更没粘那种向上翘的假睫毛——素颜。但,给人的感觉却非常干净、清纯、自然、不做作并透着自信,两只水汪汪的大眼睛还一扑一夹的,颇为美丽动人。
待我关上车门坐稳后,美女问:“大哥,去哪?”我趁机又瞟了她一眼,说:“去劳动公园。”
“好嘞!”车启动了……
我显然有些兴奋,按捺不住愉悦的心情又接着说:“春天来了,花不是都开了吗!拍几张照片,发朋友圈——显摆显摆。正好,我儿子刚刚给我换了一个手机,八成新,儿媳妇换下来的——苹果X(十)。儿子说这款手机质量好、功能多,容量还大——内存260多个G,能存好多照片,买的时候花了一万多呢!给我打个八折……呸!——把他美得,我一分钱也不给他,就算小两口孝敬老爸了。再说,我不想用‘苹果’了,打算换成国产的‘华为’手机。”美女听了,笑得咯咯的……
“大哥你真逗!一看就不是一般人儿,还挺新潮的。”
忽然间,不知怎么的,我又有些后悔、自责,恨起自己来——与一个初次见面的女人说这么多干嘛?这些与她有什么关系?显得自己多没有城府,多不成熟稳重,好像我极力地在讨好、取悦于她,或者说一味地在她面前炫耀、卖弄似的!
“大哥,你白捡一个‘苹果’,咋又想换成‘华为’呢?别怪我多嘴,你儿子和儿媳会怎么看、如何想?会不会认为你是老小孩,或者怀疑你患有老年痴呆呢!”美女狐疑地又开了口,并得意地掩口而笑,但她仍然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前方。我立刻回答她说:“难道你最近没听新闻广播和看电视吗?美国那个特……什么……普……”“特朗普!”美女插话。
“对对!是特朗普。大妹子,恭喜你,都学会抢答了,还是你年轻,记性好!那个特朗普总是起幺蛾子——耍花招、玩伎俩,极力打压我们中国的‘华为’。我认为:这种行为很不道德,也很不光彩,有失一个大国的水准和风范!合作有原则;谈判讲底线,道德的高地,决容不得背信弃义!所以,我决定不要‘苹果’了,准备换成我们自己国家的‘华为’……”此时,我感觉头脑发涨情绪有些激动,刹不住车,一口气连珠炮似的说了一大串道理或理由。美女把紧了方向盘、瞪圆了眼睛惊奇地迅速看了我一眼,又紧盯前方,说:
“没想到,大哥还挺爱国呀!”
“那当然了,必须的!”我自鸣得意、兴奋不已又不乏自豪地说,“我7岁就戴上了红领巾,成了少年先锋队队员,还被老师树立为重点培养对象。正如那首歌里唱到的: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我摆摆手,示意她不要打断我。“别急!还有下文:我18岁入了共青团,35岁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读小学时,每次写作文,我常用的一句话是:‘我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每时每刻都是在幸福之中度过的。’今年不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吗?为了迎接这个大喜大庆的日子,我决定要以《我和我的祖国——与新中国共同走过的峥嵘岁月》为题写一篇‘作文’——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歌颂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从改革开放至今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各行各业所取得的、另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我滔滔不绝,真的刹不住车了。
“好!大哥,我给您点一百个赞!”美女也兴奋了。
沉默了一会儿,没了动静,我又觉得有些尴尬不自在。于是,没话找话,问美女:“大妹子,你长得那么漂亮,干嘛戴个口罩?怕人欣赏吗?”
“不是!我对花粉过敏。大哥真会开玩笑,逗人开心!我有那么美吗?”
“啊——是这么回事呀!那你几点从家里出来的?”我不停地问。她始终目视前方,看着路,不敢掉以轻心。但却竖起一个手指头——食指,说:“一点!”我立刻看了一眼车上的表盘——1点30分。
“这么说,你刚刚出来?”我又追着问。这次,她终于转过头来(因为前面是红灯),迎视着我的目光,深深地凝视着我,并提高了嗓门:
“大哥呀!是半夜一点!”
顿了顿,她好像意犹未尽,又好像从我的眼神里悟出点什么,接着又说:
“大哥,你是不是觉得我这傻老娘们儿有点儿彪?”(彪:大连骂人话,傻、嘲、二百五、缺心眼儿等的意思。)
说完了,她朗声大笑……
但是,我却笑不出来,只是低低地说:“我可没那么想!”
一时间,觉得她的形象、她的素质如同一幢失去了根基的高楼,在我心中瞬间坍塌了——她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美。但思忖片刻,感到哪不对劲,转念又一想:一个年轻的女人,长得又如此美丽,大半夜的就出来跑活,而且对花粉还过敏,着实不容易,想必是不畏辛劳靠诚实劳动吃饭的那种女人。虽然一句“……彪!”听起来有些粗糙,不那么文雅入耳,但倒也实在,甚至比我还实在。此时此刻,颇有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感觉。她比起那些游手好闲不思进取整天描眉涂黑眼圈,粘假睫毛——浓妆艳抹,忸怩作态,故作矜持,朝思暮想被人艳羡乃至得到更多人的追求,或总想傍个大款被养起来的女人纯洁得多、善良得多、勤劳得多、美丽得多了!
(2019年春于大连)

父亲戒烟往事
父亲生于上世纪20年代,因为爷爷奶奶都吸烟,所以父亲上中学时即开始吸烟,20几岁就患上了慢性支气管炎——经常咳嗽、咯痰,尤其到了冬季更加严重。参加工作后,父亲自己尽管是一名医生,但由于当时对吸烟的危害认识不足,竟错误地认为吸烟是一种享受,也是社交的需要——与人见面敬上一支烟,既表示尊敬,又可拉近彼此间的距离融洽关系,因此照吸不误。一开始,父亲每天仅吸10几支烟,后来逐渐增加到20多支——烟瘾越来越大。
1952年,父亲和母亲结婚后,母亲(也是医生)坚决反对父亲吸烟。起初,只是耐心地劝阻,但父亲不听,觉得母亲不近人情,并经常念叨:“一个男人如果既不抽烟,也不喝酒,有什么意思,那还叫个男人吗?”但母亲不同意父亲的观点,反驳说:“抽烟喝酒绝不应该成为男人的标志。男人应该有家庭责任感,为自己和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着想,还要有事业心,不能随心所欲只图自己乐呵……”后来,母亲看见父亲再吸烟,干脆就把烟夺下来并和父亲大吵一番。从那以后,父亲就背着母亲偷偷地吸烟。记得我和姐姐刚刚懂事时,母亲就让我们当“侦探”监视父亲,如果发现父亲吸烟要立即报告,不准隐瞒并设有“揭发告密”奖。于是,我们和母亲结成了统一战线,共同抵制父亲吸烟。那时,家庭经常产生矛盾纠纷——“内战不断”,从而失去了往日的和睦和安宁。经过多次较量,父亲终于败下阵来,表示愿意戒烟,还写过保证书。但是,由于决心不大,缺乏毅力,父亲几次戒烟均已失败而告终。
1963年初,我和姐姐读小学二年级时,父亲单位的一个老烟民被诊断为肺癌晚期,并发生了骨转移。其面容憔悴、骨瘦如柴,每天抱着大腿疼得嗷嗷直叫,不久即撒手人寰,终年不到50岁。这一悲惨结局和他妻子儿女撕心裂肺的哭声,使父亲颇为震惊和恐惧。不久,噩耗传来,父亲的姨妈因长年吸烟而患上了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及肺心病,最后合并了肺癌而过早地离开了人世。随后,父亲做了详细的统计,他们医院在胸科住院的肺癌患者中,百分之90都是老烟民——有长期的吸烟史。这些实例使父亲对吸烟的危害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从此,父亲下定决心戒烟,并公开向家人和同事们保证。一开始,戒断症状很明显——几天不吸烟,就觉得抓心挠肝的难受。但是,由于父亲对吸烟的危害认识深刻,决心大——咬紧牙关极力克制自己绝不再吸,终于戒烟成功。
自1963年秋以后,由于戒了烟,父亲的慢性支气管炎也随之痊愈,身体逐渐地强壮起来。家庭也变得和睦幸福。至今,我们家三代人都没有吸烟的(我已有了两个孙子)。父亲一直活到90岁才离开我们。他始终工作在医疗岗位上,全心全意、勤勤恳恳地为患者看病治病,直到60岁离休。离休后,父亲又先后受聘于几家医院,出专家门诊,直至75岁才回家休息。但父亲并没有停歇,依然背起医药箱继续为周围居民义务看病治病,宣传医疗保健知识。特别是看到吸烟的人,父亲就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耐心地给他们讲解吸烟的危害,并劝说他们把烟戒掉。十几年来,每周家中电话和书信不断,向父亲寻医问药或叩门求救——邻居家的妇女生了小孩不下奶找他,儿童夜间经常尿床找他,家中老人突然晕倒了找他……因此,居民们都亲切地称赞父亲为“120王大夫“。到了耄耋之年,父亲仍然耳聪目明,头脑清晰。他每天坚持打太极拳,读书看报,笔耕不辍,敲敲打打——在电脑上写文章,发送文章。几年内,父亲写了近200篇文章(医学科普、散文、诗歌等),并在十几种报纸杂志上发表了60余篇,还完成了一部十万余字的专著:《顺逆从容》。
也许有人会认为戒烟很难,但父亲从他自身经历得出的体会是:戒烟是否成功,关键在于对吸烟危害的认识是否深刻。只要深刻认识到吸烟危害的严重性,狠下决心,持之以恒,仅靠毅力完全可以把吸烟戒掉。
(2019年春于大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