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 极
文//喵月
诗说
它的尽头是一个豁大的漏斗
在那里可以漏沙、漏水、漏自己
弹虾和流沙包
又大又香的芝士棒
诗说
它是崇山
崇山没有尽头
无边无际、无始无终、无欲无欢
所有现实的
都隔着万水千山
诗说
他的尽头是风吹起
看不见的好梦都是预言
会从某个明天的地平线上升起
诗说
它就是诗
它没有尽头
就像我对你的爱
在幽深处燃烧
一点点填满时间的缝隙
诗说
它无法说
因为——她也是你呀

简 评:
读"诗说",就是体会诗意之说,就是刨开文字真正找到到底是谁在说。
没有人将文字功整为一首完好的诗歌作品,就不会有诗之完美活泼的生活言语,如果让一首诗说话,首先必须是作者的“灵魂"和对现实生活诗意的"感悟"在说话。
所以,诗说,可寓意为作者灵魂所驱动的诗意之说,客观上也就是作者对"诗"在现实生活中的感悟之说。
把诗的概念山水化、食品化,人性化,直到个性化,用诗意表达出来,这是现代诗歌界书写自由体现代诗的一种有趣生动的构思技巧,灵活而清灵。
把诗的尽头喻为一个豁大的漏斗,构建了诗人诗意的心事对诗所承担概念的一种趣味诠解,诗由沙、水、自己,甚至是弹虾、流沙包、又大又香的芝士棒而来,这些物像都是诗意的来源,沙漏的情结,流水的情结,现实生活中对美味食品品咂的情结,由粗放的万像,经作者诗意的漏斗式理解,逐一细化过滤,从而成为极具诗意的一种意象美,乍看起之无端,其实每一种认知感都踩着诗人诗心的脚步应贺并认同着生命对人生诗意感的理解,非常独道,委婉地表白了诗歌真正的诗意内容。

诗中出现的弹虾,又称皮皮虾,北京人学名称其为虾蛄,东北人叫虾爬子,广东地区称为撒尿虾,皆指弹虾,名称来源虽不尽知,肉质鲜嫩而饱满,香味可口,品咂起来颇具生活的诗意美感,读后,你不得不承认,现实生活中这些诗歌要素,都会以诗意的形式进行对美好生活的组合直至升华,成为诗歌诗意丰富的内容,这就是诗。
如果说第一段的写作内容是从由宏至具的物像构筑(即由大到细,由远而近)完成了诗之自语,那么接下来的第二段,应该是另一面诗意的风景。崇山,不是没有尽头,只是对于我们人类渺小的身体与躬行而言的确是一种无际、无尽、无始无终,但它毕竟是无欲无欢毫无自身情感和诗意的,但所有现实都隔着万水千山。作者在这段诗里,用了“无欲无欢",表面看是对崇山本身没有情感的肯定,事实上是在道白生命情感的奔腾,是对人类生命期待诗情画意的肯定。如果不是生命灵魂对诗意的追求和判定,断然不会有无欲无欢之说、之想,生命,是带着许多欲望、欢乐、诗意而来,但崇山不是,它只是千情万感人间现实里的一种阻隔,从感情色彩上隐藏了丝微抱怨,使崇山在诗意上提升了作者心灵中期待自由生活和自由飞越的一种美好境界。
风,有国风、家风、民风、大自然之风、诗风文风以及每个人诗意的风格,这一段以"风"为背景从而让"吹起"上升到一种"看不见的好梦都是预言"。到底是一种怎样的风具有如此飘渺而又耐人寻味的吹力,把看不见的好梦吹成一种预言?不知道!山青水绿无穷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也许是东风西风,也许是世风人风,也许是风景抑或各领风骚无限景,我们实在无法无据仅从这段文字里找到明白无误的判断。

于是,在对诗说的阅读中产生了心灵的纠结:我们从未想象,风可以吹冷、吹暖,传递许多故事,轻轻或冷剑式的吹刺令人真正感受它的存在,可是,这里"吹起"的诗意并不在这段诗中,其掀起的吹意无边无沿,力度妙不可言,偏偏吹起了"看不见的好梦",而且都是预言,我们慢慢地品,细腻地品,这些好梦和预言到底源自何方?又落脚到哪里?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占据理由的,如果作者就此搁笔,诗意的内容就会出现断裂,至多也只是空朦,只留给我们无尽的遐想与猜测,但作为一般读者而言,断不会从其中找到任何有益诗意的答案,如同袅袅上升的烟霞飘向远空,而不是逸入轻云或彩虹。
作者在这段文字中,出现奇幻式的吹力,还种吹力只有力量却似乎无从方向,而这种力量看起来又是飘渺的、空旷的、无际的,它流动在好梦与预言中成为上升的浮图或悠然落下的一片迷景,谁也无从抓到其中意像的诗意式实指,许多悬念应“吹”而生,应"好梦"而入,却又应“预言"而无理由判别,诗歌写到这种境界,的确令人心生不甘,甚至如同行走在薄雾中,费尽无数瑞脑销金。
第4段,几行文字收拢抱笔,转换巧妙而动人。原来,诗,自己所言的诗,是没有尽头的,许多好梦也好,更多的预言也罢,无非就是一种情念触发的"我对你的爱",这里的"我"是一种虚指,并非只指作者本人,而是泛指每个喜欢创作的作者或每一个具备诗意人生元素的人,包括帝王、聊相、素士、画家、山民、市俚、教士,商贾等等各色人等,所有人类凡间肉体所蕴含的心灵皆在其中,其中的"你",也未必只是指"人",而是万物处在心灵中的无限对应的一一形象,是泛意识的,同时也是具体的。
读到此时,我们忽然发现,从地平线上经好梦所升起的预言,原来是一种人类独特的灵魂与情感合抱的“爱",一种诗歌于无限中化入有限的、对万物引以钟情的一种徐行上冉的发泄,无数爱的升华,蹴就了无边无沿的预言从而成为心灵中最后钦敬的诗歌意识,而且这种意境,是幽居于心灵中的博大,以燃烧一点点的方式填满时间中的每一条缝隙!诗,自身无法创造博爱和盛情,只有"我",或者是"你”。
原来,我就是你,你就是诗,诗说就是人们心灵中都在铸就的一种对万事万物的心灵情感之说。
整诗结构严谨,叙理于空朦浩荡中穿入明晰的骨质,物像以点代面,意像漂渺深邃中缀入无限情感的游丝,笔法巧妙灵活,收放自如。
叹为"致极"。
推存认真阅读。
2020 11 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