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会人员就加强汉字规范管理和使用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是中华民族文化和智慧的结晶,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进入信息化、网络化时代,计算机汉字字体广泛应用于出版、影视、传媒、广告、网络、移动终端等面向公众的领域,较好地满足了单位和个人多样化、个性化的用字需求,但也存在字体运用场合不当、书写不规范等问题。特别是有的字体故意把汉字笔画和结构进行粗俗、草率的夸张变形,忽视了文字的书写规范、书写技法和文化内涵、审美特征,不利于社会大众汉字书写规范意识和审美素养的提升,尤其会对青少年产生误导。加强汉字使用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势在必行。
会议提出,将从六个方面着手,开展汉字使用的规范和管理工作。一是建立协调机制,明确各相关部门职责分工,加强沟通联系、密切协调配合,共同做好汉字使用的规范管理。二是开展专项整治,重点清理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网络出版物、媒体、影视作品中用字不规范的情况,指导字库企业开展自查自纠。三是加强行业引导,指导相关行业协会联合发出规范用字倡议,遴选推荐优秀字体,引导出版、影视、媒体领域提升规范用字的自觉意识,落实好规范用字的各项要求。四是突出重点领域,发挥中央媒体和宣传文化单位示范带动和引导监督作用,促进行业用字规范化建设。五是完善法规规章,配合做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修订工作,对《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等规章进行修订。六是加强标准研制,指导相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开展研究,推动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立项、编制工作,为规范用字提供技术支撑。
12月18日,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八届主席团第四次会议在京召开。中国书协主席团成员就学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及有关会议精神展开学习交流,畅谈体会。
会上,书协主席们纷纷发言,直指当下书坛时弊。
孙晓云主席说:修艺先修德,学书先做人。作为一名书法工作者,应该保持得住思想定力,维护得住内心秩序,坚守得住使命初心,进而不断修炼人格、完善自我、提升境界,最终完成自我提升,真正做到德艺双馨。
早在今年8月28日,孙晓云主席在中国书协职业道德与行风建设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时就强调:“我们要坚守中华文化阵地、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反对以书法的名义消解崇高、戏谑传统、包装炒作、哗众取宠。
毛国典副主席说:书法作为中华优秀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毫无底线的、毫无传统意识的一味创新,例如当下在电视、网络上流行的“怪书”、“丑书”现象,这些所谓的“创新”书写,是在破坏传统优秀文化,并非传承。
潘善助副主席说:书法生态是文艺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生态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首先与书法界有关、与书法工作者有关,也与政界、商界、教育界、媒体界甚至软件界有关。无庸讳言,前几年,书法界乱象丛生,代笔参展的有之,山寨牟利的有之,自我吹嘘的有之,红包评论的有之,种种现象都在矮化书法,亵渎传统。中国书协为此推出了各种规章,严格评审,加强培训教育,丑恶现象得到了抑制。但书法行业风气的整治非一时之工,必须作长期不懈的努力。书法工作者的胸襟是否开阔,立志是否高远,名利观是否正事关书法生态的好坏。“立德树人的人,必先立己;铸根培魂的人,必先铸己”。作为一名党员,作为一名驻会的书法工作者,我将严格要求自己,深刻领会总书记讲话精神,提高修养,做好人。在此基础上做好协会工作,影响更多的书法工作者。政界不为江湖书法站台,商界不为低俗书法作品买单,教育界积极开展书法教育,媒体界不随意宣传低俗书法作品与低俗书法工作者,字库与字典严格把关,对打造良好的书法生态意义非凡。全国文代会已经召开,党中央的号令已经发出,中国文联、中国书协也已有了具体的治理方略,我们必将迎来山青水秀的书法生态。
12月14日,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总书记就曾指出:文艺要创新,但决不能搞光怪陆离、荒腔走板的东西。文艺要效益,但决不能沾染铜臭气、当市场的奴隶。创作要靠心血,表演要靠实力,形象要靠塑造,效益要靠品质,名声要靠德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珍惜自己的社会影响,认真严肃地考虑作品的社会效果。一个文艺工作者如果品行不端,人民不会接受,时代也不会接受!
从几位主席的讲话中,我们不难看出,中书协对当前的书坛乱象很重视,相信,很快会推出重大措施,从严从快打击丑书、性书、乱书等丑恶现象,对此我们拭目以待!
近些年,“丑书”不再是江湖人士独有的了,很多站在文化顶峰的书法教授、书法家、画家也涌入其中,因为这些人的加入,“丑书”似乎要被“正统化”。
前不久,人民大学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任陈传席先生,就对“丑书之风”进行过严厉的批评,甚至对“丑书行为”爆粗口,称“他们”是文化界的“奇葩”、“异类”、“怪兽”。
笔者也曾不止一次抨击过当代“丑书大师”,对其“丑书行为”也提出过严正抗议,虽然获得了众多网友的响应,但是“丑书”在社会上依旧横行,以至于有些“大师”以能写“丑书”为荣,实在是令人瞠目结舌。
那么“丑书大师”和“丑书行为”真的不能制止了吗?“丑书”真的要被划入传统书法行列里吗?难道就没人出来管管吗?对此,作为中国书法权威单位的中国书协再也坐不住了。
近日,在山东召开的文化艺术会议上,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先生就对“丑书之风”进行了严厉痛斥,他表示,必须严厉打击“丑书”,对于丧失理想信念、是非不分、美丑不辨、弄虚作假的“大师们”在书法界予以“除名”。此语一出,可以说是大快人心。
关于“丑书”的界定笔者在往期文章中做过说明,我觉得作为当代知识青年的我们,应该团结起来抵制“丑书”,抵制那些纵容“丑书”的行为,只有这样真正的书法文化才会振兴,真正的“书法美”才会得到展现。
张旭光在狂草四人展上提出“书法的六个层次”
即“非书法——半书法——书法——书法艺术——艺术书法——现代书法”。
第一个层次可以称之为“非书法”,就是说有些人能用毛笔写字,但是并不能称之为书法,这部分人以写老干部体的为主,没有传统基础的任笔为书。
第二层次叫“半书法”,介于书法与非书法之间。“半书法”也是拿毛笔写字,而且写得有一定的技术性,但是它体现的是一种纯粹技术性的美,是一种工艺性、可以机械性复制的美,接近于印刷体、美术字。大家很容易联想到活跃在当今书坛的一些书法家。
第三层次就是“书法”,泛指一些写得比较工整之类的,除了技术性之外还有一定的艺术审美成分在内的作品,主要指一些楷书、隶书、篆书等一些比较规整的书法作品。
第四层次就叫“书法艺术”,这一层次的作品,是以审美为主,它的实用性、可识读性并不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写的能不能认识不重要。
张旭光认为“书法艺术”的实用性、可读性,可有可无,但是它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第五层次叫作“艺术书法”。张旭光本人所追求的就是这一种作品形式,它以纯粹的审美形式,不管写的是什么内容,其实书写的就是一些基本符号,以及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从而体现书法家的性情。
第六种是书法的最高形式,即“现代书法”,实际上在大众眼里更喜欢把它叫作“丑书”,甚至在一些人眼里“丑书”就是“现代书法”的代名词。
张旭光认为,现代书法是中国书法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种书法探索不断地在拓展书法的边界,甚至超越了文字本身,体现出一种博大的精神。
“现代书法”在20多年前从日本传入中国,开始在国内流行,影响很深。王镛、曾翔、邵岩那时候就很活跃,进行了大量的探索。现在的“吼书”、“射书”、“乱书”、“盲书”实际上都是现代书法的表现形式。他们往往突破了传统的书写工具、书写材料和表现形式,以“创新”、博人眼球为追求的形式。
张旭光在狂草四人展上提出“现代书法”(大众眼里的“丑书”为书法的最高层次,固然会有很多人支持,但也在所难免会招致网友的狂喷。
比如有网友说:“把所谓的现代书法(丑书)排在最高层次,无非是想否定自古以来的一切书法传统而唯我独尊!”
也有网友留言说:“日本在战败后流行起来的少的乱书、怪书,是日本民族受到打击后的一种发泄方式,没想到却被国内一些人奉为神灵,令人啼笑皆非!
