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家乡内丘,过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摊煎饼。煎饼分大鏊子煎饼和小鏊子煎饼,大鏊子煎饼是用绿豆杂面摊成的,小鏊子煎饼是用米面摊成的。小鏊子煎饼能当干粮顶饱解馋,大鏊子煎饼能当面片做汤做饭,有了这两种煎饼,一正月一春天就滋滋润润的过去了。
一过腊月十五,村里人就开始摊煎饼了。小鏊子煎饼是发面煎饼,新磨的细米面用开水汆烫一下,晾到不烫手的时候,倒入泡开的老酵子(酵母)搅匀,放到温暖的地方饧发。摊小鏊子煎饼最关键的是发面,面发的不好,煎饼就不喧软,面发好了,摊出的煎饼才会宣腾腾的净是窟窿眼,软乎乎的好吃。家乡就有俗句话说:“煎饼好摊眼儿难钻”,意思是摊煎饼容易,摊的煎饼宣乎乎的净是窟窿眼儿比较困难。过年摊煎饼发面,有火炕的人家,都会在火炕上发面,不到半天工夫,半盔子面糊就发成满满一盔子了。发好的面糊里倒入适量的碱水搅匀,闻着面糊没有老酵子的酸味就可以摊煎饼了。
摊小鏊子煎饼一般都是用两个鏊子,在墙根下摞起来两块土坯,土坯中间放两根火镩,两个鏊子并排放在火镩上。摊煎饼用的柴火也很讲究,必须是劈成筷子粗细的木柴或细碎的干柴棒。纤细柔软的茅草麦秸不耐烧,得一个劲地添柴,太麻烦;粗大的木柴烧出的火太旺,会把煎饼烧糊粘在鏊子上揭不下来。烧糊的煎饼黑乎乎的,带着焦糊的苦味,难看又难吃。母亲不会劈木柴,我们家每次摊煎饼都是用芝麻桔或花柴杆。把鏊子烧热后,母亲用两根高粱苗拴成的小炊帚沾点油把鏊子刷匀,舀勺面糊慢慢倒在鏊子上,“嗞溜”一声,面糊铺满了整个鏊子,盖上盖子再去弄另一个鏊子。当另一个鏊子上也摊上面糊时,第一个鏊子上的煎饼也熟了,翻过来略微烙一下,一个中间薄四周稍厚外焦里嫩的煎饼就摊好了,合在一起,金灿灿的就像是 戏台上皇帝手里展开的折扇。母亲一个人守着两个煎饼鏊子摊煎饼,舀面糊,翻煎饼,合煎饼,做的有条不紊。我在旁边帮母亲把成捆的芝麻桔解开从中间折断递给她,不一会儿,旁边的筐子里就摊了一大摞黄澄澄的煎饼。母亲一边摊煎饼,一边吩咐我用柳条笊篱给奶奶和邻居送几个煎饼,母亲说,刚出锅的煎饼好吃,虽然过年家家都摊煎饼,不是家家每天都摊煎饼,每家的煎饼有每家的味道,让他们也尝尝咱家煎饼的味道。那时候,我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挨家送煎饼,她们高兴地收了煎饼,不停地夸母亲的煎饼摊的好,兑着谁家拣打年糕的红枣时,还会给我抓一大把拣好的大红枣当零嘴。
大鏊子煎饼是绿豆面煎饼,不用发面,用绿豆面和少量的白面掺和在一起,再加上花椒等调料熬成的水调和成稀面糊摊成的。摊大鏊子煎饼,要的不仅是手艺,还要有耐心。摊煎饼的面糊糊一定要稀稠适中,还要把面糊糊搅得细细匀匀,没有一个面疙瘩,面糊稠了刮不开,摊出的煎饼又厚又硬不好吃。面糊稀了,稀汤寡水的摊不成煎饼,还得往里搅面粉。
看母亲摊大鏊子煎饼,就像看一场魔术表演。她舀起一勺稀稠适中的面糊,洋洋洒洒地倒在擦了油的热鏊子上,接着拿起沾过水的木头刮子不紧不慢地轻轻一刮,那白白的面糊行云流水般的随着刮子在鏊子上转过一个圈后,一个圆如满月薄如宣纸的大煎饼便呈现在鏊子上。如果是拿煎饼当干粮吃,就烤的时间长点儿,把煎饼挨鏊子的一面烤出金黄酥脆焦香扑鼻的煎饼饹馇。要是用来切煎饼片做汤,那就火稍微小点,面糊凝固变色煎饼的周边微微卷起,挨着鏊子的一面稍微起一层白蒙蒙的软饹馇,把煎饼烙熟就行了。母亲双手捻起煎饼的两边轻轻一揭,一张煎饼就翩翩落在旁边的双箅上了,一会工夫双箅上就摞起了一大摞圆圆的煎饼。
母亲摊大鏊子煎饼时,我总爱去她跟前打混混,名义上说是给母亲帮忙拿芝麻桔,其实是想最先吃到香脆的大煎饼。看母亲摊煎饼那轻松有趣的样子,心里痒痒,自己也想露一手,亲手摊一张自己想要的小动物形状的大煎饼。虽然母亲每年在摊最后一个煎饼时,会给我摊一个我想要的形状的煎饼,可是我实在等不到最后了。于是央告母亲,让我也摊一个煎饼,母亲给我腾出了地方,学着母亲的样子坐在蒲团上,拿勺子舀了一勺面糊倒在鏊子上,赶紧拿了刮子刮,使的劲儿大了,露出了乌黑油亮的鏊子,急忙挥起刮子去补,又把面糊糊推成了个面疙瘩,好好的煎饼被我摊成了苦累。实在摊不成了,只好按照母亲的吩咐去凉煎饼,把母亲摊好的煎饼,一张挨一张的晾在院子里母亲事先拴好的绳子上。当两根绳子都晾满了豆香扑鼻的大煎饼时,一盆面糊刚好摊完。
刚出锅的大煎饼,又香又脆,卷点儿咸菜丝、大葱丝、或是辣白菜丝,狠狠地咬一口慢慢地嚼着,那酥脆的焦香、浓郁的绿豆香和咸咸的酸辣的菜香,越嚼越有味,让你吃完一张还想再吃一张,不知不觉就把自己吃撑了。长大后,吃过了东北大煎饼,山东的大煎饼,还有各种口味的煎饼果子,虽然它们的滋味各有千秋,但是哪一种也比不上家乡的大鏊子煎饼醇醇浓浓的香味。
凉好的大鏊子煎饼被切成一寸见方的菱形煎饼片,晒干后放在干净的面袋里。大鏊子煎饼片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法师,正月熬大锅菜的时候,快熬好时抓一把煎饼片撒到锅里,煎饼片吸油,油腻腻的大锅菜吃起来就清爽了许多。相反,春天熬的大锅菜清汤寡水,缺少油水,放些煎饼片进去,煎饼片壮脸,那大锅菜立时就显得肥实多了。煎饼片做成的汤就更好喝了,嫩嫩的白菜心切得细细的,放清水里煮开后,撒入晒干的煎饼片,开一个滚,起锅后倒入香油细盐和酱油醋腌制好的葱花。满屋子微甜的白菜香味,清清爽爽的煎饼片的香味,醇醇的香油味,让人不由得想使劲吸溜鼻子。再往锅里倒点儿胡椒粉或生姜粉,喝一口微辣酸鲜的香汤,吃一口滑嫩嫩光溜溜劲道耐嚼的煎饼片,那叫一个爽啊,给碗大肉都不换。一碗煎饼片汤喝下肚,胃里蹭蹭往上窜热气,头上微微冒热汗,浑身上下的每一个细胞都温乎乎的舒坦。在寒冷的冬夜和春寒料峭的晚上,一家人围坐油灯下,吸溜吸溜喝着美味的大鏊子煎饼片汤,是童年里最幸福最快乐的事情。
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现在过年很少有人家摊大鏊子煎饼了,不过,小鏊子煎饼年年过年家家户户都还摊。不管到了什么时候,过年终归要有过年的仪式感,摊煎饼就是,不仅仅是童年最美回忆,更重要的是重温过年的那份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