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评人简介
包德珍(网名:渔艇丽人),中华诗词学会第二届理事,中华诗词论坛坛主,中华诗词学会研修班导师,海南省诗词学会名誉会长,黑龙江省作协会员,萧乡诗社、关东诗阵创始人之一。2015年荣获《诗词中国》最具影响力诗人奖。


张绍文作品
重阳节有作
漫步寻秋岂尽同,今邀几友向篱东。
题诗正遇黄花节,揽镜均成白发翁。
酒后温茶闲度日,人前论理不随风。
此生未惧霜和雪,老骨铮铮似铁铜。
包德珍简评:
这首诗拜读后一目了然,写重阳节感怀,邀几个友人去寻秋见到黄花感慨自己成了白头翁,惜时飞逝。转结抒发自己的感悟:“酒后温茶闲度日,人前论理不随风。“也写出个性。结联仍见豪爽乐观之气节,全诗气脉畅通一气呵成,咏来非常自然得体。这首诗特点是以静态的空间景物排列在一起造成意象并置叠加的画面。不是刻意使用动词去取纤巧,纯是空间意象的并发映出,利用节序的变化,正值重阳节,抓住其特点使意象成为永恒的普遍性质,这恰恰体现了在一定程度上语言展现了多层次空间和兴象的复义效果:“题诗正遇黄花节,揽镜均成白发翁。”此联正是。超越时间,静观体知了悟。

张绍文作品:
辽阳燕州山城采风有作
高台已废旧痕淸,三市诗家探古城。
山上枝如旗瘦影,耳边风似号金声。
悬羊击鼓曾残戮,饿马提铃枉相争。
阡陌陈尸难定论,余今随队壮吟旌。
包德珍简评:
这首采风诗也是一首咏古诗,通过燕州山看其历史。燕州城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化,流传着许多历史故事与传说,如麻雀破了燕州城、白岩城之战、薛礼征东、易水送别、咸阳行刺、太子丹衍水自刎。燕州城是古代高句丽民族智慧、勇敢的地方。中联:“山上枝如旗瘦影,耳边风似号金声。悬羊击鼓曾残戮,饿马提铃枉相争。”写出历史争战的场景,其中巧用典故。第三联其意是古战争中一种斗智形式,把羊吊起来,使羊蹄乱动击鼓;将铃绑在饿马蹄子上,蹄动发出声响。古时作战,在军营中作这样的布置以诱惑敌人。结联对历史的评价,并十分感慨,将个人情致融入其中。

张绍文作品:
雪窦山
未临此地已于胸,早起轻装岂待钟。
千丈岩生千丈瀑,妙高台畔妙高峰。
溪边寺外寻仙迹,亭下湖旁觅水踪。
谁把甘泉藏乳窦,心粗今日不加封。
包德珍简评:
这首巧构,中二联不仅拓得开,还注意句式变化,语句叠进,用词有特色。语言词往往是诗人精神的直接体现,与诗人的个性和内心世界有关。诗人喜欢不喜欢那些诗体,句式、词汇都与作者创作个性有关。本作巧用景点特色将情移入景中,第七句將“雪窦”比作“乳窦”极巧,也是词汇的张力了。

张绍文作品:
欣老
未入桃源也避秦,归田岂再问迷津。
催诗莫拒敲窗雨,扰梦常迎醉酒人。
谁道黄昏多寂寞,我欣风骨更嶙峋。
床闲已被书铺满,铜臭难薰老瘦身。
包德珍简评:
铺叙自然,真实退休生活,首联直入主题。层次井然,意境爽朗。语言平实清淡,真切动人有味可品。首联开阔,旷逸空灵,不失平板颇见用心。中二联能反映生活本质的画面,淡淡的几笔勾勒出家居状况,真切的生活。结联作者视觉,嗅觉融为一体,将动态叙述与静态刻画结合起来,语言明快简净,境界清新舒展,节奏清松流畅,貌似枯质而情韵深远,表现自己真实情感,难得诗中有我。

张绍文作品:
马蓬沟抒怀
驱车十里过银州,八景残遗一目收。
蓬渡沙浮曾驻客,风帆水浅早闲舟。
传闻此处开通旅,亲探今时做寂游。
总理当年登岸地,空留旧址马蓬沟。
包德珍简评:
首联第二句“八景残遗,”为什么说残遗,“位于铁岭城西五里的荒凉的马蓬沟,昔日曾是辽河中游上重要的商埠码头。马蓬沟码头正式开港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于1929年停运…”
所以为残遗。第二联续写加深状态,当时,历经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四朝,到中华民国十八年,计有77年历史。它上达通江口下至牛庄(营口),极大地拉动了当时铁岭县及辽北地区经济的繁荣。但今日:“风帆水浅早闲舟”了。第三句点明现在只是个景点,所以作者作寂游,一个“寂”字让人体会到游客如何了。结句一个“空留”包经历史沧桑,多少变化,无限感慨于其中。笔力苍劲,声情激越,令读者同受此景此情感染,感时触事,扣人心弦。

张绍文作品
登龙首山
林涛云近雉声低,雪径风寒鼠影凄。
欲入禅房僧上锁,回登跸塔寺藏梯。
余偏骨傲寻松友,诗却才疏觅韵犁。
玉带缠龙难挺首,高门阻犬撒欢蹄。
包德珍简评:
铁岭龙首山位于铁岭城东二里,因它从东南奔驰而来,到了柴河岸边突然昂起,象巨龙的头,故名龙首山。首联写了山的外景“雉声低,鼠影凄”也点出此景此状。第二联写近景“禅房与塔寺,”点出山内状,以写实笔触来描述,语言直朴,简捷明了。第三、四联抒发个人情思,从第六句“诗却才疏觅韵犁,”一个“犁”字用的大胆想象,以犁开拓,寻诗觅趣,非常好,别有一番情调。结句又扣回首联,达到了前后呼应。

张绍文作品:
过烈士陵园
时经暮雨洗晴空,峻塔巍峨载战功。
龙首山头悬落日,柴河岸顶拱残虹。
谁知塞外埋忠骨,宜在银州吊伟雄。
我与苍松同肃穆,默然举目对飞鸿。
包徳珍简评:
这首词突出第三联:“谁知塞外埋忠骨,宜在银州吊伟雄”这是全诗宗旨。触景生情,点题起兴,这联表达了对英雄的仰慕钦敬之情。结联:“我与苍松同肃穆,默然举目对飞鸿”,倾吐内心的无限悲伤感情。音调铿锵顿挫,风格悲怆沉挚,语言纯朴,
了作者的情结及思想深度。韵味悠长,避免了晦涩茫然,结句是景语也是情语,一气呵成,自然通透。

张绍文作品:
伏天
难熬酷暑奈何兮,脑胀头昏整日迷。
树冒青烟熏死鸟,水腾热气变残溪。
花蔫有色强开口,犬喘无神懒动蹄。
半月天庭偷滞雨,修巢紫燕枉寻泥。
包德珍简评:
这首诗写节序的特点,开门见山的谈到这《伏天》特色和带给人的直接感觉。中二联则动用比喻夸张手法描绘。用树,水,花,犬的形象托出天气炎热状。是通过物态显现远近,建立关系,搭配桥梁引起读者联想,达到认知体现的目的。用一种物象觉得力薄些,就采用几个物象强化形成博喻了。接二连三的比喻入人眼目,从四面写来给人以叠土为山、积渐而高给人以深刻印象。此手法便平凡之描述增加妙趣了,结句同样加强比兴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