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前段时间在群里就分享过,这个古代的语言不通?各个国家之间都是怎么沟通交流的呢?
其实古人早在商朝时期,擅长四方之语的翻译人才就会被重用。任职翻译官员。
礼记记载呀,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这段儿文字的意思就是说。懂得东方语言的翻译官称为寄,通晓南方语言的为象,掌握西方语言的叫狄鞮。熟悉北方语言的被称作译。
周朝的时候啊。翻译官被统称为像胥,因为精通各类语言的人并不多,所以啊,有的时候需要翻译好几次才可以得到比较精准的结果,因此那个时候翻译官就有了个官名,叫做九译官,也就是说需要翻译多次才行。
所以啊,王玄策此行什么懂天竺语的,吐蕃语的,泥婆罗语的都有,咱们再说这功夫,王玄策兵临华氏城下,告诉旁边的翻译给我喊,就说我大唐吐蕃联军30万已经兵临城下,识相的赶紧投降,你天竺国不是能吹嘛,你们的史书记载上动不动就是几十亿的军队打开,咱们也吹。
对了,别忘给我再加上一句我们这30万大军。只不过是先头部队,还有我大唐的300万大军随后就到。
翻译官一喊完呐,城上的守军是彻底懵了,人在蒙圈的时候看啥都懵,城下你看,连人带马,再加上攻城器械,那旗帜也多,鼓声也响,那看着还真像十几万人一样,那手也软了,腿也软了,这功夫啊,王玄策一声令下,攻城。
于是啊,联军拿投石机和绞盘弩这顿轰啊,城墙上这帮天竺兵,那可就倒了血霉了,当头就挨了一顿大石头,和大号儿的弩箭,那是死伤惨重啊,而且王玄策用的投石机呢,本身就是当时唐朝的秘密武器,威力不小,再加上在工艺方面有特长的尼婆罗人改造,威力就更大了。
而且天竺这道墙是原来孔雀帝国时期防守首都的一道重要的屏障,当年呢,修的挺结实,可到了现在啊。几百年的风吹雨淋不说,几次整修的时候,负责工程的负责人呐,他都贪污,所以这城墙看着不错,实际上早都糠了。
王玄策这一顿投石机和绞盘弩,几轮齐射下来,竟然把这道墙彻底给砸塌了。王玄策在后头一看,心里这个美呀,嘿嘿,哎呀没想到啊,天竺人比我想象的还不禁揍啊,这时候不进攻那还等什么呢,全军进攻。
蒋大人,你继续率领你的两千先锋骑兵,啥也别管,就给我盯住那头“老母猪”,这个玩意儿都是他整的事儿,抓回来看我不扒了他的皮,扔锅里给他来一个旺仔铁锅炖,酸菜烩血肠,要说这哥俩最恨的就是这个老母猪。
蒋师仁一听乐坏了,嗨,你就瞧好吧老大,却说这攻城部队杀散了城墙上的守军,先是打开城门,放大军入城,蒋师仁率军追杀拉莫朱。王玄策也组织人马肃清残敌,同时寻找城中有威望的婆罗门,共同安定城中秩序。这边呢,王玄策刚刚安排妥当,那边儿啊,蒋师仁又传来喜讯,拉莫朱已被生擒活捉。
王玄策乐坏了,这拉莫朱是阿罗那顺的嫡系,哎,也别拿它炖酸菜了,正好拿它当人质,保证我30名大唐士兵的安全。这头拉莫朱啊,关到圈里,咱们暂且不说,关于下一步的进攻方向啊,大家是七嘴八舌,最后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意见。
蒋师仁的想法呢,就一路边关直捣终极大魔王阿罗那顺的老巢曲女城,当时叫作茶镈和罗城。而尼婆罗的苏尔雅则比较老成持重,认为独军深入乃是兵家大忌,那还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方为上策。
王玄策一直也没有说话。就是静静的听大伙辩论,等所有人都说完了,这王玄策是微微一笑,哎诸位说的都很有道理,不过呢,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今天呢,请来了一位高人,那简直就是相当于渭水河边的姜太公,南阳躬耕的诸葛亮,现在呀,就请这位老先生隆重登场。
末学——雄鹰★铁骑
看完记得点点红心和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