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火车见闻
作者:刘森林
去年7月6月,深圳的5.12和6.14疫情正式宣布解封。于是我们迫不及待的准备回家,并认为现在并非节假日,火车票无需预订,满有把握的认为可以到车站后直接到窗口购买。
早上经乘地铁转公交于上午8.多钟就到了深圳西站,经排队挨近购票窗口被告知:下午3.10到岳阳的火车已无票!一阵大失所望、后悔不迭后哀求售票员帮忙想想法子,售票员开始是无可奈何,后通过到“广州中转”的办法,才为我们解决了两张至岳阳的火车票。
车票在手,不再忧愁。因离开车时间尚早,加上对新冠病毒心有余悸———不想“扎堆”,我们决定先在外面空旷地方歇脚,也顺便参观一下深圳西站。经“百度”查询,深圳西站建成于1994年,目前始发/终到列车一共有10对,即20个班次,全属长途跨省列车,终到湖南、安徽、四川、重庆、甘肃、山西等地。火车站紧临街道公路和配套的公交车站,从车站门前的水泥地皮和钢构棚梁上的锈斑,可以看出还是20多年前的样子,原有4个检票口现只保留了一个。从这些都可以看出在高铁未出现前,在改革开放初期为深圳的建设发展,深圳西站在铁路交通上所承载的辉煌!现在的“西站”等级虽为三等站,与“北站”相比落了“档次”,但在当时应是一等站!可以想象:20多年前人们的出行都以乘火车为荣,每年春节来临,更是一票难求!
改革开放40余年,交通与出行有了质的飞跃,乘坐火车不再是远行者的首选。高铁、飞机、大巴、自驾车等不仅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快捷便利,也拉开了消费档次。出行方式从某个侧面也反映出打工人的收入或生活层次。
我们乘坐的是下午3.10分由深圳开往山西太原的K238次列车,因外面热浪滚滚,下午2点我们便检票进站。眼睛几经扫描才找到坐位,在感叹“乘火车的人还不少”的同时又自我安慰:这些人未必都乘K238次车?直到检票开始,只见90%的乘客开始背包拉箱,抱小携老涌向检票通道时,才感到为什么在非节假日这火车票也“一票难求”!
上车坐定,在我对面坐着两位男士乘客,靠窗边的一位小个头,脸白净,剃光头,约30来岁。靠走道边的那一位则是身高一米七八的个头,体重一百七八十斤的身材,黑脸黑发还腆着一个“出怀”的大肚子,年龄大约50来岁。偶尔一眼看去很象舞台上的一对相声搭挡。
既然有缘在这火车上成了“邻居”,于是互相搭讪起来。在攀谈中得知小白脸在一家手机壳厂上班,既受疫情影响也因成品积压,老板只能放假。
小白脸介绍说:“前几年形势好时,一月可拿到六千多元,一般四五千不等,今年不对劲,只有一个月领了六千元,其他月份都是三四千不等,尽管老板包吃包住,也没有钱可存……”说话间,小白脸向嘴里塞进一个槟榔。
大个子颇有同感的说:“这几年一年比一年差,尤其是今年最水。我在一个建筑工地上干活,虽然很辛苦,但工资还可以,一般干一天,工资二三百元不等,可就是没活干。去年七月份才出来,到年底算加班干了二百来个工,攒了四万多元。今年春节过后就出来了,到现在才一百多个工,干一天又歇几天,我算了一下,要干三四天,才能攒一天的工资。没活干时,心里又急又烦。”
我一边仔细听着他们的诉说,一边留心着他们的行动表情。
自上车后,小白脸即撕开了一包五香瓜籽,一边漫不经心的瞌着瓜籽,一边搭讪着说话。下午6点左右吃了一个泡面,后又吃了一个听装粥,夜十点多钟时,列车上服务员在叫卖卤鸭腿时,他又要了一只十元一个的卤鸭腿。一边吃一边夸奖卤鸭腿味道不错。
大个子在晚餐时间,从货架上的背包里拿出一个白色塑料袋,里面有大约一斤左右的煎饼小块,一边津津有味的吃,一边又提起大瓶的矿泉水咕咕咕的喝着。大个子虽然腆着一个大肚子,但从他脸上的肤色,手臂上的肌肉,粗糙的手指、坚硬的指甲壳,齐膝长短裤下黑黝的小腿可以看出他不是一个好吃懒做之人。大个子自半夜后有时闭目养神,有时也喝点水。一个在建筑工地上干活的大汉子,一百七八斤的体重,那一点煎饼,只能算作小零食,要支撑十多小时,体内的肠胃一定会“造反”的,可为什么自晚餐后就再以没有见他吃过其它食物呢?只带了一点煎饼上车?手上没有钱?恐怕都不是!
能省一点就省一点,恐怕才是真正的难言之隐!毕竟为人父母,上有老下有小。为了养家,他不能喊苦叫累,更不能去享受安逸的生活。只能默默地承受着,把一切的委屈呑进肚子里。在千千万万的打工人群里,有很多人即使肩上扛着大山,在外人面前也要装着轻松的样子,“光鲜”的背后满是辛酸的泪水、难言的苦衷。真是苦逼!
当家方知柴米贵!在车上,一个泡面不过8块钱,一个盒饭也就25块钱。对于他们来说,这些钱还有更需要的地方。生活施予他们巨大的压力,即使是一块钱或许都要看了正面看反面。
难道自己不是吗?原本计划今年好好挣点工资的,谁知计划没有变化快!春节过后,公司就因行业某种原因被停业整顿,整顿刚过疫情又来了,疫情解封了因种种原因仍不能开业。老板无奈,员工无望!表面上是为惩罚自己,决定乘火车回家,其实是算了一笔账:我和老伴两人回家,若乘高铁单程车费需1100元,5个多小时可到家,若乘火车单程车费只需400元,但在火车上的时间就有12个多小时,老伴说省下的700元作菜钱可用半个月,乘火车不就是熬点瞌睡嘛!为熬过火车上的无聊时光,老伴说:我们还是“家贫路富”,不要太刻苦自己了。于是动身前就买了2斤鸡爪和4个鸡蛋并煮熟,鸡爪和两个豆沙馒头在进站前作为午餐。因为火车上的东西比较贵,进站前又买了4个泡面,2个平果,2盒牛奶,一盒留莲饼,两提3L装的大瓶水作备用,因为在车上要坐十多个小时呢!
能省则省,一省再省。小白脸可能属于“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大个子属于上有老、下有小。而我们属于“自讨苦吃”。
火车上食物的诱惑我们早有准备,且有老伴时刻关心提醒我:不要太舍不得,不要太抠门,儿孙自有儿孙福等,我并不觉得委屈。但10多个小时的“咣当、咣当”,也叫人腰酸背胀屁股疼,尤其是凌晨二三点钟,“瞌鼠虫”袭来,真让人难受。想躺着,是硬座;想靠着,能靠谁?想扒会,没法扒;想走动,还怕别人把你当“小偷”。这时真羡慕坐高铁!此时若能换乘,真想做回“大款”,换来片刻安歇。
无奈的睁开眯糊的眼睛,对面和左右的乘客都是一幅幅疲惫不堪、昏昏沉沉的样子。男人们不再讲究潇洒,女同胞也顾不了收敛,一个个东倒西歪、左斜右躺。心想:这些人为什么不乘高铁乘火车?为什么乘火车不买卧铺,买硬座,为什么不点盒饭吃泡面?原因只有一个:钱不够!不是他们不知道“用钱换舒服”的做法。正如余华在《活着》里写的:“没有什么比活着更快乐,也没有什么比活着更艰辛”。
根据大数据显示:在我们国家这些中等收入以下的家庭,还远远没有达到火车票自由的档次。他们不会为了几个小时的舒服,多花几百元。“人生苦短,别太委屈自己!”这些道理打工人都懂!而在现实的世界里,“钱不够”的人真的已经拼到了极限。要知道,世上还有无数的芸芸众生,被生活逼到了低入尘埃的境地。有人说:“贫穷是一面隔绝美好生活的透明屏障,前面就是光明,却始终无能为力”。“钱不够”的困苦,有些是超乎想象的,有的人不以为然,只是因为自己没有穷过,不知道而已。
“天助自助之人”!很多人都是揪着自己的头发,希望自己把自己从泥地里拔起来。乘火车虽然有些难受,但出行也好,回家也罢,仍然是很多人的选择。小林老师在《等一朵花开》中写道:“只有活下来,走出去,才会有转机。生活艰苦,除了坚强,别无选择”。外出打工虽然辛苦,但想到自己的责任、义务,唯有忍耐!通过自己的打拼,能让家人过上幸福的生活,自己也是幸福的!
2021年7月
写于老家墨斋村

作者简介:
刘森林,湖北省监利市人,退伍军人,共产党员,曾做过人武、行政工作。喜欢读书,在网络文学平台上发表过诗歌、散文,退休后在深圳打工。
投稿加微信zxq13910331606
更多内-容请长按二维码关注“芃芸国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