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导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
作者//刘景颜
《论语》载,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他说:“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大意是说:“只要你领导人自己做得正,下面的风气自然就正了”。“政者,正也”。作为一名好的领导干部,唯有立身正、为政正,才能聚人心,合众力,开拓施政新局面。
一是定位要正。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作为一个领导者,不管坐什么官,做多大的官,都是暂时的,头上的光环总会失去,做人却是长远的。尤其是在处理做人与做官的关系上,要先学做人后当官。领导干部不要有高人一等的错误“官念”,而要时常将自己置于老百姓的位置,拥有“平民意识”和“平民情结”,这样使自己在为官上,才能保持一颗水波不兴的平常心,把自己当作一个平常人,怀着一颗平常心,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惑,不为情所困。可以说,各级领导干部,无论职务高低,都是人民的公仆和勤务员,要永远把自己放在人民公仆的位置上,甘心情愿、老老实实地履行人民公仆的职责。如果领导干部自己做人的定位不准,“官念”歪了,最终害人害己,害事业。
二是人品要正。无论是做人还是做官,没有一个好的人品,一切无从谈起。事实上,没有良好的人品做底子,是干不了大事的。领导干部应该注重自身的品性修养,自觉养成堂堂正正的人格品行,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想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孟子说:“大丈夫要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贫贱能不移、富贵能不淫、威武能不屈,此乃大丈夫也”。想问题、办事情、秉持公道、做到“在上位、不凌下;在下位、不援上”。要对党忠诚,视人民如父母,坚持党的事业第一,人民的利益第一,胸襟开阔,做到刚正不阿,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坚持原则,做到对上与对下一致,人前与人后一致,任前与任后一致。唯有如此,才能做到“不诱于誉、不恐于诽”。
三是追求要正。人生追求“正”与“不正”,不是一个简单的态度问题,而是一个政治方向性的问题。金钱固然重要,但不可一味追求,不择手段,铤而走险,不能为了名利,为了钱财,丧失人格、国格、失去做人的尊严。要淡泊名利、厚德载物、上善若水,始终保持一身正气,坦坦荡荡,无论职务高低,岗位如何,始终坚持以民为本,视民心为根;就会保持“心在国家,情系群众”的平常心境,保持“利归天下,誉属黎民”的淡泊情怀。领导干部要树立一种“官要无所求,业要有所创”的人生价值取向,象焦裕禄、郑培民,孔繁森,雷锋那样做人,不计个人得失,不怕吃苦,甘于吃亏,乐于奉献,把社会当成奉献的舞台,把岗位当成奉献的阵地,做到敢想敢干,锐意开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为官的本质就在于“正”,在于“公”,在于“廉”,“正”则风不可摧,“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做到“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一个人,一个领导只有做到身正、心正、行正,才能有底气、有骨气、有锐气,才会有服众的底气和被尊敬的资格,这样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考验和诱惑,都能从容应对,真正做到以德服人,以正服人。

感悟人生
人的一生是短暂的,也是漫长的,人活在世上,不在乎您拥有多少金钱和财富,关键是看你对别人和社会有多大奉献。有的人把金钱看得很重,有的人把名誉看得很重,有的人把知识看得很重,有的人把人格看得很重。
著名诗人臧克家在《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诗篇中这样描述:“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这首诗,揭示了生命的意义在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活着应该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而活。
人的一生要淡泊名利。金钱和财富固然重要,但不能过分追求,过分追求就会带来烦恼和忧伤,往往会适得其反。俗话说:“看钱越重,离钱越远。”把名利看得很重的人,为了追求钱财、追逐名利,往往会不择手段、不讲方式,为达到其目的而不惜牺牲国家、集体、单位和他人利益,甚至坑朋害友。有的为了钱财闹得父子反目,手足相残;有的为了钱财,铤而走险,为钱财而身陷牢笼,甚至会丧失生命。“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一千年古训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增广贤文》上说:“磨刀恨不利,刀利伤人指;求财恨不多,财多恐害己”。自古就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说法,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不必过多为此忧伤和惆怅,要适可而止,量力而为。
人的一生要注重学习。人生的路很长,人生一世要经历许多场合、许多事情、许多岗位,要与许多人、许多行业打交道,没有知识和技能无法在社会上生存,所以人的一生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充电、不断总结,要自觉养成读书看报、涉猎百家、追求知识、勤奋学习的习惯,把学习当乐趣,把学习当习惯,做到活到老学到老,要把毕生的精力用在对知识、技能的渴求上,因为人只有有知识、有学问,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与爱戴,况且当今处在信息时代,知识在不断的更新,社会在不断的进步,科技在不断的创新,不学习就会落伍,不学习就会与外界脱轨,不学习就会被新时代所淘汰。人只有不断地汲取知识营养,博学多艺,继而达到学通今古,术贯中西,才能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各项工作和事业才能开辟新天地,开创新局面,永远不会被时代所淘汰。
人的一生要爱岗敬业,要有进取意识,要有良好的追求和正确的价值取向,无论官职大小、地位高低,都要脚踏实地做事,坦坦荡荡做人,做到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什么工作、什么岗位无所谓,一定要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力所能及,尽自己最大努力把本职工作做好,做到干一行爱一行。无论工作如何变动,职务是否升迁,台上、台下、顺境、逆境,都要坚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理念,始终把自己置身于老百姓的位置,怀着一颗平常心。人生虽然不可能一成不变,朝来暮去,潮起潮落,但一切成功与失败,都是人生经历的偶然和必然,在成与败面前拥有一颗平常之心,只要做到知足常乐、随遇而安、宠辱不惊、不骄不躁,你就会没有忧伤,没有烦恼,心情舒畅,身体健康,一生幸福快乐。
2016年5月16日作

作者简介,刘景颜,男,中共党员,原中共河南省鹿邑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河南省诗词协会会员,鹿邑诗词协会名誉副会长,诗人,党史专家,善文喜史,善长公文,党的基本理论,国防军事,同际时事等。电话139394626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