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读中共安徽省委组织部推出的《让干部在状态成为常态》系列文章,让状态提起来、让标杆立起来、让劲头鼓起来、让本领强起来、让作风实起来5篇评论,剖析现状、明亮标尺、树牢导向,激励党员干部时刻在状态、勇担当、善作为,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增强“一日无为、三日难安”的责任心,保持“慢进是退、不进更是退”的紧迫感,以一心为公、勤勉敬业的工作状态,为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状态”体现的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一种干劲。干部最好的状态是“在状态”,因为“在状态”是干部“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最好诠释。
让学习“在状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是立身做人的永恒主题,也是报国为民的重要基础。勤学习是党员干部增强自身素质、提高工作水平、个人成长进步的基础和重要途径。党员干部一定要把学习作为一种习惯和追求,勤学肯钻、苦练内功,使决策和工作更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自觉学习政治理论、国史党史、党章党规、法律法规,带着信念学、带着问题学,在“灯火阑珊处”领悟真谛,进而达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的人生境界。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和中心内容。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原原本本地学,原汁原味地学,推动学习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用新时代的伟大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让岗位“在状态”。为政之要,重在实干。机关干部要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做什么事情要思路清晰、心中有数,工作有实招。要树立责任意识。在日常工作中,做到用心钻研,干一行,通一行,干一行,爱一行,精益求精,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坚守岗位,积极担负起本职岗位的责任,努力将自己份内事办好,不把主业当副业,“种了人家的田,荒了自家的地。”要发扬奉献精神。作为行财处的一名党员干部,做好本职工作就是要做好服务保障。由于分工不同,职责有轻有重,权力有大有小,权力越大,意味着责任越重。位处“低微”,也不意味着责任轻了、作用小了。不管在什么岗位,都应做到“为官避事平生耻”,不当“平庸官”,不当“滑头官”,不当“太平官”。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事业心,“向我看、跟我干”,干出水平、干出成效。
让自律“在状态”。严以律己是党员干部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党员干部要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把党纪国法高悬头顶,始终把牢政治方向,拧紧思想“总开关”,自觉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侵蚀,心不贪、嘴不馋、手莫伸,洁身自好,时刻警醒,防止不健康的东西从细微之处在思想防线上打开缺口。要把自律与日常工作结合起来,贯穿于日常生活的每个细节之中,把清正廉洁作为检验自己立身做人的一面“镜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时刻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警觉意识,心存敬畏、手握戒尺,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工作和生活上的清白人。

张学勇
安徽萧县人,26载军旅岁月,曾任团、师、军级单位宣传干事,处长等职。先后在《新华网》《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等报刊发表作品千余篇。获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征文比赛二等奖,《人民日报》社征文比赛三等奖。作品入选国家《国防行政执法浅说》、总政治部《演讲稿荟萃》、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国防大家谈》等书目。出版文集《帷中散记》《军旅岁月》。转业到地方后,痴情码字,笔耕不辍。4月21日,读书心得《鉴知往来砥砺前行》被新华社刊用。“知天命”更“知不足”,写作之于我,永远在路上。
责编:荆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