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忘初心老兵情,红色基因跟党走——走访老兵王大猷同志记
1月12日,【党报头条】工作人员来到了位于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石塔村中老兵王大猷老人的家,王老有六位儿子,在大儿子王业宏等家人的陪同下,我们拜见了王大猷和他的妻子郑爱英。 1927年出生的王大猷,今年已经95岁,妻子郑爱英86岁,王老声音宏亮,思路清晰,特别是提起他参加革命的经历,更是记忆犹新。我们的到来,王老特别的开心,刚一坐下,水都还没来得及喝一口,王老就迫不及待的跟我们聊了起来。王老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现在幸福的家园。

王老接着把他的革命历史给我们娓娓道来。他的堂叔王仕识1937年就参加了共产党,在靠近石塔村的路边经营一家榨油坊,一边做榨油生意,一边担负海府地区琼崖革命组织丁村,迈瀛村,石塔村的地下交通联络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组织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动员起来参加抗日战争,堂叔王仕识等地下党工作者常利用各种机会宣传抗日。早在1942年,年龄才15岁的王大猷在堂叔的影响下也做起了为地下党送信送情报的工作。王老记得,有时他会带上砍刀,装做上山砍紫的模样到附近堂叔指定的大树或土地公庙放置信件,等相关的交通员来拿取。王老说,石塔村还有一座千年古塔,叫文峰塔,有七层,28米高,八角形,用青砖砌成,一到三层从塔内阶梯而上,四到七层从塔外阶梯而上,这种复杂结构和地形,很容易藏匿搞秘密活动,当地下党工作者在塔里组织活动时他就在塔外以一边干活来守护。

更多的时候他会跟堂叔一起挑着油担子,装扮成卖油收花生芝麻豆子的卖油人穿街走村,一边卖油收豆子,一边为地下党送情报收集信息。这项工作一直持续三年多到19岁,老兵王大猷说,因为他的上头李耀传(卖油老板)被抓,这项工作才停止了的。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1951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为了响应党的号召,当时正是热血青年的王大猷和自已的五弟及堂弟积极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当时的《新海南报》后改名《海南日报》)10月18日版还专门以“城南城西乡青年热烈参军”为题,专门报道了王大猷、王大阴、王大致等42名青年报名参军的通讯。王大猷和一些新兵被安排押运军用物资船前往湛江,然后从湛江装车运往抗美援朝前线。当他们的船只在琼州海峡行驶时遇到了超强台风,整个物资船被台风吹翻沉没,物资和战士们的物品全被台风刮翻,船长和很多战士都不幸牺牲,王大猷幸运被赶来的海军舰艇救起,被送回海口秀英港海军部队医院救治,昏迷了一天一夜后被救醒,身体恢复健康后被编入到海口市公安局公安大队一连服役。当我们正在听着王老讲述着参加革命经历时,一位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老兵薛培九也激动的跟我们说起当时在战场上的情景,大家备受感动!

王老的儿子们说,父亲的革命经历一直都在鼓舞着我们子孙后代,我们将继续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抗美援朝70周年,老爷子在电视里看到建党伟业的新闻报道就会很兴奋,就又会给子孙们讲述自已当年响应党的号召参加志愿军的经过,说着说着还会气势昂扬地唱起志愿军军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子孙们也高声随和着跟老爷子一起唱起来,每当这个时候,是老兵王大猷最高兴的时候。一个平凡的老兵,他亲自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对海南,对全国,对整个民族的伟大贡献,也把这红色文化传承给了他们的子孙和我们的后人。向老兵致敬!
(李大宁 蔡文君 供稿)
责编:荆杰
审核:晓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