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瓦罐
文/宋宝林

在当今社会,提起瓦罐子、互枝盆子来,上了年纪的老人们并不陌生,然而,现在的年轻人听了会感到好奇,觉得不知所云。
什么是瓦罐子昵,在经济落后、物质匮乏的年代,瓦罐子随处可见,利用率可是非常高的,在生活的各个角落,都能见到它的身影。人们用它盛米,盛面,放调料,放盐,还可以搁放平时舍不得吃的柴鸡蛋,再就是盛些其它凌乱的的小东西,相当于现在的收纳罐儿,小瓦罐的用途可是非常广泛。

制作大、小瓦罐和互枝盆子,是一项工艺流程非常复杂而且费工费时的手艺活,需要选用专用的粘质土类,用手工制坯成型后,待凉干晒透,再装窑用柴火烧制而成,这项工艺由来已久,传承至今。
那天回忆起在农业学大寨、粮食上纲要的艰苦岁月,忽然想到了一段儿小瓦罐的故事。那时候俺们村分为八个生产队,其中有一个生产队日常开支的钱就放在大队里的一个小瓦罐里,逢到生产队需要买农业用具之类的,队长或者是副队长就从罐子里去取钱。小瓦罐里平时放的备用金不足一百元,可无论什么时候从没有一个人去私自拿钱。队里需要买什么农业用具,大到扫帚、二搂杆,小到马勺、一杆鞭,该买的从不乱买、多买,能省的就修修补补,不再多花一分钱。

一位社员晚上去浇地,往灯壶里续洋油不小心灯壶碰歪洒了一地,队长知道后让这位社员赔了一毛五分钱,那位社员心服口服。当时队长常说,“队里帐上的每一分钱,都是社员们用血汗换来的,来之不易”,可见这位队长心底是多么的纯洁和无私,他的心中装着大家伙,这和现在有些贪污腐败的干部们见钱眼开,挪用套用公款,甚至私吞、侵占低保、残疾、危房改造款相比,是多么鲜明的对照。
如今在反腐倡廉的浪潮下,各级干部无论身处职位高低,都应该向过去的父母官学习,廉洁奉公,为人民谋福利,像那位生产队长一样,铁面无私,廉洁自律,不贪不占集体一分钱。这样的好干部才能深得民心,才能受到广大人民的爱戴。愿您和我一样,让这段小瓦罐儿的故事常驻心中。

宋宝林、男、汉族、出生于一九六四年,邯郸市曲周县候村镇庞寨村人。网名“天时地利人和”,曾先后在省、市、县级报纸、电视台发表新闻报道。一九八七年度荣获县委宣传部“好新闻一等奖”和一九八八年度荣获县广播电视局“优秀通讯员”奖。《邯郸观察网》通讯员、曲周县地方文化研究会会员、曲周县诗词协会会员、曲周县诗社会员、四川省“诗天子”诗社会员。酷爱文学、散文、诗词,诗歌来源于现实生活,高于生活只有用一颗真挚的爱心去发现美,让生活在平凡的生活中变得有滋有味。

【辽西大地】组织成员
主席:张平
社长:喀左梅子
副社长:岁月如歌
秘书长:素人
副秘书长:春韵
辽西大地文学社编辑部
主任:张平
编辑:张平、春韵、素人
审核:日月星辰
栏目顾问:雨中的吉他,鲁桂华
主编:昱奇
制作:昱奇
群规执行委员:张平、春韵、素人、陈杰
精英主播团队
团长:静远
副团长:沐达情怀
主播:静远,沐达情怀、虹、罗援鲜、心静、依旧、花开有声、心里的鱼、馨蕊、梦露、风云、徐静波
【辽西大地】投稿须知
一
所投作品须原创首发,一稿多投文责自负。
二
作品要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
三
所投作品经审核后七日内发表,作者要留好底稿。审核不合格的作品,七日内没有发表,不另行通知。作者自行处理
四
刊发在辽西大地公众号的作品:
作品发出七天,赞赏超过10元,按比例发给作者和朗诵报酬。
五
刊发在都市头条的作品
作品发出七天,赞赏超过20元,按比例发给作者和朗诵报酬。
六
合辑赞赏和作品发出七天后的赞赏,留作平台费用
七
投格律诗的的作者要符合格律要求。不符合格律要求的作品标为古风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