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余生
文\张桂萍
谁知晓自己的前世?且把年轻时光当前世,如何?
安静的夜里,当你回忆自己从前的往事,有没有恍若隔世之感?即使曾经苦涩,苦涩到进入生命的低谷,甚至犹如低到死过一回的程度,如今的你也许微笑着自问:“哦,那是曾经的我吗?”那些时而清晰时而模糊的记忆,仿佛微风吹过正在摇曳的薄帘,让你的思绪、你的视野,朦胧而美好---
一个人在认识世界之前,一定要好好地认识自己。可前世的我一直不知自己能干什么?懵懵懂懂、好似微醺之人。有一点很明确:一定要做一个经济独立、能够养活自己的人;一定要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即使有一天经济独立了,而家庭不幸福,那也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愿意是一只自由飞翔的小鸟、疲倦时可以停在枝头鸣叫,在大树的怀里做自己喜欢的巢。这也许是我人生最初的理想。
一个格局不大、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小女子、看似很简单的理想,在实现的过程中却也跌宕起伏:迷茫、忧伤、痛苦、耻辱、绝望、失败---这一切的一切,被读了一肚子小说的我,写成了一部属于自己的25万字的长篇小说。凝聚血泪的文字若干年后付之一炬,所有的爱恨情仇灰飞烟灭。那位从兰州乘飞机特意来萍乡看我、读我小说的大学同学,如今她远在异国。无论何时,回忆相聚的那些时日,都让我感觉特别特别的温暖---

一生至少该有一次,
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
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
不求曾经拥有,
甚至不求你爱我,
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
遇到你。
----徐志摩
能够在如此纯粹真诚的爱与如此撕心裂肺地恨里浸泡过的人生,是多么的丰富而有趣!谁的成长不要付出代价?只是每个人的代价不同而已。如同卢梭所说:“让我们赤裸裸地站在上帝的脚跟前,看谁敢说:他{她}比我更高贵。”
年少时,所有来自家人、长者,朋友的善意忠告与提醒,都是别人的经历。有几个人能听进去?只有自己赴汤蹈火过,才会在切身的疼痛里慢慢清醒。如今当一天天走向衰老,常常回忆曾经的愚蠢与鲁莽时,对正在成长的孩子便有了更多的理解与宽容。而不是摆出一副长者的姿态,对他们的生活横加干涉、指手画脚。生命是一种过程,没有一个人的过程必须值得复制,每一个人的过程都有自己的经历与故事。只要不违法,孩子的选择也应该得到父母的尊重。因为我们曾经也是父母的孩子,我们的人生也有瑕疵。
前世无论成功或失败,无论辉煌与平凡,都已是历史。历史没有假设、没有如果、不可重来。
只是当自己变老的时候,希望余生变得更好。去尽量完成前世想做而没有做,或者做了而没有做好的事情。
当我还是一个小姑娘时,天生就喜欢舞蹈。可是没有机会走进幼儿园,没有专业舞蹈老师教,没有电脑、电视、手机等等可以借助的现代工具,只能瞎跳。46岁那年,偶遇了成年舞蹈学习班,手脚已经受伤的我,抛开所有的羁绊,放弃名利的角逐,奋不顾身地陶醉在学习舞蹈中。一个人可以随心所欲地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那种发自内心愉悦将催生出一个个蓓蕾,在灵魂里自由自在地绽放。不需要掌声、不需要喝彩。只要有音乐,便可独自起舞。乏味、呆板、空洞的生活,一下子就变得五彩斑斓、充实美好。
舞蹈,终于让我找到了热爱生活的另一种表达方式。一个人专注在自己的爱好里,真的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有人说:女人的年龄在中年以后,5岁便是一个坎。一年不如一年。40、45、50、55岁,直到今年58岁。感谢一直坚持舞蹈的癖好,始终让我激情满怀,自信满满。“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一个人人都有小癖好的世界,是多么值得一往情深。正是这难舍难分的爱好,让内心变得柔软而充实,平淡的生活变得有趣而留恋。
法国著名作家杜拉斯说“如果我不写作,我会屠杀全世界的”。她说这话想表达什么?她写作的欲望与才华都是爆棚的?!她确实是为写作而生。她还说:“我写女人是为了写我,写那个贯穿在多少世纪中的我自己。”杜拉斯是一个勇敢而了不起的作家。
而我注定成不了作家。写作于我只是茶余饭后的爱好与消遣,是一杯可有可无的咖啡。当没有合适的人倾诉的时候,用笔、用手机、用敲击键盘的方式表达一下内心的感受。亦或刷一下存在感。而我是否表达,是否存在,对这个世界并没多大关系。但我依然渴望涂鸦。这种习惯对自己与他人也许有益无害。比如,作为一个母亲,给孩子写成长录,记录生活,观察、读书、思考等等。感谢所有利用宝贵时间读我文字的朋友。你们的鼓励让我在写与不写之间,坚定了前者的选择。人的每一个器官都要充分利用,喜欢写作,也许能让人的脑子晚一些痴呆,亦或至死都很清醒。

生活的奇妙是不可预知。余生的美好是一切随缘。有缘的人,总能在人生的某个转交处不期而遇,然后相约一起,合作愉快而有趣的事情。尽管每做一件事情都有我们事先没有想到的难题,但彼此的鼓励与坚持,事情最终圆满。
最近与安源阳光明媚拍客群小分队合作,开展“寻访身边最可爱的人”活动,便是如此。
年少时,填写大学志愿时,渴望当一名记者或者律师。最终阴差阳错。可这次活动,却意外尝试了自媒体的主播、记者、策划。亲身经历后,又一次让我明白:任何事情都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电视台几分钟的节目播出,有多少人事先要付出多大的努力!看上去很简单的一件事情,却需要长期工作经验的扎实积累。
前世,永不再来。余生,好好珍惜。老了,依然要锻炼;依然要写作;依然要学习,依然要爱美—— 诗人李琦的诗行《变老的时候》,便是我渴望余生的模样---
变老的时候,一定要变好,
要变到所能达到的最好,
犹如瓜果成熟,焰火腾空,
舒缓地释放出最后的优美。
最后的香与爱意,
最后的,竭尽全力。
变老的时候,需要平静,
犹如江河入海,
犹如老树腰身苍劲,
回望来路,一切已是心平气和,
一切已选择完毕。
再无长吁短叹,双手摊开,
左手经验丛生,右手教训纵横。
变老的时候,犹如名角谢幕,
身子谦和自信在心,
眼角眉梢深藏着历练后的从容,
幕帷垂落丝竹声远。
一切已是过眼云烟,
只有尊严的光芒闪耀在幕后时分。
变老的时候,
是起身回到儿童,
看起来未必鹤发童颜,
而内心里却趋向坦率而纯真。
我们已经变老,
而世界依然年轻貌美。
一切都是循环往复,
婴儿在啼哭,
而这收留了我们笑容和泪水的人间,
又一场轮回在声色里进行!
2022年1月16日

作者简介
张桂萍,女,副教授。六0后。毕业于江西大学历史系。长期从事干部理论教学与研究工作。安源区作协、萍乡市作协会员。爱好写作,舞蹈,朗诵。著有散文集《生命是一种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