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疫,我们在路上
——记阜蒙县中医医院新冠疫苗接种机动队
文/王冬
2022年元旦这天,随着平安地学校最后一名学生疫苗接种完毕,阜蒙县3—11岁年龄组新冠疫苗接种工作终于落下帷幕,完美收官。
县中医医院疫苗接种机动队的队员们也都长舒了一口气,他们是我县派出的多支新冠疫苗接种机动队之一。自从去年11月2日我市3—11岁年龄组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全面启动,整整两个月,他们每天都披星戴月,奔波忙碌在各个乡镇学校,甚至新年都没休息。今天,终于顺利完成了全部接种任务,也是收工最早的一天。于是,他们婉拒了学校安排伙食的邀请,匆匆踏上归程。两个月了,真该好好陪陪家人,吃顿团圆饭了。
我作为县人民医院的儿科医生,被抽调配合中医医院这支机动队做医疗保障工作。两个月的时间里,我全程见证了这支年轻队伍的工作热情,体会着他们的劳碌,也分享着他们每个人的故事——这些看似平凡、简单的工作和生活,却时常感动着我……

看着孩子那清澈又充满渴望的眼神,她忽然意识到,自己已经快一个月没好好陪孩子说说话了。
李娜,中医医院外科护士长,也是这支疫苗接种机动队队长,负责这次新冠疫苗接种总体工作。刚刚三十岁的她浑身透着一股子精干劲儿,每天除了制定接种计划、调拨工作人员,与各乡镇学校接洽联络,还要负责答疑解惑,在接种室里更是绝对的主力。机动队一共十个人,一辆救护车坐不下,她就开着自己的车,又兼职成了大家的司机。
李娜4岁的女儿这两个月明显感觉到妈妈和自己“生分”了。正在上幼儿园的她,感觉妈妈好久好久都没接送她了,甚至有时候两三天见不着妈妈:早晨天刚亮李娜从家里出发的时候,她还没睡醒;有时候回来太晚,她已经睡着了……给学生家长的告知书上留了她的电话,于是李娜每天回家后又多了一件事儿,没完没了地答复家长们一个又一个问题,根本没时间管孩子。这段时间,李娜一边干着家务一边脖子上夹着电话已经成为习惯。直到有一天,她撂下电话,看见女儿在旁边歪着头,认真地跟她说:“妈妈你怎么这么多电话呀?妈妈你关机陪陪我呗。”
看着孩子那清澈又充满渴望的眼神,她忽然意识到,自己已经快一个月没好好陪孩子说说话了。

那一刻,王金璐心里五味杂陈……
36岁的王金璐是这支机动队的主力队员,爱人也是本院护士,13岁的儿子刚上初中。平日里,都是他负责接送儿子上下学。疫苗接种工作开始后,他每天早出晚归,爱人的科里也需要倒班,时间安排很紧,于是孩子只能自己走着上下学。赶在爱人值夜班那天,懂事的孩子不管多晚,都要等他回来一起吃饭。
疫苗接种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为了赶进度,他们几乎每天都要跑两个乡镇,遇到人多的学校,晚上八九点钟才回家也是常有的事。这天,又跑了两个乡镇,到家已经晚上九点半了。爱人在科里加班,没时间回来给孩子做饭,他到家一看,儿子已经睡着了,锅里还热着给他留的饭菜。再看那饭菜笨拙的手法,居然是儿子自己做的。
那一刻,王金璐心里五味杂陈。一方面是欣喜地看到,儿子终于长大了;一方面也是对儿子充满了愧疚,这段时间,自己对家里对孩子欠缺的太多了。只盼着疫情早点结束,自己好好陪陪家人,给儿子做点好吃的。

“当初驰援武汉时没能去上,感觉挺遗憾的。如今在家门口参加抗疫,感觉很光荣!”,轻伤不下火线的张佳如是说。
疫苗接种工作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护士张佳不慎摔倒,损伤了半月板。幸好伤得不是很严重,无需手术,医生给她戴上了支具,但要求她必须卧床休息至少一个月,尽量减少活动。
听说要卧床休息,张佳当时就急了:“那怎么行?本来人员就紧张,现调人上哪调去啊?我腿也没啥大事,还能走,绝不能拖后腿。”她不顾家里人和同事们的反对,毅然决然地咬牙坚持到接种任务结束,一天都没耽误。白天下乡忙碌注射疫苗的时候没觉得怎样,可晚上回到家里,伤处钻心的痛。由于没得到及时的修养,张佳的伤病恐怕要继续持续一段时间了。
后来跟她聊天时她说的几句话让我肃然起敬。她说,真的很喜欢这份工作,机会难得,觉得很神圣。当初驰援武汉时没能去上,感觉挺遗憾的。如今在家门口参加抗疫,感觉很光荣!

高能者高飞!
高飞是中医医院120救护车司机,也是这支机动队的专职司机。如果说这支队伍里最忙碌的人,除了李娜就只有高飞了。每天,他是来的最早的人,要提前维护好车辆、准备好物品,再把所有机动队人员接齐出发。到达乡镇学校后,他又要帮忙搭建接种室操作台、连接网络,负责电脑录入……接种工作结束,他还要负责装车、返程……一天的工作中,他几乎没有闲着的时候。
高飞确实是个高能的人。他不仅精炼能干,头脑还特别聪明,干活有门道。在疫苗接种过程中,他总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想出对应措施改进工作方法。这支机动队正因为有他,工作才完成得非常顺畅。

这些默默付出爱心的人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做天使。
两个月的疫苗接种工作,机动队每个人都付出了很多。他们把自己家里的事情都暂时放下,没人提出过困难,一切以疫情为重。
魏鑫鑫和窦蕾是机动队里两个年轻的队员,每天都默默地跟着大家工作,从不多言。后来大家才发现,她俩自掏腰包准备了很多糖果和小零食,对于扎针哭闹不合作的小朋友,她俩就拿出糖果零食耐心地安抚,有效缓解了孩子们的紧张情绪,保证了接种工作顺利进行。这种悄然无形的爱心奉献,正是白衣天使最真实的一面。
机动队除了固定的这几个人,其余的护士都是中医医院各临床科室抽调轮换的,她们都是刚下夜班,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无私奉献。由于轮换的较勤,没能记住她们的名字,但在老百姓的眼里,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天使。
负责医疗保障的护士也是县人民医院轮换抽调的。刘秀芳,有着严重的晕动症,平时自己都很少乘车。院里派她参加医疗保障工作后,她对晕车的难处只字未提,只是每次下乡途中,都要让司机停车,下车吐上一气。即使是这样,她还是坚持参加保障数次,每次回来都像大病一场。
县人民医院供应室护士长郭月辉,周末回到乡下老家看望生病的老父亲,刚到老家,就接到第二天参加医疗保障的任务,她二话没说,爽快应下。第二天早晨,她起大早先给老父亲做了饭,安置好生病的父亲后,马上出发和下乡的机动队汇合。完成了一天的保障工作,这才顶着夜色,回到老家,继续照顾老父亲。

历时两个月的新冠疫苗接种工作终于结束了。中医医院新冠疫苗接种机动队在两个月的时间里,足迹踏遍了十五个乡镇,共计为3—11岁年龄组人群17430人接种了新冠疫苗第一针和第二针。
两个月的辛劳付出,其中的辛酸苦辣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而得到更多的是当地学生家长真挚的感谢和各个学校热情周到的服务。各校积极配合疫苗接种工作,组织全校教职员工维持秩序,工作井井有条、细致入微。家长们在寒冷的天气里等候几个小时,依然秩序井然,毫无怨言。大家都有着共同的愿望,那就是一切为了孩子,早一天给孩子们打上疫苗,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放心。这里也能看出,在新冠病毒全球肆虐的今天,我们之所以能交出让世界瞩目的满意答卷,是我们举全国之力,党中央亲切关怀,全民一心同仇敌忾,共同奋斗的结果。这,就是中国力量!
白衣执甲,披荆斩棘。我们的白衣战士们正冒着严寒,逆行出征,奋战在抗疫最前沿,用自己的负重前行维护着每一天的岁月静好。而我,则有幸成为他们中间光荣的一员。
蓝光烁烁,车轮滚滚。在这宁静的冬夜里,依然有无数白衣天使无眠,他们正奔波在抗疫路上,用自己辛劳的付出,守护着一方安宁。

【作者简介】
王冬,男,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新诗学会阜新诗艺论坛主席,阜蒙县作家协会秘书长。从事诗歌、散文、小说、评论创作,作品散见省内外报刊杂志,出版诗集《冬雪无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