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缺“乡愁”缺“城愁”
文 庞伟
年,是大国最为古老的文化人类学遗产。它是祭祀、巫术、历法和娱庆的总和。兼具驱邪、祈福、易岁、交际、狂欢……诸多人神内容,一直以来,年充当着大国一年当中,最大的节日。
时至今日,过年的“初心”已改,年的传统意义,日渐模糊,强大的是它的惯性,推动人们,年复一年的过年。
对年轻一辈人而言,过年已没有什么理由,最大的理由,只是年不可以不过。

不仅要过,还要履行过年的义务和责任,作为子女和家庭成员,过年的时候,从平日生活的地方,归拢到家乡和老辈周围,实现所谓阖家团圆的年俗目标。
这像是一种召回仪式,平时可以不论如何现代,不论如何城市,不论如何前卫,不论如何独立,到了年,你就要皈依长老和乡土。接受他们的质询、检阅、评点和建议。
这就是我们称之为“乡愁”的一种东西。

它的确让人发愁。
它让几乎所有人,有了一种“二元性”,你走不远,有一个模糊又庞大的东西,拖着你,告诉你,他才是你。
你也可以理解,这是一场“穿越”,你的眼前,古老家族的遥远亲族,童年时光的同桌或者邻居,你以为日后必不再见的张三李四……在故乡的年里,依次出现。
你是回去做人的,不说衣锦还乡,至少要给你爹你妈争气吧,红包,礼数、酒席、人情,一样都不能少。
他们关心你婚姻、后代、收入、阶级和住房。你要证明给他们看。
你要受麻将、斗酒、串门、八卦种种的考验。
然后,年假将尽,你带着些许土特产,也带着被乡土社会人情世故短暂洗礼和集训过的你,回城了。
无数这样的你,肩负着用乡村价值伦理稀释城市的职责使命,回城了。
都说乡村凋敝,我们被它糊弄了,平日里,它养精蓄锐,那是龟息大法。专等过年,施展法术,向你输出洗脑呢。
看准了,过一次年,乡村就胜利一次。

最后,乡村会完胜城市,你可以高楼大厦,人可都是我们的,我们的子弟,当然听我们的。伦理、人情、道德、价值,你有我们博大精深吗?
城市那点家底,才多少年啊?好好盖楼,“精神文明”,农业文明给你,厚德载物,不假外求。
行文至此,是年年兵荒马乱的年底,大迁徙的年就要来了,疫情不散,经济不景,我为在这样的年景,不免仍要返乡过年的年轻人忧愁。
我也为我们缺乏真正城市精神和城市精英的城市,忧愁。
都说乡愁,我以为,大国不缺这个。
几千年农耕文明,有事没事,还想走回去吗?还走不出来吗?
大国缺的,是“城愁”。
作者简介
庞伟 景观设计师 诗人 杂物和图书收集者 曾担任专业杂志学术主编,主持设计机构和兼职高校教学,秉持独立生活价值观 居广州

【主播简介】:清心似莲,喜欢诵读,喜欢温情地徘徊在文字的海洋,与作者心灵沟通,去演绎一个又一个的故事。在喜马拉雅FM上有《纳兰词》《呼唤的爱》《笨花》《瓦尔登湖》《朱自清散文集》《论语通俗解读》等多个专辑。

谢谢关注 感恩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