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身边的小事做好 让人感动一生
——黄陂区第五届人大代表前川孙漖村书记釆访录
文/潘安兴
碰上腊月中旬的好天气,朗日给我们带来出行方便,我们一行五人由叶釆刚书记带队,来到了孙漖村党员活动中心。
我们采访的对象是连续五届当选区人大代表、前川街孙漖村党支部书记孙太文。一个衣著朴实、中等身材、约五十开外的汉子向我们走来,宾主一一介绍。进入会场,侃侃而谈。
当好基层的领头雁,履行人大代表的神圣职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在思考着如何让乡亲们满意,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
党支部是一座堡垒,书记是一面旗帜。在任期间多做实事,做到点子上,得到乡亲们的赞许,才能将好事做好。

当好“班长”就得高屋建瓴,擘划全局,为村里明天发展,打好基础。为此,他到处奔波,联系相关部门立项获批。到2020年,在实现村村通公路的基础上,2公里延长线至每家每户的门口,让大家进出更方便。
美丽乡村建设拉开帷幕,让山青水秀,是一项看得见的硬指标。改造塘堰工程一步一步的推进,彭郑湾、阮大湾的塘堰作为重点,进行综合整治清淤扩容,达到能灌溉农田300多亩的容积,两个湾的群众不约而同赞誉“好”!
留住农民,留住乡愁,这才是当下农村工作的课题。如何做到这一点,却颇费周折。他与前川街道办事处协调,发动农民成立了三家农业合作社,按照政策规定,土地流转900多亩,进行水稻、甘蔗作物的种植,让荒芜的土地带来了丰收的希望。田园风光的画面,徐徐展开。

一场不期而遇的疫情袭来,封城令下,所有居民一律宅住在家里。人们的日常生活所需,一下子全部落在村委会。当好村民的“全职保姆”,每天忙里忙外不可开交。60多个日夜,每天晚上12时以后,太困了,才躺下一会儿。常态化挨家挨户逐人查热,帮助大家采购鱼肉禽蛋,替大家节约,穿着防护衣到汉口北四季美批发,回来按各户开列清单,进行分检,琐碎小事,却一点儿也不能马虎。两个多月,人瘦了一大圈,跟乡亲们走得太频繁了。
同情弱者,是一个社会文明的标志。老党员孙道南已经七十多岁了,中风后行动不便,他便这个特殊户作为每年定点帮扶对象。开车带其看病拿药,做各种检查。每天上门三次,根据情况,及时釆取相应的措施。还确定了关照户,反馈相关信息。这一切,让孙道南感动不已。

站在人大代表的台阶上,为百姓的心声鼓与呼,是沉甸甸的担子。他琢磨着如何把老百姓的诉求反应到国家权力机关?悉心关注周围环境,找准切入点,提出合理化、科学化的建议与提案,列入会议议程的讨论范围。
一年一度的会前,他都深入调研,发现问题,找准症结,寻求破题方案。尤其是涉及到群众的切身利益,更是苦苦求索,力求有最完美、最科学的提案赢得与会者按下赞同键。
就最近两年,他在区人大会上提出《关于继续为农村双女户代缴医保(父母两人)的建议》,反映出来农村的现实情况,表达出来对政府厚望。《关于朝阳河孙漖闸至宋湾桥段护坡进行硬化的建议》,则是公共服务态度,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国计民生于一体,是人大代表的肩头重担。“人民代表为人民”的宗旨始终如一。

不辜负使命,不忘初心。一个农村党支部书记的无声行动,一位区人大代表的心曲,发自深层的呼吸。
班长抚弦的悠扬琴声,让孙漖村闻名遐迩。先后被省、市、区评为先进集体、先进单位,农村基层组织的标杆。
墙上的金匾诉说着辉煌的昨天,等待着光明灿烂的华章。村支书这个家庭的总理,还有许多感动人心的故事爆出!
公元2022年1月12日(辛丑腊月初十)

(图片由作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